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柱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
英夫利西單抗對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劉柱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河南 商丘476000)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單抗對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44例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設為觀察組,均接受英夫利西單抗治療,按照疾病種類將其分為觀察A組(潰瘍性結腸炎,22例),觀察B組(克羅恩病,22例),選取同期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3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對比3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前觀察A、B組的CD3+、NK、CD4+、CD8+、CD4+/CD8+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A組CD3+、CD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B組CD3+、CD4+、CD8+、NK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英夫利西單抗對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有一定影響,可顯著改善免疫功能。
英夫利西;活動期炎癥性腸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
累及回腸、直腸、結腸等的腸道炎性疾病被臨床稱為炎癥性腸病,可分為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1]。炎癥性腸病患者往往表現為腹瀉、腹痛等血便癥狀,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英夫利西單抗被廣泛用于臨床治療活動期炎癥性腸病,但有少部分患者對英夫利西單抗不敏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2]。為研究英夫利西單抗對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本研究給予44例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英夫利西單抗治療,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44例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為觀察組,按照疾病種類將22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納入觀察A組,22例克羅恩病患者納入觀察B組,選取同時期3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觀察A組男13例,女9例;年齡20~48歲,平均(43.2±2.5)歲。觀察B組男12例,10例;年齡21~49歲,平均(43.2±2.5)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9~47歲,平均(43.2±2.5)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3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治療方法44例患者均實施靜脈輸注英夫利西(Cilag AG公司,批準文號S20120012)治療,劑量為5 mg/kg,滴注時間>2 h。在滴注后的第12、42 d靜脈滴注相同劑量的注射用夫利西單抗進行治療。
1.3觀察指標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對患者及健康者實施采集空腹靜脈血,使用流式細胞儀(生產公司為美國BD Biosciences,型號為BD FACSCanto II)對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進行測定。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包括CD3+、CD4+、CD4+/CD8+、NK。

治療前觀察A組的CD3+、NK、CD4+、CD4+/CD8+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患者上述指標均上升,且CD3+、CD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觀察B組的CD3+、CD4+/CD8+、CD4+及NK較對照組低,CD8+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CD3+、CD4+、CD8+、NK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淋巴細胞是機體免疫系統內功能最大的細胞群,可維持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當不同淋巴細胞亞群的數量和功能發生變化時,會造成機體免疫紊亂并發生相關的病理變化[3]。炎癥性腸病的發病機制臨床尚未明確,普遍認為和腸道黏膜免疫異常有關。因此機體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會引發炎癥性腸病。目前,對炎癥性腸病在活動期的治療主要以緩解炎癥和癥狀為主。英夫利西單抗是一種白色固體,溶解后為無色至淡黃色液體的藥物,具有減輕癥狀、體征,改善身體機能的作用[4]。
CD3+主要參與T細胞信號的轉導過程,本研究發現觀察A、B組患者的CD3+水平較對照組降低,但實施英夫利西單抗治療后,兩組患者CD3+水平明顯升高,且趨近正常水平。CD4+可作為患者免疫系統狀態的重要反映指標,觀察A、B組的CD4+水平較對照組降低,與李婷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嚴重受損,存在感染的可能性。CD8+具有識別抗原、毒性殺傷作用,可有效溶解靶細胞,并將病毒感染細胞殺傷。NK細胞作為機體腫瘤、抗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之一,具有調節免疫、自然殺傷活性、殺傷靶細胞等作用。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前觀察A、B組的CD8+較高,NK較低,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炎癥,嚴重時可引發腸道組織損傷,經英夫利西單抗治療后,患者的CD8+水平明顯下降、NK上升,且接近健康者水平。說明對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應用英夫利西單抗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促進身體康復。
綜上所述,給予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英夫利西單抗治療,可對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產生一定影響,且接近正常水平。
[1]艾佳,黃奇,繆應雷.新型糖皮質激素在炎癥性腸病治療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現狀[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5(6):167-173,180.
[2]石巖,馬彩云,何沖,等.微RNA-21在49例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腸黏膜和外周血CD4+T細胞中的表達[J].中華消化雜志,2015,35(12):830-833.
[3]田雨,李俊霞,李懿璇,等.英夫利西單克隆抗體對活動期炎癥性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分布的影響[J].中華消化雜志,2014,34(1):41-44.
[4]劉嫦欽,鄔瑞金,陳騰飛,等.微小核糖核酸-10a在炎癥性腸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5):321-325.
[5]李婷,王紅玲,夏冰,等.艱難梭菌在炎癥性腸病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8):1751-1753.
R 574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122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