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遠麗
摘 要 結合教學實踐認真思考,通過實驗課的學生心理分析,針對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出優(yōu)化實驗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生物實驗 心理 優(yōu)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探究生物的規(guī)律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生物實驗課中,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能在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下積極探索,進而進行創(chuàng)造;不良的心理會影響學生科學知識的全面掌握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了解和把握中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心理活動特點,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設計實驗教學,把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認識和態(tài)度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素質,努力完善教學結構,幫助學生克服只注重考試而不重視實驗的心理、恐懼的心理、緊張的心理、敷衍了事心理、單純興趣心理,才可能真正提高生物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1 分析學生對生物實驗的心理活動及對策
學生對生物實驗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和心理表現(xiàn),普遍的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認識。
1.1 對實驗的輕視心理
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考試,統(tǒng)考主次科目的劃分,導致學生往往不注重生物理論和實驗課程,學生受此影響,認為生物實驗并不重要,做不做實驗無所謂。學生對生物實驗往往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做實驗時敷衍了事,不嚴格按照要求操作或袖手旁觀,實驗現(xiàn)象的記錄和分析往往采取主觀判斷或抄襲的方法。
對有這種心理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經(jīng)常強調:說明生物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生物實驗能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動手能力,對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好處;說明生物會考有實驗考試部分;介紹近年來高考中實驗題的分值逐年增加的事實,以及高考實驗題的新穎、靈活、綜合性強的特點,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實驗操作訓練,只是憑記憶和背誦是根本考不好的。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從思想上開始重視。
1.2 對實驗的恐懼心理
有的實驗材料學生接觸較少,有些實驗儀器比較貴重,或者有些試劑藥品的毒害作用,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實驗時采取避而遠之的態(tài)度。因此,在學生分組實驗前,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前進行心理調適,言傳身教,先做一次演示,端正學生的心理。教師要注意實驗室的通風,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改變認為實驗室是有毒的、令人作嘔的心理;要多安排一些隨堂實驗,讓學生多適應實驗課,并能親身感受到生物實驗可以擁有其他學科很難擁有的體會和樂趣,從而消除和淡化恐懼心理。
1.3 做實驗時的緊張心理
學生實驗操作中的緊張心理往往是因操作不熟練引起。一些以前沒有見過的實驗儀器,學生很陌生,不會使用,必然有些緊張。有時做了幾次沒有做好,就更加緊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課前的預習以及對生物實驗的基本操作訓練。在訓練中,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而應結合學生實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反復練習,自己體會,熟能生巧之后,學生在實驗中自然就會有自信。教師在實驗中應親身示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應人為增添實驗的“緊張”氣氛。教師應從監(jiān)管者變?yōu)橐龑д摺=處熓侵笇д撸笇W生的實驗,解答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監(jiān)督者,監(jiān)督學生是否講話、是否按規(guī)定的步驟操作、是否損壞了東西等。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實驗操作,要放手,給學生自由,改變那種“一放就亂”的舊觀念。學生在實驗中可以互相幫助、討論,甚至爭論。
2 克服不良實驗心理,優(yōu)化課堂策略
2.1 利用好奇心理,優(yōu)化學生實驗課
平時一說到上生物實驗課,許多學生往往是帶著好奇、新鮮、興奮的心情來到實驗室,常常迫不及待的忙于看各種儀器、藥品,急于動手做,做出了結果,看到了現(xiàn)象就很高興和滿足。但學生的注意力不在操作的規(guī)范上,不是很明確實驗目的,較多的是“照方子抓藥”。無論是看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自己操作,都是以“變戲法”“看熱鬧”的心理對待。這樣不僅不利于實驗的學習操作、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使學生形成對待實驗的錯誤認識。因此教師注重課前準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教師要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一般學生的預習主要是了解實驗的內容、步驟及如何操作等,較少想到要了解實驗的目的。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明確實驗目的的重要性,具體地了解實驗目的對于實驗技能、知識、觀察能力等諸方面的要求。為把課前準備引向深入,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實驗生動、直觀的優(yōu)勢,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記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層層深入的研究,最后達到提高實驗技能的目的。
2.2 克服單憑興趣去做實驗的心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動力
生物實驗能使學生體會到快樂和興趣,但是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興趣往往不能持久,容易轉移。以單純興趣觀點做實驗的學生只是追求個人感情上的某種需要或者刺激,學習只是跟著感覺走,對學習的艱苦性準備不夠。當實驗操作需要多次進行時,他們往往感覺到枯燥乏味而轉移興趣;當在實驗中受到紀律的約束時,也會轉移興趣。對此,教師要想辦法把學生最初對實驗的熱情,轉化為對生物實驗持久穩(wěn)定的興趣,培養(yǎng)其科學實驗的嚴謹態(tài)度。比如,學生做多了按照教材中明確列出的實驗步驟、實驗用品和用量的實驗后,會由于自己的主動性無從發(fā)揮而產生漠視和厭倦的心理。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實驗是研究生物的結構與功能,揭示生命的本質的一種手段,也是用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許許多多的科學家都是通過實驗來證明生物的本質,如孟德爾的豌豆實驗證明了生物的遺傳規(guī)律。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些實驗,或者有些實驗可以用幾種方法完成等,激起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意向性心理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實驗創(chuàng)新的能力,使實驗課成為促進學生心理品質良好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3 探索實驗教學模式,優(yōu)化實驗動機
3.1 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變被動為主動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直接原因和內部動力。教師要促進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實驗課的管理、實驗計劃的制定。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了解、實驗作用的理解,使學生變“要我做實驗”為“我要做實驗”,從好奇心理轉變成好求的動機,在一系列參與過程中,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3.2 不應只重實驗結果,更應看重實驗過程
實驗過程中,手、腦的結合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態(tài)度、意識、能力,即獲得了綜合性、協(xié)調性的發(fā)展。這是理論課替代不了的,也正因如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首先,時間上應確保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完成;同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嘗試不同的實驗方法或實驗材料。如“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除了教材介紹的用菠菜做實驗材料外,可讓學生帶其他葉片做實驗。當然,學生自己嘗試可能得到不正確的結果,但靠自己獲得“為什么”的道理要比接受現(xiàn)成的“是什么”更有意義。成功的實驗不一定是得到了正確結果,更重要的是參與和體驗了探究過程。
3.3 重視實驗分析,防止敷衍了事的實驗態(tài)度
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只重視實驗結果,不重視分析結果;只滿足于實驗的成功,而不愿對實驗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驗過程中會有多種因素影響,干擾實驗結果,致使實驗失敗。此時,實驗分析就顯得很重要,教師在實驗后期,可以讓學生找出成功或者失敗的影響因素,使實驗在重做時能獲得成功。另外,還可以總結出經(jīng)驗教訓,甚至可能還有意外的收獲、新的發(fā)現(xiàn),這在科學史上是不乏其例的,例如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
3.4 改進實驗教學評價方法
實驗教學評價在實驗教學中是重要的反饋手段,制約著學生的實驗動機、實驗態(tài)度和實驗策略,因此實驗教學評價成為影響學生實驗課心理活動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采用各種激勵措施,讓每位學生都進行實驗操作,改變做不做實驗都一樣,做不好還不如不做的怪現(xiàn)象。教師在實驗課前準備好評分表,交給各小組長(表1)。
4 結束語
實驗課教學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的基本途徑。在實驗中,教師要做到多一點寬容,少一點不必要的約束;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嚴格,少一點嚴厲;多一點引導,少一點干涉。教師應充分利用每一次機會,盡一切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與內心體驗,了解和重視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設計實驗教學,糾正學生的不良心理障礙,培養(yǎng)健康的實驗心理。優(yōu)化學生的實驗心理,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實驗技能的形成,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解讀[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
[2] 吳文榮.光照對石榴扦插苗影響的探究實驗[J].生物學教學,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