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辰
PC行業疲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選擇繼續將業務重心由PC市場向云計算和物聯網領域轉移的同時,英特爾如何在PC市場尋找新的需求增長點?
英特爾最新發布的旨在解釋該公司未來發展策略的10-Q文件中寫道“從支持PC電腦到支持云服務和智能聯網設備”,而早在今年4月的IDF16上,英特爾就在反復強調萬物數字化、云計算和智能互聯。
一方面,英特爾繼續將業務重心由PC市場向云計算和物聯網領域轉移,另一方面在PC市場尋求新的需求增長點也變得極為迫切。
但幸運的是,混合形態的PC(即平板、PC雙用途的PC)和深耕應用場景的PC日漸成為市場的熱點,游戲和辦公是英特爾正在發力的兩個應用場景。
玩家挖掘
據IDC中國游戲市場預測分析報告,2015年中國游戲用戶規模達到5.3億人,是美國總人口的1.7倍,預計2016年游戲用戶數量還將同比增長4.5%。就銷售收入而言,2015年,中國游戲市場銷售收入達到人民幣1407.0億元,占中國整體IT消費總數的9.5%。從男女比例來看,男性玩家占68%,但女性玩家的比例也呈現出逐年提高的態勢,整體男女比例趨于均衡。
在PC行業整體疲軟的行情下,游戲電競領域無疑是一個興奮點。
在剛剛過去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以下簡稱“ChinaJoy”)上,英特爾布置了近200平方米的展臺,其中大部分區域擺設了讓用戶體驗各種酷炫的游戲PC產品。此外,英特爾還將英特爾極限大師賽(IEM)帶到了現場,并邀請了多位星際爭霸2高手即時對戰,顯然,英特爾希望用電競的氣氛感染觀眾。
ChinaJoy舉辦的那幾天,恰逢上海40度的高溫,但這并沒有阻擋住游戲迷們的狂熱。記者那幾天隨眼可見的是到處人人頭攢動,IEM的觀賽現場不到早上9點半就已經座無虛席。
ChinaJoy期間,英特爾攜手宏碁、惠普、聯想等合作伙伴分別推出了多款重量級游戲本新品,包括宏碁的蓋世機皇掠奪者GX-791、惠普的WASD暗影精靈全新系列,以及聯想的拯救者Y900等。
除此之外,英特爾還與天貓成立了“PC未來科技館”,希望通過這個貫穿行業上下游的合作平臺影響未來PC的發展方向和電子競技的行業趨勢,形成新的電競生態,以拓展中國電競市場的發展空間。
可以看出,英特爾在布局游戲電競產業上下足了血本。這無疑是英特爾面對市場形勢的應對策略之一?!坝⑻貭栐谟螒蝾I域專注投入最少有5年了,在這5年里,我們見證了它從一個不大的市場,成長到今天這么大的市場。在對市場持續關注和投入中,我們看到它依然每年呈現階梯式的增長,相信未來這個趨勢不會有任何減緩。”英特爾中國區市場部總監張怡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對游戲市場的信心。
來自《2015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中國游戲用戶數達到5.34億,這其中包括了核心玩家、主流玩家和一般玩家,中國游戲玩家對于優越性能、超強配置、定制化的游戲設備需求很大,且在玩家社區形成廣泛認知。對于英特爾來說,這是重要機會。
中國游戲市場不同于美國或日本,并沒有深厚的主機文化。2015年,中國游戲主機的出貨量不足60萬臺,PC玩家依然是游戲和電競市場的主流。
據英特爾中國高級銷售經理韓永翔介紹,英特爾總部的游戲事業部曾針對各個國家的用戶做過許多調研,其中在中國、美國、德國、韓國一個包括8000個樣本的調研顯示,80%以上的游戲用戶對價格非常不敏感。
“他們只追求極致性能,所以更愿意嘗試新的技術、新的產品。這對英特爾來講當然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因為這會加速終端用戶換機的頻率。”韓永翔說。高價值用戶群體是游戲及電競市場PC玩家的重要標簽。
游戲已經從傳統的單人PC、移動端漸漸轉向多人在線實時競技、直播分享、VR體驗等全新模式。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英特爾軟件與服務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何京翔表示:“一直以來英特爾都非常重視對于游戲產業的投入,未來,虛擬現實將作為英特爾游戲領域的戰略重點之一?!?/p>
英特爾對游戲行業所能提供的支持,自然是以核心計算設備為代表的一系列硬件產品和技術。從幾乎家喻戶曉的Intel Core酷睿CPU,以及PCIe NVM SSD等基本配件,到高度集成和小巧的Skull Canyon NUC,以及目前最高速的外部接口Thunderbolt 3支持,都是英特爾作為一個能提供整體平臺解決方案元老的實力體現。
商用突圍
今年3月份,IDC發布最新的《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5Q4》數據顯示,在整個智能終端增速明顯放緩的環境下,商用辦公智能終端市場明顯好于消費類市場。
商用智能終端中,PC始終是核心的辦公生產力工具。在終端設備運用上,一方面,目前很多傳統企業對于PC端的設備應用還只是停留在簡單的OA應用上。而傳統的OA系統存在維護流程復雜、上手困難、軟件操作復雜、接入場所受限制等諸多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傳統OA系統在運用過程中愈發顯現出“疲態”,不適合新型、高速發展型企業的應用。
另一方面,很多傳統企業為員工配置的終端設備已明顯出現“老齡化”問題,PC端操作速度變慢,嚴重影響IT部門與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工作效率降低。好的 IT 設備不但能夠解決成本和效率問題,員工使用體驗上也大不一樣,企業為老舊設備支付的隱性成本也是驚人的,但由于缺乏一個直觀的評價體系,隱性成本的流失往往容易被忽略。
企業管理者重視企業IT系統平臺,卻常常認為商用電腦“夠用即可”,因而升級換代滯后,正是這種“將舊”不斷消耗著企業的生產力。
有調查顯示,對一家擁有5000名員工的企業而言,使用老舊PC意味著工資單上超過50名員工整天無所事事;每三臺老舊筆記本電腦每年因維護和工作效率低下會給企業造成超過 27000元人民幣的成本損失。只有提升基礎辦公工具PC的性能,升級個體IT系統,才能與企業IT平臺匹配,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生產力。
“只注重IT信息化的企業沒法再適應社會的發展,只有讓企業的員工釋放創造力,才能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讓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張怡璠說。
日前,在 IDC 舉辦的 CIO 高峰論壇上,英特爾發布了助力企業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的《企業高效錦囊新三十六計》(以下簡稱“《新三十六計》”)。在《新三十六計》中,英特爾提出的重要觀點是,企業 IT 系統應該分出層次,將企業整體 IT 系統與員工個體 IT 系統進行有效歸類,著眼于提升個體 IT 系統的效率,進而帶動整體 IT 系統的效率。
英特爾希望能夠通過“新36計”,幫助大型企業的IT部門決策者,在信息化建設時,妥善布局IT資源,善用商用PC換新的利好契機,通過全新一代商用PC,提高企業生產力,發乎實際需求,卻不止于“夠用即可”,從而帶來企業面向未來發展的新境界。
據張怡璠介紹,在消費領域,英特爾會重點從對價格不敏感的游戲深度玩家、不斷追求時尚的大學生人群,以及對PC依賴程度十分高的設計師人群。而在商用領域,除了以往的大型企業,英特爾還在中小企業市場上積極進行嘗試。與京東商城建立了中小企業PC推廣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從PC到整個IT產業其它相關產品的平臺。
PC銷量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之后出現持續的下滑,年出貨量從3.64億臺下降到2億臺,保守估計,全球有5億臺使用5年以上的電腦需要升級,所以,PC的銷量可能在2017年出現反彈,英特爾作為PC硬件最重要的玩家之一,也許會在舊業務反彈和新業務獲得更多市場的過程中獲得營收增長。
不過,想恢復PC時代與微軟攜手統治所有廠商的“Wintel輝煌”,英特爾還需要更加重視客戶需求,研發出更適合細分市場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