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倩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
主題式博物館的設計與研究
龍倩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寧夏 銀川750021)
分析了博物館主題式設計的基本理論和設計特點,以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課程設計為例,論述現實中主題式博物館設計存在的弊端,并總結了一些設計經驗和營造方法,便于人們了解、學習和欣賞各種有獨特意義的特色文化。
博物館,主題式設計,主題營造,造型設計
主題式博物館種類繁多,涵蓋了歷史、藝術、民族民俗、文化、自然科學等諸多方面[1]。可以說主題式博物館正逐漸成為博物館的發展趨勢,在主題的刻畫上,國外博物館的主題式設計已經十分成熟。通過比較,我們應該注重空間本身所能傳達的視覺效果,需要建筑師在博物館設計的過程中準確的把握博物館的主題并注重主題風格的刻畫。
博物館主題或直白或間接的闡釋可以追溯到波普時代,波普文化是通俗的、趣味的、為大部分人設計的,波普文化的性質決定了波普藝術的產物帶有“象形”特征。波普藝術在建筑設計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直白明顯的“象形”特征,表現博物館的主題形象。如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館(如圖1所示)的外立面,模仿房屋遭遇地震之后斷裂的狀態,目的是紀念一次大地震。同樣,暗示性的隱喻主題形象的博物館建筑設計也來源于波普,如克利夫蘭搖滾樂名人遺物博物館(如圖2所示)。從內外空間看,貝聿銘的基本構思是想用大膽的、拉伸和穿插的建筑造型來體現搖滾樂的爆炸性能量,建筑外觀暗示著一個巨大的擴音器。
無論隱喻的還是直白的體現主題,根源都在于波普文化的深入,學習波普文化的精髓,應用到博物館設計中,更方便表現主題,更好被觀眾接受。
對于主題式設計,目前國內外存在三種觀點:首先是主題載體論,把主題作為空間的一個載體,只是用主題把服務對象吸引到空間內;其次是主題核心論,把文化內涵作為空間的設計重點,空間內部的全部陳設、互動體驗、聲色等都為這種文化內涵服務;最后是體驗論,這種觀念認為主題和伴隨主題進行的互動體驗應帶給服務對象最深刻的對主題文化和內涵的理解。體驗論將空間使用者的感受融入到設計之中,通過高品質的空間環境和服務創造獨特的主題氛圍。

博物館的空間體驗涉及到空間形態、平面布置、陳設、布光、材料、色彩、秩序等設計要素:
1)要反映博物館的內容和主題——博物館藏品的內容與主題作為所設計構思與創意的途徑,能使博物館的特色更加鮮明,更能使參觀者與場景融為一體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例如澳大利亞的巨蟲博物館,設計師將博物館的外形設計成與蚯蚓體型相似的結構,內部空間則模擬蚯蚓的腹部空間,讓參觀者穿行體驗。
2)對相關主題的聯想,要通過對與主題相關事物的觀察,形成一種聯想,經過提煉、加工、抽象或簡化進行創作構思。
3)要提煉和主題有關的精神內涵,對博物館的主題反映出的相關文化進行提煉,并將其精神內涵注入設計構思當中,這樣既開闊了設計思路,又能使空間設計獲得豐富的文化內涵。
主題式博物館具有獨特性,這種獨特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1)具有鮮明的主題,主要是通過空間的裝飾格調來體現,突出某種文化特征強調差異性。因此,在空間設計中的個性化材料、貼切的色彩搭配、獨特的空間造型、燈光氛圍等等都是為主題服務的。
2)具有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主題式博物館作為對參觀者提供某種獨特文化常識的場所,提供可參觀的相關藏品與史料只是主題式博物館功能的一部分,而對于某種文化的精神體驗是從藏品和資料中難以得到的。因此,從和主題相關的文化中攝取靈感融入到設計中,才能更好的反映出主題的獨特思想與文化內涵,參觀者才可以身臨其境的體驗和學習這種文化,同時也保證了參觀的趣味性。
4.1設計初探
博物館屬于城市公共文化建筑,建筑造型由于不同地域文化或陳列主題可塑性比較大,在空間組織及建筑外觀上均有較高的發揮度。基地選在重慶市嘉陵江畔的紅巖村,紅巖革命作為重慶歷史發展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把它作為博物館設計的主題,可塑性強,有現實意義,對于當代人緬懷歷史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4.2營造主題
博物館的“主題”是整個建筑的靈魂,圍繞“主題”展開設計,建筑才有生命。主題是某種意識形態的內在象征與外在表現。藝術作品中的主題是指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追求的體現,是藝術家在選擇、描繪、闡述作品現象時所表達出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的核心內容。“主題”通過“題材”來體現藝術的“精神本質”[2]。
在博物館設計的初期構想中,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大多數主題式博物館都是從建筑造型上體現主題,而在建筑空間,建筑細節上很少作深入思考,這種模式化的設計,建筑往往只是一時吸引游客,并沒有深刻表達博物館所需要的內涵和文化,游客能真正體會到的又有多少。從平面空間上找到切入點,結合建筑造型設計,完成建筑的主題構思。
主題營造的過程一般要經過兩個步驟:抽象的目標與具體的意向。抽象設計元素的提取源于對事物通徹的了解。抽象目標形成后,盡可能通過主題要表達的內在情感、內涵和人文特點提出構想,形成設計的最終目標[3]。從而把抽象的目標轉化成具體的意向形成所追求的主題效果。
4.3平面立意
主題營造的過程中,以紅巖革命精神作為抽象的目標,以平面設計構思,展廳陳列的內容,空間細節處理以及外觀造型設計來表達主題的內在情感、內涵和人文特點。平面設計結合紅巖的歷史背景展開,重慶屬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而全國其他城市已經迎來了解放的勝利,兩者既是包含關系,也是對比關系。以此為切入點,平面上用一個正在圍合的圓代表全國不可抵擋的解放浪潮,用一把鋒利的劍代表重慶的革命者堅不可摧的革命精神。
以博物館的展出內容與主題結合,作為設計構思和創意的途徑,能使博物館的特色更加鮮明,更能引導觀眾進入為他設定的角色,與展出內容融為一體。另外以博物館的功能特色為表達重點,抓住參觀流線的特殊性,或者陳列室的特定空間特征,形成博物館內部空間的文化特色,樹立建筑更明確的形象。
博物館主要分為四個區,分別是陳列區為主,藏品庫區、技術及辦公用房、觀眾服務設施為輔,陳列區以展陳內容來展示“紅巖”的主題,藏品庫區作為陳列區的附屬空間,簡捷的文物儲藏流線和嚴格的藏品環境都是博物館設計中綜合考慮的要素。
4.4造型設計
創造主題環境的手法也有若干方式。環境意味、時事熱點、人文史實、地域風俗等等都是營造主題氛圍的可用素材。可以說千變萬化的設計形式和帶有地域特色的審美方式能給主題空間帶來很大的創造潛力[4]。
建筑墻體取意“紅巖”,采用紅色巖石材質,裸露的石頭紋理明顯,粗糙有質感,給人直入人心的震撼感。建筑體塊完整厚重,體現紅巖歷史革命博物館的歷史性和莊重。建筑窗戶模仿李伯斯金的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的手法,采用不規則的形式,造型百變,活潑生動,同時革命形象鮮明,窗戶與墻體靈活布置,減輕了紅色巖石的厚重感,美化了建筑外部造型。
在主入口設計時,聯想到渣滓洞實質是一個集中式監獄,提取監獄的主要形象特點:左右對稱、逐漸縮進和莊重嚴肅。將博物館的主入口設計成一個抽象的“監獄”,沿著建筑入口左右對稱,從1層到3層,逐步縮進,入口變得越來越窄,給游客一種壓迫感。
結合渣滓洞設計,將報告廳設計在地下,參觀者進入其中,隨著臺階拾級而下參觀游覽,聽聽報告,感受當時的歷史背景與革命事跡。報告廳的室外入口,由雕塑廣場進入其中,沿著左右對稱的兩部弧狀樓梯進入地下,通過“人頭式”的門洞口,踏入報告廳。樓梯以及平臺鋪裝,都采用凹凸的小石頭,游客踩上去,就像踏上了“紅巖”的革命之路。
主題博物館的設計需要尋求富有變化的模式和科技化的手段,重視文化內涵,從設計者的角度出發,想要使主題博物館保持較好的吸引力,不能光靠“獵奇”這種短暫的刺激使其成為短效的參觀品[5]。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要通曉主題所相關的人文地理、歷史文化,將這些融會貫通并提煉為設計元素應用到設計中。
[1]鄒瑚瑩.博物館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蔣玲.博物館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4]王路.德國當代博物館建筑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5]維多里奧,馬尼亞戈,蘭普尼亞尼.世界博物館建筑[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theme museum
Long Qian
(CivilandHydraulicEngineeringCollege,NingxiaUniversity,Yinchuan750021,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theory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museum theme design, tak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Hongyan revolution history museum for example, discussed the existing disadvantages of theme museum design in reality, and summarized some design experien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learn and enjoy a variety of unique significance of characteristic changes.
museum, theme design, subject construction, modeling design
1009-6825(2016)08-0025-03
2016-01-04
龍倩(1994- ),女,在讀本科生
TU24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