黃文軍
(公安縣中醫醫院 麻醉科 湖北 荊州 434300)
?
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及拔管時間的影響
黃文軍
(公安縣中醫醫院 麻醉科湖北 荊州434300)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及拔管時間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公安縣中醫醫院收治的采用全麻手術治療的130例患者臨床資料,根據麻醉后的不同方案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麻醉后行常規手術操作,觀察組70例麻醉后行保溫措施,對比兩組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及拔管時間的影響。結果觀察組鼻咽溫度比對照組高(P<0.05),完全蘇醒與拔管時間分別為(46.38±6.50)、(16.62±8.26)min,均短于對照組的(75.25±10.56)、(21.55±7.70)min(P<0.05);觀察組血壓、心率、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麻醉患者出現低體溫時,可使其蘇醒與拔管時間延長,并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患者出現低體溫現象。
體溫變化;麻醉;蘇醒;拔管時間;不良反應
人的正常體溫一般為37 ℃左右,手術期間因受患者自身條件與手術麻醉劑、創傷、環境等相關因素影響,易出現低體溫現象,增加出血率,對氧氣消耗產生影響,引發心血管與代謝異常,對手術質量與治療效果產生嚴重影響,因此有效保溫措施對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1]。為探究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及拔管時間的影響,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公安縣中醫醫院采用全麻手術的13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公安縣中醫醫院采用全麻手術的130例患者臨床資料,患者腎、肝、肺、心等臟器功能正常,且排除凝血功能與甲狀腺功能異常及近期感冒或發熱者。根據麻醉后的不同方案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7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2∶28,年齡21~72歲,平均(47.48±10.15)歲,體質量42~85 kg,平均(64.65±10.18)kg;觀察組男女比例40∶30,年齡20~73歲,平均(47.50±10.17)歲,體質量41~85 kg,平均(64.60±10.16)kg。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麻醉后行常規手術操作:手術前肌注苯巴比妥鈉0.10 mg與阿托品0.50 mg,后靜脈推注萬可松0.10 mg/kg、異丙酚2 mg/kg與氟芬合劑(25∶1)2~4 ml,待氣管插管以后予機械性通氣,安氟醚吸入,并保證安氟醚呼出氣濃度為0.30%~0.50%;同時,行萬可松液持續靜滴,手術中按照患者具體情況行1~3次靜注異丙酚,且手術結束前1 h不加任何種類藥物。觀察組麻醉后行保溫措施:手術前1 h設定手術室的溫度為26 ℃,于手術床鋪循環類水毯,患者身體消毒范圍之外的裸露部分包裹棉墊或者用棉被覆蓋;選擇電子加溫儀進行輸液與輸血,用水溫箱加溫沖洗液至37 ℃,且于手術期間對患者鼻咽溫度進行定期測定,若比正常體溫低1~2 ℃,表示出現低體溫現象。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鼻咽溫度、蘇醒與拔管時間、血壓(舒張壓、收縮壓)、心率水平與不良反應(寒戰、血壓異常、心律失常)情況。

2.1鼻咽溫度與時間指標觀察組鼻咽溫度高于對照組,且患者完全蘇醒與拔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鼻咽溫度與時間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血壓、心率水平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水平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壓、心率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3不良反應觀察組寒戰、血壓異常與心律失常反應分別有9例(12.86%)、5例(7.14%)與4例(5.71%),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71%(18/70);對照組分別有25例(41.67%)、8例(13.33%)與9例(15.00%),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0.00%(42/60)。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
低體溫為術中并發癥之一,其對機體心臟活動具有抑制作用,對氧氣消耗產生影響,并延長患者傷口愈合與蘇醒時間,增加感染風險,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預防[2]。為對比分析患者麻醉后行常規手術操作的對照組與麻醉后行保溫措施的觀察組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及拔管時間的影響,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公安縣中醫醫院收治的采用全麻手術的130例患者臨床資料,旨在取得較好手術效果,改善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鼻咽溫度高于對照組,且患者完全蘇醒時間為(46.38±6.50)min,拔管時間為(16.62±8.26)min,均比對照組(75.25±10.56)min與(21.55±7.70)min短,表明患者麻醉后行保溫措施有利于減少低體溫的發生,縮短患者蘇醒與拔管時間。考慮可能與低溫情況下,兒茶酚胺含量將減少,使機體對外界刺激時應激反應降低,從而延長患者完全清醒與拔管時間[3]。患者麻醉后行保溫措施,做好術前與術中準備,充分利用棉墊、棉被、電子加溫儀與水溫箱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低體溫的出現,增強患者應激反應,促進其盡早蘇醒,并縮短拔管時間。
同時,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兩組血壓、心率水平與不良反應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水平與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表明患者麻醉后行保溫措施有利于降低其血壓、心率水平與不良反應發生率。考慮可能因為低溫使患者肝臟代謝率降低,加之麻醉藥量未及時調整,對患者心率與心血管產生極大抑制作用,患者麻醉后及時采取保溫措施,注意確保手術室適宜溫度,用棉墊包裹或者覆蓋患者裸露部分,并在輸液和輸血時充分借助電子加溫儀,起到良好保溫作用,可有效改善其血壓與心率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發生[4]。本研究因受外部環境、樣本例數等制約,關于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及拔管時間的影響,還需加大樣本量予以進一步研究。
綜上,患者麻醉后行保溫措施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減少低體溫的發生,縮短患者蘇醒與拔管時間,促進其早日蘇醒,并穩定血壓、心率水平,因此臨床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患者出現低體溫現象,改善其預后。
[1]馮星梅,夏引芳,王玉瑛,等.輸液加溫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術中體溫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2,12(3):22-24.
[2]陳芳,王越夫,石佳,等.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術后早期體溫升高的危險因素[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3,33(8):937-939.[3]伍劍平.溫度干預對全麻術后老年患者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38(6):668-669,671.
[4]王同春,董永良,關靜微.20例腰硬聯合麻醉下剖腹產術患者體溫變化情況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0):182.
R 614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115
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