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狐貍
正是因為這一句承諾,關於夫妻很快拉起了一支由舞蹈學院的學生、金融人士、外交官等組成的“雜牌軍”教育團隊,并開始了“候鳥”般的生活。
2016年7月,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端村村頭的空地上,4個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少年和幾個村中的小學生踮著腳尖,隨著經典芭蕾舞劇《四小天鵝》的音樂翩翩起舞。他們個頭高矮不一,卻同樣地專注投入,舞姿優美。一曲舞畢,美國少年驚呼:“太不可思議了!這些農村的孩子居然能跳芭蕾舞,還跳得這么專業!”
望著孩子興奮的眼神,指導老師關於露出滿意的神色,他幾乎有點驕傲地說:“對,農村里也能飛出‘白天鵝!”
“候鳥”起飛:給我一只“胖天鵝”也行
作為北京舞蹈學院專業的芭蕾舞教師,42歲的關於一直有個“矯情”的愿望,那就是退休后,帶著妻子張萍去她的家鄉云南,教山村的孩子們跳芭蕾舞。令人驚喜的是,2013年,他竟然看到了夢想的曙光。
3月,有位叫李風的商人通過朋友找到關於。原來,李風創辦了荷風藝術基金會,計劃在故鄉——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端村捐資興建一所現代化小學,并且每周末組織教師去那里免費教孩子們器樂、管樂、芭蕾舞等,期待關於加盟。對關於來說,這簡直像“天上掉餡餅”!從事舞蹈編導工作的張萍也很興奮,她爽快地說:“咱們都是農村出身,終于可以一償夙愿了。”
6月,關於第一次隨同李風到端村考察。那里幾乎沒有一條干凈整潔的街道,學校也尚未建好。想著那些本該在花樣年紀享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們,關於很心疼。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寫道:“藝享天開,將芭蕾教育植入河北省安新縣。”關於當即跟李風拍板說:“這事我干了。我們每位老師都分文不取。你不撤,我不撤!”
正是因為這一句承諾,關於夫妻很快拉起了一支由舞蹈學院的學生、金融人士、外交官等組成的“雜牌軍”教育團隊,并開始了“候鳥”般的生活。每個周末的清晨,他們踏著黎明的曙光,登上大巴車到160公里以外的端村教學;深夜,他們才會披著點點星光回到自己的家中。每次在路上往返的時間就需要6個小時。
真正接觸孩子們后,關於才意識到了難處。很多家長不理解他們的意圖,不愿意讓孩子跟著學。一個家長還起哄說:“這就是哄著孩子玩吧!農村娃跳啥舞,有那時間,還不如讓孩子幫家里干點活呢!”關於忙解釋說,跳舞跟玩不同,不但能使孩子身材修長健康,還能培養他們的美感,甚至對將來考試都有幫助。這樣挨家挨戶做了幾天工作,才陸陸續續有家長帶孩子來報名。不過,這時,關於又碰到了另一個難題。
面對著一群穿著不整、頭發亂糟糟的小丫頭們和陪同的家長們,關於有點哭笑不得。有個家長悄聲地說了句:“我們在電視里看到過,跳舞的人都高高瘦瘦的,很漂亮。我家娃兒這么胖,能行嗎?”
關於笑了笑說:“胖一點的孩子也沒關系,做一只胖胖的‘白天鵝也很可愛。”事實上,他一再降低招生標準,安慰自己說,胖一點沒關系,黑一點沒關系,邋遢一點更沒關系,只要愿意學就行,來日方長,他可以慢慢“改造”她們。
嚴師訓話:“大腳丫”的舞步從練習脫鞋開始
第一次上課,被選出來的20名小朋友一窩蜂地跑進教室,沒脫鞋,沒換衣服,甚至連頭發都沒梳。關於急了:“不行,孩子們,進舞蹈練習室必須脫鞋!來,我們的第一堂課就從練習脫鞋開始。”這節課,關於和張萍專門教孩子們梳頭、換鞋,讓他們意識到學芭蕾跟平常玩的時候不一樣。
對于如何把握教學進度,關於頗費腦筋:農村孩子沒有基礎,進度不能太快,只能先把她們的興趣激發起來再說。因此,關於直接教他們跳芭蕾舞劇《天鵝湖》里的第二幕《四小天鵝》。果然,小學員們很快投入其中。
芭蕾的練習剛剛出了點成績,就有家長開始“動搖軍心”:“太影響學習了,靠唱歌跳舞能考上好學校?”“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現在不收費,以后也得從你們身上撈回去!”
2014年元旦前后,因為節假日和學校考試,孩子們已經有三周沒上芭蕾課。關於急了,他給李風打電話:“我必須得上課,如果教室不能用,請給我找一塊空場地。三周不上課,對練習舞蹈的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
令關於沒想到的是,復課后,孩子們卻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在《四小天鵝》輕松活潑的樂曲中,她們跳躍、旋轉、踢腿、點地,動作規范到位,連貫自如,簡直像從來沒有停過課。就連張萍都不停地贊美:“小腰挺得真直!太美了!”
原來,孩子們中有一個六年級的小姑娘,老師不在的時候,她就組織大家練習。她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不在,我們就自己練。”星期日,她把大家集合到一起,把老師留下的作業一遍一遍地練,互相糾錯,一練就是一天。
5月,關於在農村教芭蕾的故事被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作家埃米·揚看到報道后聯系關於,原來她就是繪本《大腳丫跳芭蕾》的作者。她跟關於說:“農村的孩子也能學芭蕾,這和我書里的“大腳丫”很像啊!”于是,在關於的力邀之下,她從美國來到中國。那一天,一同前來的還有原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主持人、童書閱讀公眾號創始人王凱,他繪聲繪色地給大家講述了《大腳丫跳芭蕾》的故事。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有個小女孩悄悄走到關於身邊問:“王凱叔叔是不是在告訴我們,故事里的貝琳達腳丫那么大,都能跳芭蕾舞,我們也一樣能跳好啊?”關於摸著她柔軟的頭發,認真地點了點頭。
“爸媽”寄語:我們的孩子可以成為“白天鵝”
2015年年初,一個小女孩拉著張萍的手問道:“張老師,我可以喊你媽媽嗎?”孩子的真情表白,讓膝下無子的關於夫婦十分動容。關於開始思考,他究竟能給這些叫他們“關爸爸、張媽媽”的孩子們帶來什么。
和孩子們相處越久,關於越想通過藝術去改變他們的生活。因為在業內的名氣,總會有一些演出邀請他,而他每次都會說:“你們要不要看農村的孩子跳芭蕾?”在他積極的牽線下,3年來,這幫孩子們參加了大大小小100多場演出。
2016年春天,關於帶著一個叫馬悅的女孩參加北京舞蹈學院附中芭蕾舞專業的藝考。考試那天,馬悅滿懷希望地走進考場,可在入圍榜單上找了一遍又一遍,卻始終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她忍不住落下淚來,一旁的關於也十分沮喪。他又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是否應該把孩子們引到這條通往藝術殿堂的荊棘之路上來。
5月,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向他發出招生邀請,關於有些猶豫。他不忍看著孩子們再次經歷失敗。為此,張萍和他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張萍問他:“孩子都沒絕望,你為什么要退卻?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你會這么容易放棄嗎?”
聞此,關於突然驚醒,對呀,他是孩子們的“關爸爸”,應該相信他的孩子們能夠承受挫折,實現夢想。隨后,他帶著兩名學生趕赴河北省石家莊市參加考試。在考場外,他跟等待孩子考試的家長一樣緊張,他不停地來回走動,默默念叨“一定要成功”。所幸的是,7月,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發來錄取通知書,兩名女孩成了端村有史以來第一批考上省級藝校的孩子。拿到通知書的那天,兩個女孩高興地跳了起來,而關於則默默轉過身,哽咽地對張萍低語:“我們的孩子考上了!”
8月,關於得知這些農村孩子入圍了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的第八屆華北五省區市舞蹈大賽的總決賽后,便和眾位老師又一次踏上去端村的客車,他們要長住在那里,為決賽而去集訓。這一次,張萍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了《丑小鴨的夢》曲目,因為,她希望這些農村的“丑小鴨”,有一天會變成昂首高飛的“白天鵝”。
摘自《家庭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