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時期以來,世界各地的人來到英國使這里變得更加多元。英國的文化、藝術、建筑驚艷了世界,優雅時尚的生活方式引領著世界的潮流。翻開歷史,那些卓越的英國人向世人展現出凝聚在精神中的高貴,他們智慧、高傲、幽默、以輕松的姿態活出生命的絢麗。在繽紛的秋季,倫敦亞洲藝術節精彩開幕,超過60家世界知名亞洲藝術品交易商、拍賣行與博物館參加藝術節,期間還舉辦了數十場展覽、拍賣及學術研討會等活動。今年的藝術節以中國為重點,來自中國國內及旅居海外的中國藝術家們的作品被10余家畫廊隆重推出,令人矚目。一起去英倫掠美瞬間。
探秘英倫的皇室風范
倫敦既有歷史的底蘊,又有無限創新動力,無論是經典之所,還是深藏不露的美妙之處,都等待著喜愛這里的人盡情探索。皇室作為精神的象征凝聚著英國的力量,在倫敦不經意間就可以發現與皇室相關的建筑。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這座四層樓的建筑物,充滿了藝術氣息。始建于1703年,初為白金漢公爵修建。后來,經過工程師John Nash重新設計和改造,在1839年加冕的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入住這里的君王,此后,這里開始成為英國歷代君主的寢宮,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現在,女王伊麗莎白殿下常在此辦公,召見首相或大臣,舉行國家慶典或是宴請外賓。在白金漢宮舉行的皇家衛隊換崗儀式更是不可錯過的經典,頭戴熊皮帽、身著制服的皇家衛隊威風凜凜。宮殿前,象征著維多利亞黃金時代的勝利女神金像有著高貴神圣的風采。我們去的時候白金漢宮飄揚著英國皇家旗,表示女王在宮中。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余間廳室。白金漢宮占地遼闊、精雕細琢的御花園,景致怡人,美不勝收。
位于白金漢宮內南側的女王美術館(The Queen's Gallery)于1961年建成,展出英國皇室家族于都鐸王朝和斯圖爾特王朝時期的藝術藏品和古董,館藏極為豐富。展品中包括藝術畫、肖像、彩色油畫、古董家具、瓷器、古董鐘表、銀器、雕塑、高級珠寶、古董書籍、手稿、古代地圖、手杖以及古代絲織品。館內大部分展出的藝術品均是1660年英國皇室重奪王位后收藏的,其中一些珍品屬于早期執政者。
在肯辛頓公園南側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I)是英國皇家的最高音樂殿堂,音樂廳外觀仿自羅馬圓形劇場,古老紅磚為演奏廳增添幾許古意。維多利亞女王在1871年為音樂廳開幕,世界頂尖的藝術家都會在這里演出。每年都舉辦著超過350場的演出,演出風格包括古典、流行、搖滾、歌劇等。最有名的是夏季舉辦的連續八周的Proms音樂節。
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的對面是阿爾伯特紀念碑(Albert Memorial),1872年由吉爾伯特·斯科特爵士設計,是維多利亞女王為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建立的,維多利亞女王1876年親自為它揭幕。阿爾伯特親王坐在寶座上,下面有他創辦的博物館、學院和機構雕塑,以及代表各個大洲的動物大理石塑像。代表農業、商業、手工業和工程的雕像也在四周點綴著紀念碑。
在倫敦以西的溫莎鎮坐落著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是世界上迄今為止還在投入使用的最大的城堡,這座城堡最初是由威廉一世在1070年建造的,溫莎公爵的故事為這里增添了浪漫氣氛。每年復活節期間,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會在此居住長達一個月之久。我們去的時候升起的是英國國旗,表示女王不在城堡中。此次我們正好遇到了皇家衛隊的換崗儀式,莊嚴而不失皇家風范。
溫莎城堡大體分為上區、中區、下區。上區主要有13世紀的法庭。滑鐵盧廳和圣喬治廳、女王交誼廳(Queen's Ballroom)等房間。另外一旁是瑪麗皇后的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House),是喬治五世的妻子瑪麗皇后的生日禮物,由建筑師勒琴斯爵士主持,多位藝術家與1500名工匠一起參與制作完成。它是按照皇宮大廈1:12的模型復刻出的一模一樣的建筑,不僅家具的擺放精準到位,連書房里每一本微型書本里都是精準的微型文字。
溫莎城堡中區的標志是玫瑰花園圍繞的圓塔(Round Tower)為主。它最初是由木材建造,1170年亨利二世以石材重建。1660年以前,圓塔是關押皇室政敵的監獄,主要用于保存皇室文獻和攝影收藏。每當女王來到溫莎堡,這里便會升起英國皇室的旗幟。下區主要有圣喬治禮拜堂、愛伯特紀念禮拜堂等建筑。圣喬治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是溫莎城堡的建筑經典,豪華的哥特式建筑,以細致艷麗的彩繪玻璃著稱,有10位英國皇室埋葬于此。愛伯特紀念禮拜堂緊鄰圣喬治禮拜堂,初建于1240年,是晚期垂直式樣的哥特式禮拜堂,在1863年改建為愛伯特王子的紀念禮拜堂。溫莎城堡向南就是這里另外一處著名的景點——溫莎公園。這里是一個占地5000多英畝的大公園,它曾經是皇室的狩獵苑,花園內都是自然景觀,少見人工建筑,處處是靜寂的綠地和森林,一些小動物穿梭其間,十分愜意。園中有一條向南的林蔭,連接著著名的阿斯科特賽馬場(Ascot),這里每年都會舉辦皇家四天賽馬會。
泰晤士河畔的依戀
丘吉爾稱泰晤士河是“穿過英國歷史的河流”,如今依舊平緩寬闊,日夜不息地流過英格蘭的大地,泰晤士河兩岸的各種建筑幾乎囊括了倫敦地標。漫步在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宮(Palace of Westminster)進入眼簾。威斯敏斯特宮又稱議會大廈,是英國議會的所在地,是哥特復興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今用作重大的公共慶典儀式,如國葬前的陳列等。威斯敏斯特宮最早由國王圣愛德華修建于公元11世紀,19世紀中葉發生火災之后由查爾斯·巴里主持重建,宮內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盡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跡。威斯敏斯特宮的頂部冠以大量小型的塔樓,而墻體則飾以尖拱窗、優美的浮雕和飛檐以及鑲有花邊的窗戶上的石雕飾品。威斯敏斯特宮建筑整體造型和諧融合,其平面沿泰晤士河南北向展開,入口位于西側,其沿泰晤士河的立面平穩中有變化,協調中有對比,形成了統一而又豐富的形象,是維多利亞哥特式的典型表現,流露出浪漫主義建筑的復雜心理和豐富的情感;其內部一方面以普金設計的裝飾和陳設而聞名,另一方面也以珍藏有大量的壁畫、繪畫、雕塑等藝術品而著稱,被譽為“幕后藝術博物館”。在夜幕下更顯美麗,眾多塔樓和針塔般的尖頂在探照燈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樣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