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慧 吳飛
摘 要:當前,我國能源消耗巨大,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現代社會對電網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智能電網技術已成為必然。旨在通過探索電力技術及電力系統規劃中智能電網規劃的意義,對其應用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電力技術;電力系統;智能電網規劃;輸配電技術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8.161
隨著經濟建設的日益發展,能源短缺越來越突出。當前,我國倡導“綠色”發展理念。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解決當前我國面臨的一系列難題,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供給行業,電力行業是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的關鍵。智能電網技術滿足了電力高效、節能的需要,有利于電力技術實用性的實現。
1 智能電網概述
智能電網具有綠色、高效、經濟、安全、可靠等優點,是一種充分應用和融合了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信息技術以及其他相關技術,并將這些技術應用于現有的輸變電和配電的基礎設施中,形成一種高度集中的全新電網模式的技術形式。我國所要建設的智能電網覆蓋了電力系統的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整個環節,借助統一化的通信平臺、現代通信技術和數字化、智能化的控制手段實現了業務流和信息流的充分融合。
2 智能電網的特征
智能電網具有自愈、堅強、集成和優化等特點。自愈是指在電力供應方面,智能電網能夠自身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然后修正,以保證供電質量。安全、可靠、高效是智能電網的突出優點。從本質上說,自愈保證了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為電力系統免疫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條件。堅強是智能電網之所以在電力技術和電力系統規劃中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智能電網抗反擊能力強。在正常工作中,電網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使得在供電過程中出現波動。智能電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同時,智能電網還具有預防病毒侵入計算機的功能。當智能電網運行遭到攻擊或者破壞時,可以自我修復并反擊。集成是指智能電網對電力系統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整個環節進行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有助于實現信息的集成和分享,使得管理工作統一化和標準化。優化電力行業的管理運行過程,保障資源的充分利用。這一過程既實現了節約資源的目標,又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提升。
3 智能電網規劃的意義
目前,我國電網規劃工作存在工作不到位、不全面,電網建設施工難度大,甚至一些電網建設投運較短時間內就出現超負荷,長期超負荷運行的問題等。總之,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無法保證電網建設工程質量或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某些地區,因為地域環境特殊,電力輸送困難。對于以上情況,要想解決我國電力資源的供給不平衡和遠距離傳輸的問題,就需要做好電力系統中的電網規劃工作。智能電網實現智能化調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符合預期的功能,它最大的優點就是綠色、可再生、安全、可靠性高,能利用可再生資源進行間歇性發電,實現減少資源消耗,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此外,智能電網可以實現“自我診斷治療”的功能。該功能可以提高電網的安全性,促進電力企業的快速發展。由此可見,電力技術和電力系統規劃中的電網規劃對我國電力企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4 智能電網規劃的具體應用分析
4.1 智能電網在發電與儲能技術中的應用
發電和電力儲備是電力生產技術中的重要環節,電力資源的轉化和儲備需要科學化、專業化的電力管理技術,智能電網通過發電技術和電力分析系統可以實現分布式的發電和電力儲備。在這個過程中,智能電網采用的是風力發電、地熱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多種發電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以實現分布式的儲能管理。
4.2 智能電網在輸配電技術中的應用
輸電和配電是電力系統的主要環節。科學、合理地進行電力的輸送和分配能夠提高電力資源的利用率。智能電網通過智能化的電力設備,綜合運用高壓輸電技術和高溫導電技術,以減少輸送過程中的電力損耗,實現遠距離輸送和無污染的輸電管理。
4.3 高速雙向通信技術的應用
智能電網采用了高速雙向通信技術,涉及許多先進的電子設備,例如智能表計、電力電子控制器等。這種技術就是采用這些先進的電子設備管理技術對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輸變電和用電過程進行檢測和控制,實現智能化的電力運行過程,提高輸變電和用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4 智能電網在電力調度方面的應用
眾所周知,電力系統的電力管理和調度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電力調度技術是智能電網中最關鍵和核心的技術。智能調度技術能夠實現全部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科學決策管理和高效調度等,防止電力系統出現大面積故障,實現調度的智能化。
5 結束語
伴隨著市場發展的新需要,我國電力行業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智能電網規劃在電力技術及電力系統規劃中的廣泛應用是電力行業所需要考慮的問題。這既是電網發展的新前景,也是電力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在具體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中,電力行業要制訂科學、合理的電力系統規劃,以智能電網技術為載體實現現代化的電網建設,從而保證電網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高我國電網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姚永嘉.淺析智能電網在電力技術及電力系統規劃中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4(22):230-231.
[2]王泉宇.智能電網規劃在電力技術及電力系統規劃中的應用[J].科學技術,2014(10):43.
[3]張之哲,李興源,程時杰.智能電網統一信息系統的框架、功能和實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34):01-07.
[4]黃少雄,黃太貴,李端超,等.智能變電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方案研究[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8):262-263.
[5]吳憶,連經斌,李晨.智能變電站的體系結構及原理研究[J].華中電力,2011(03):49-51.
[6]汪亞平,閆培麗,陳立,等.智能變電站與常規變電站技術與經濟對比分析[J].能源技術經濟,2011(08):262-263.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