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媽媽們在喂養寶寶時,總喜歡時不時地說上一句:“寶寶真棒,再吃一口!”可見,“吃要吃飽”仍是相當一部分人的飲食要求。盡管寶寶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吃飽,但媽媽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因為吃得過飽有害無益。
“要得小兒安,需得三分饑和寒”。這是在兒科大夫中很流行的一句順口溜。意思也就是說,要想寶寶身體好,不能吃得過飽,七分飽為剛剛好。這樣有助于提高寶寶對饑餓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科學研究證明,寶寶吃得過飽會引發身體的不適,還會影響正常的發育成長。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積食 積食是因飲食不當,影響到小兒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滯胃腸所形成的一種胃腸道疾病。兒童全身的各個器官都處于一個幼稚、嬌嫩的階段,它們的活動能力很有限,如消化系統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力比較低,量也比較少。在這種生理條件下,如果吃得太飽,就會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從而容易出現肚子脹、肚子疼、腹瀉等問題。
2.肥胖癥 如今,寶寶們都是家長手心里的寶貝,他們自然不會在“吃”上冷落了孩子。可是,孩子長期吃得過飽會導致營養過剩,進而導致肥胖。
3.大腦早衰 研究發現,早衰物質會因飲食過飽,在飯后增加數萬倍。為了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此暫時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的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進而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導致智力偏低。
因此,提醒家長們,給寶寶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特別是晚上不要吃得太飽。因為晚上胃蠕動減緩,容易積食;即使喝牛奶,也要水放多一些,奶粉少一點。早上或中午孩子剛睡醒時,1小時內(至少30分鐘)也不要進食,因為胃腸等內臟從低運轉恢復正常需要一定時間,否則,也無益于消化和吸收。
其實,給孩子吃的量要少于家長想象的量,如果孩子吃完不夠的話,讓他自己再向你要。當孩子開始不專心吃飯,或說“不要”的時候,應拿走食物,不要迫使孩子多吃。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兒科 徐佳偉 郵編: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