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奇 閆常鑫
(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7)
?
長沙市公共停車場特征分析及規劃應用研究
劉奇閆常鑫
(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410007)
通過對長沙市公共停車場使用狀況的抽樣調查,從時間分布、空間分布、與周邊用地性質的關聯、各類型利用狀況等方面,分析了公共停車場的停放特征,并提出了可供長沙市公共停車規劃管理應用的參考措施。
公共停車,停放特征,規劃應用
公共停車場是指為從事各種活動的出行者提供停車服務的場所,主要彌補配建停車場的不足、調節城市停車場的布局。隨著長沙市經濟快速發展,機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停車設施供給與停車需求失衡現象日益嚴重,導致停車難、亂停車等一系列問題。不斷積累的配建車位不足是長沙市中心區停車位缺口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公共停車場建設管理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與重視,難以發揮其在停車體系中的重要補充作用,進一步加劇城市停車矛盾。
通過對長沙市現有公共停車場的廣泛現場踏勘,選擇了6處路外社會停車場、6處橋下停車場、9處路側停車場共21處公共停車場作為調查點位,調查抽樣率約為20%。
確定調查地點時,綜合考慮了如下因素:所選停車場包括路外、橋下、路側各種類型的公共停車場;停車場的服務區涉及多類用地性質;停車場的分布以現狀中心區為主,也包括中心區周邊地區的停車場,力求較全面反映現狀停車問題較為突出區域的使用狀況。
21處停車設施具體特征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長沙市中心區公共停車場特征參數表
根據上述特征參數,可分析得出長沙市公共停車場如下特點:
1)時間分布上。
中心區公共停車場總體停車吸引量的時間分布較為均衡。
中心區車輛停放時間分布較均衡,呈現出“高峰不高、低峰不低”的特征,高峰特征不明顯,如圖1所示。

主要原因如下:
一方面是選擇的停車場分布在中心區,周邊建筑物較多,用地類型復雜,停車服務面廣,停車對象復雜,造成停車分布在時間上的均衡。
另一方面是不同的停車場停車高峰時間不同,停車量分布變化也不同,造成統計上總的停車高峰淡化。
2)空間分布上。
中心區公共停車場利用率一般高于中心區周邊及外圍地區。
結合停車場特征參數及現場調研情況,中心區公共停車場利用率一般高于中心區周邊及外圍地區,主要是因為中心區聚焦了大量商業商務等等停車吸發率大的用地,并且土地成片高強度開發,形成了集聚效應,吸引了大量停車需求,如表2,圖2和圖3所示。

表2 長沙市不同區域的橋下公共停車場利用狀況對比表
3)用地性質上。
周邊為商業用地的公共停車場利用率高于一般用地,周邊為娛樂用地的公共停車場利用率晚上高于白天,周邊為景區公園用地的公共停車場利用率周末高于平常。
結合停車場特征參數及現場調研情況,周邊主要用地為商業用地的公共停車場利用率高于一般用地,如圖4所示,路外、橋下和路側停車場中,周邊為商業用地的平均泊位利用率高于一般用地。



結合停車場特征參數及現場調研情況,周邊為娛樂休閑用地的公共停車場利用率晚上高于白天,如解放西路周邊區域夜間娛樂休閑、夜宵等活動十分發達,停車夜間需求大增,其區域內的湘江路路邊停車場和太平街對面臨時社會停車場晚上停車需求明顯高于白天。周邊為景區公園用地的公共停車場利用率周末高于平常,如服務烈士公園景區的省體育局社會停車場、服務岳麓山景區的天馬山社會停車場和南郊公園對面的橋下停車場,出現了明顯的周末利用率高于平常的特征,如圖5所示的直觀對比圖。

4)停車類型上。
路側停車利用狀況優于橋下停車場優于路外社會停車場。
通過對21處公共停車場停車特征的統計分析,路側停車利用狀況優于橋下停車場優于路外社會停車場,如表3所示路側停車泊位利用率為75.3%,高于橋下停車場的50.6%和路外停車場的32.3%;路側停車泊位周轉率為3.39次,高于橋下停車場的2.21次和路外停車場的1.13次;路側停車高峰停放飽和度為0.98,高于橋下停車場的0.73和路外停車場的0.46。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路側停車更為便捷,另一方面是調查的路側停車點基本上不收費,而部分橋下和路外停車場要收費。

表3 長沙市各類型公共停車場特征參數平均值對比表
5)收費狀況上。
收費與否一定程度上導致各類型之間停車利用程度差異較大,但對各類型內部停車利用的影響較小。
通過對21處公共停車場停車特征的統計分析,收費與否一定程度上導致各類型之間停車利用程度的差異,如路側停車基本不收費,一定程度上導致路側停車泊位利用率高于橋下和路外停車場。各類型內部停車利用狀況與是否收費關聯不大,主要與周邊土地性質和開發強度相關(見圖6)。
6)道路等級上。
路側停車的利用狀況與道路等級高低的關聯不大。
路側停車的利用狀況與道路等級高低的關聯不大,而與其周邊土地利用性質和開發強度、周邊停車場利用方便程度、周邊路段禁停狀況的關聯較大。如圖7所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路側停車利用狀況并無多大差異,與道路等級高低關聯不大。

針對長沙市公共停車場的時間分布特征、空間分布特征、用地性質特征、停車類型利用特征、收費特征及道路等級特征,梳理出如下可供長沙市公共停車規劃應用的策略:
1)路側停車錯峰利用。
在停車供需嚴重失衡的中心區,充分重視路側停車的調劑作用,設置適當規模的路側停車,最大程度利用道路空間資源。高峰時段道路禁停,充分保障機動車的通行空間,提高“動”的效率。平峰時段允許部分路段停車,充分利用富余的道路空間,緩解停車不足矛盾。提高“靜”的效率,最終通過錯峰,實現機動車動與靜平衡。
2)中心區公共停車資源配給優于外圍區。
結合現狀中心區停車場利用程度高于外圍特征,在確定停車供應結構過程中,中心區的公共停車所占比例應高于外圍區,充分發揮公共停車場的最大效益。
3)公共停車規劃布局需重點布設商業等用地附近。
公共停車布局選點盡量靠近商業用地;娛樂用地公共停車場利用率晚上高于白天,景區公園用地周末高于平常,其布局要點可考慮與商務用地停放特征的綜合利用,采用停車共享和錯時利用。
4)設置適當規模的路側停車。
相比橋下和路外停車,路側停車方便、靈活、節約駕駛人的停車和取車時間,但占用一定的道路空間資源,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安全性差。充分遵循各類設施的特點,組合好各類設施的配置比例,提升公共停車場整體效益。
5)利用收費調節各類設施的利用。
停車收費政策主要通過價格杠桿,制定不同的停車費率,調節停車位的使用和交通方式結構。路側收費應高于橋下高于路外,且路側停車計費應實現累進制,提升路側停車的泊位周轉率,保障公共道路資源主要為動態交通服務,維護路外停車設施經營者的合理利益訴求。
6)設置路側停車時重點考慮需求及道路運行狀況。
路側停車的利用狀況與道路等級高低的關聯不大,而與其周邊土地利用性質和開發強度、周邊停車場利用方便程度、周邊路段禁停狀況的關聯較大。
[1]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長沙市城市交通狀況年度報告[R].
The research on public parking lot planning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istics in Changsha
Liu QiYan Changxin
(TrafficPlanningResearchCenter,ChangshaPlanningSurveyDesignInsitute,Changsha410007,China)
Based on sampling investigation of Changsha city public parking utilization, conducted several analysis about pa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parking from tim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land use,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public parking type, and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hat can be applied for public parking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Changsha city are to be sorted out.
public parking, parking characteristic, planning application
1009-6825(2016)08-0029-03
2016-01-06
劉奇(1983- ),男,碩士,工程師;閆常鑫(1971- ),男,碩士,高級工程師
TU984.1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