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子
對于想減肥的人們而言,似乎有一條“金規則”:確保一天里的熱量攝入低于消耗,人為造成體內能源短缺。這樣的話,由于人體無法從當天的膳食中獲取足夠的能量,就轉而動用體內的儲備“能源”(主要是脂肪),于是體重就減輕了。
然而,要達到這一效果,不僅需要計算自己每天的運動量(現在有各種健康監測智能腕表幫忙,還比較容易),麻煩的是對自己所吃的東西“斤斤計較”,而且還要查索這些東西所含熱量的卡路里數,計算出每天的卡路里總量。
為了幫助要減肥的人們解決這一“人人都討厭計算卡路里”的問題,美國楊百翰大學的健康科學副教授喬希·韋斯特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并在2015年將研究結果發表在《肥胖、體重管理與控制進展》雜志上。
韋斯特博士指出:“畢竟計算卡路里數既復雜又耗時,大多數人都不了解這些東西,也不會真心想學。”韋斯特博士說,“它們看起來太復雜了,讓人望而卻步。”
因此,他和同事們開始考慮有什么替代的方法可以刺激減肥,于是他們想到了咀嚼計數。
利用咀嚼計數減肥并非什么新鮮主意。許多減肥方案都建議人們細嚼慢咽,尤其注意進食時的感官體驗。但韋斯特博士想做的不止是教人專心咀嚼。他想知道,咀嚼計數能否幫助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減少熱量
攝入。
于是,他和同事們共計從校區內招募了61名超重或肥胖的男性和女性。他們的年齡從18~65歲不等,且都告訴研究人員說他們希望能減輕體重。
研究人員對這些志愿者們進行了稱重和測量,并用了10分鐘的時間為他們介紹咀嚼計數。
咀嚼計數,顧名思義就是指數一數你咀嚼或吞咽了多少口。除水以外的所有食物或液體都應計算在內。
研究人員要求入組的志愿者們在每次用餐或吃點心之后都記下咀嚼次數,并在一天結束時將總數發送給研究人員;還要求他們不要改變自己的其他飲食習慣——至少一開始不要改變。
一周后,研究人員計算出了每個志愿者的日平均咀嚼次數。此時陸續有16名志愿者退出了研究。其中幾人說咀嚼計數太麻煩了,其他人則稱是因為醫療或其他個人問題而退出。
研究人員接著把剩余的志愿者們分成兩半,一組將每天的咀嚼次數減少20%(即達到原來的80%就不再進食了),另一組減少30%。研究人員建議兩組志愿者吃東西的時候要專心,因為他們的食量可能會有所減少,同時,并沒有向他們提供其他營養建議。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志愿者們每天報告自己的咀嚼計數,并每周到實驗室稱量體重。
當月的月底,兩組參與者平均減重均約為3.5磅(約合1.6千克)。
有趣的是,無論參與者將每天的咀嚼次數減少了20%還是30%,他們的體重減輕量都差不多。韋斯特博士說,這表明在被要求少吃30%的那組參與者中,有人選擇了熱量更高的食物,以滿足口腹之欲。
兩組志愿者都報告“咀嚼計數”似乎“不難辦到且可以忍受”,當然,嫌麻煩的人很可能早在第一周就退
出了。
而且,該研究規模較小,為期較短,也并沒顯示出人們是否樂意將咀嚼計數長期繼續下去,維持減肥效果。
但是,韋斯特博士說,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有人想要減肥又不愿意去糾結卡路里數,咀嚼計數值得一試。
他還說自己親身實踐這一做法已有3年,不但一開始時減掉的體重沒有反彈,而且也沒有影響他享受
美食。
然而,要想實施咀嚼計數,你必須先確定你平時每天吃多少口。最好現在就開始,每次咀嚼或吞咽都數一數。然后在一段時間里,逐步減少咀嚼次數,最后將其減少20%,韋斯特博士說,這似乎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
當然,讓你計算咀嚼次數并不代表你可以不注重基本的營養,他補充道。要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和瘦肉。他最后說:“如果你只吃甜點,少吃多少口都是無法幫你減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