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就是具有獨特的魅力,這些人很多時候一言不發,但他們有自己的世界。他們的世界珍貴而隱秘,幾乎無人可以進入。而這些人恰恰擁有常人所不能及的能力,有著和常人不一樣的感情,更是擁有著一段傳奇人生。他們有的是先天造就,如日本當代著名推理小說作家島田莊司筆下的御手洗潔,而有些人是由于成長的經歷使得他們成為這樣的人——比如《海上鋼琴師》里的1900。
1900在一艘往來于歐美間的輪船“弗吉尼亞號”上出生,在出生后不久便成了棄嬰——被父母放在高等艙的那架鋼琴上,希望能被有錢人領養。遺憾的是,發現他的是一名貧窮的黑人鍋爐工——丹尼。1900真正的出生,是被臟兮兮的丹尼抱起的瞬間,這是1900生命的起點,之后,他的生命便和鋼琴融為一體了。
可悲的是,丹尼后來死了。那時,1900才8歲!從此之后,1900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孤獨生活,在剛好可以自己覓食存活的年齡,開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孤獨與寂寞,整日在船底透過圓形的小窗看船外波濤起伏的海面。也就是那時,他和大海的關系才真正地建立起來。
后來,將要和船一起被炸沉海底的1900反復和千辛萬苦找到他的老友麥克思說,我出生在這艘輪船上,船尾到船頭就已足夠,這一切就像一架鋼琴一樣,有始有終。沒錯,1900所有能夠見到的、能夠擁有的,都是這樣有始有終的生活。
所以,1900所懼怕的是沒有結束,沒有盡頭。
而生命里,有太多的事有始無終。生命之門對我們一般人而言,只是在適當的時候被開啟,我們所能體驗的只是開始,卻不能預知未來,而結束,或在遙遙無期的未來,或者就在某個路口,某段路途中。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起碼還能掌控這個開始,但不要忘記,我們只能從萬千個開始中選擇一個,我們無法拒絕這樣的選擇,更無法選擇什么時候結束,而1900卻可以。他的方式很簡單——近乎任性地不下船,近乎任性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麥克思一次次地勸1900下船,說陸地上的人會為他的音樂而瘋狂,說他可以在陸地上獲得他想要的一切,造一所房子,娶一個妻子,麥克思會在每個星期天的晚上拜訪他,帶上一瓶紅酒……
1900猶豫片刻后,還是拒絕了。后來, 1900真正愛上了一個女孩。也正是這個女孩成為他前往陸地的動力,成為他和陸地上的世界建立聯系的橋梁,然而,還是因為大海,1900的愛情結束了……后來,1900說,這個城市好像有無窮無盡的鍵,我無法在上面演奏。所以我覺得 1900其實是自私的、怯懦的,他讓友人麥克思一次次失望,只好下船獨自謀生,以致最后窮困潦倒,賣掉小號;他讓那個女孩在紐約城里無盡地等待;最重要的是,他自私地把上帝賜給他的無與倫比的珍寶全部據為己有,他只讓別人目睹卻不給予,他讓別人震驚,贊嘆,無可奈何,最后慢慢忘卻。
這些最好的、只屬于他的東西,別人不曾擁有,更無法獲得。
也許那個收購舊樂器的老人獲得并復原的那張破碎的唱片,是上帝留給世人的一點補償,也或者是對1900自身遺憾的彌補。當店主播放這張老式唱片時,它的聲音已經不如當時鮮活,隔幾秒尾音就會下沉。
自此,我又覺得1900是令人惋惜、憐憫的,他的堅守不只是自私,他的停滯不前,也許不只是怯弱。他最好的東西,不是愛情,不是獨特的性格、憂郁的眼神,而是出生時就存在心里的那架鋼琴和不斷流淌著的音樂。
所以我最終原諒了他的自私。
他最好的東西也是因為只屬于他而熠熠生輝,因為只可以被他所掌控而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他又因為自私怯弱地葆有這些,而獲得了自身的存在感。他的一輩子,不對任何人負責,無論是誰,他只對自己負責。這樣的處世方式絕不應該被判以對或錯,他只是至死都沒有下過船,和主流格格不入罷了。他就像擁有絕世玉璧的卞和,但和卞和不同的是,他把它放置在只有自己才能觸碰到的地方,拒絕給予任何人,甚至最愛的人也只有看一眼的權利,他害怕它會因眾人的賞玩而變臟,他的東西——最好的東西,是如此純凈!因此,1900除了才華外的一切也應得到尊重。
他只是想力所能及地保留完美,即便會使這完美的東西存世稀少,甚至無人知曉。他只是近乎本能地抗拒那些沒有盡頭的東西,直到最后和老“弗吉尼亞號”一起沉沒。
他只是想讓自己最好的東西被完整地保留。
他完成了他的堅守。
我慶幸在承認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陳的時候還可以與之發生共鳴,慶幸自己還有一直堅持的東西。唯愿所有只屬于自己的最好的東西,哪怕微不足道,都可以永遠葆有——至少在你的“弗吉尼亞號”爆炸前,一直葆有。
(指導老師 劉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