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遠
一個國家的興盛,要文化來開路,最終又要落實到文化上,只有把我們的文化薈萃到傳統文化上,我們才能保存中華傳統文化。
“人文廬山·和合共濟”。8月19日至21日,恰逢廬山市成立伊始,著力發展“大廬山”旅游,江西廬山萬杉寺和廬山慶云文化社共同舉辦廬山文化·萬杉論壇。
據悉,此次論壇旨在更好地弘揚廬山人文精華,展示廬山人文特色,提升廬山文化品牌在海內外的影響;交流促進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提升民眾文化道德修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心得體會;探討在新的歷史時期佛教如何適應社會主義社會,助力構建中華民族價值觀、道德觀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我們做一點有價值的事情”
萬杉寺始建于南梁,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是廬山五大叢林之一。在千余年的歷史中,萬杉寺多次毀于戰火,歷盡滄桑,屢毀屢建,如今已再現昔日的盛況。
江西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九江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萬杉寺住持、廬山慶云文化社社長能行法師說:“現在國家的政策好,習近平總書記又重視文化建設,這是天時;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好,有名山名湖,這是地利;我們聚集著研究廬山文化的各方面人才,這是人和。我們占有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我們做一點有價值的事情,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佛教事業的發展,推動廬山旅游事業的發展,舉辦論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
為何由萬杉寺來舉辦這個論壇?江西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政府原副省長、慶云文化社名譽社長胡振鵬教授認為:這是因為萬杉寺勇于歷史擔當。在廬山市成立之際,廬山旅游在轉型中升級,從過去的觀光休閑、避暑旅游等,要向廬山文化旅游發展,而萬杉寺作為佛教寺院承辦這次論壇是從未有過的,值得贊嘆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紀華傳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廬山儒釋道文化的融合獨具特色,本次論壇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這對廬山文化的研究和弘揚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次論壇是我們在這里追尋千年以前的足跡,我相信千年之后會有人追尋我們的足跡,研究我們現在討論的話題。”江西省九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曾建華說,“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未來的日子里,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大有作為,廬山文化也會因為你們變得更加精彩。”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純一大和尚說:“在廬山設市后,舉辦廬山文化·萬杉論壇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希望這次論壇在各位專家和學者的推動下,推陳出新,開創出嶄新的局面。”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梅仕燦總結:由一個寺院(萬杉寺)來舉辦這種文化論壇,這在江西省尚屬首次,展示了新姿態,開創了新模式,探索了新路子。
廬山文化圓融儒釋道
廬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廬山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季羨林先生稱廬山為“人文圣山”。然而,廬山文化的精華到底是什么?
“廬山是歷史上著名的‘人文圣山,這里人文薈萃,廬山文化凝聚了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的精華。佛教在人們的精神生活方面給出了很多的啟示。我相信通過廬山文化·萬杉論壇,一定會對沉積多年的廬山文化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國學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教授說,“一個國家的興盛,要文化來開路,最終又要落實到文化上,只有把我們的文化薈萃到傳統文化上,我們才能保存中華傳統文化。”
廬山是儒學圣域。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出生和生活在廬山,他的《桃花源記》和田園詩至今影響全世界。唐代李渤在廬山開創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一代理學開山祖師周敦頤擔任南康軍守,發展中華儒學、開創中華理學,至朱熹在白鹿洞集理學之大成,形成中華理學,影響中國七百余年,而白鹿洞書院的教規作為中國古代的教育大綱,至今仍在華人世界中產生巨大影響。在歷代鴻儒大哲中,不僅留下了很多佳話,還留下了16000多首詩詞。
廬山堪稱中國道家的祖庭。張道陵辭去潯陽令入廬山接受“玉簡天篆”修道,后在四川創立五斗米道。南朝陸修靜在廬山編撰道教《三洞經書》,道教才有相對完備的經書和理論,并深刻地影響著后來中國乃至海外道家的發展。
廬山佛教有三大寺院(東林寺、西林寺、大林寺)和五大叢林(歸宗寺、萬杉寺、棲賢寺、開先寺、圓通寺),具有歷史悠久、高僧眾多、帝王垂青和影響深遠四大特點。尤其自東漢西域佛教高僧安世高因“關洛擾亂,駐錫江南”,首入廬山宮亭廟,有佛教史學家認定:中國東南佛教是從廬山宮亭廟開始的。
“昔有慧遠大師圓融三教,才有佛教中國化和中國佛教化,現在我們也要與時俱進的圓融三教,更好地推動佛教在當今社會的發展,起到提升道德修養、凈化人心的作用,為裨益社會和諧作出應有的貢獻。”能行法師說。
廬山慶云文化社名譽社長劉希波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這次廬山文化·萬杉論壇就是讓人們有文化自信。如果沒有民族文化自信,在價值觀領域就會出現偏差。對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廬山是起了特殊作用的。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江西省社科院贛鄱文化研究所原所長胡迎建教授說:“山環水繞的萬杉寺,乃因大超植杉、仁宗賜翰墨而著名。歷來高僧來此參禪修道者眾,無數官員、文人學者、詩人墨客前來游覽,尋覓遺蹤,凝思感悟,或題詩或摩崖鐫碑。積淀了豐厚的佛禪文化、詩詞文化、石刻文化,成為人文圣山的珍貴遺產,值得后人珍惜與研究。”
廬山旅游應提升文化品牌
5月30日,廬山市正式成立。廬山設市符合當前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江西省對接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的總體部署。
發展廬山文化旅游,促進廬山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文明和諧。胡振鵬教授認為,首先應該進一步挖掘廬山文化的精華和特色,提升廬山文化品牌在海內外的影響。同時,作為一個旅游地,提升廣大公眾素質和文化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廬山佛教界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與歷史擔當。今天萬杉寺舉辦廬山文化·萬杉論壇就是這種責任與擔當的體現。
游客需求是多元的,文化旅游需要游客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又需要不斷培育。胡振鵬教授認為,如何使博大精深的廬山文化更加具有直觀、形象的表現形式,使游客喜聞樂見,滿足不同層次游客需求,需要不斷探索。
江西省農業廳原副廳長(正廳級)、慶云文化社名譽社長劉極燦稱,廬山要再創輝煌,就應該樹立品牌文化,突出特色研究,做到古代、現代文化一脈相承,儒釋道互存繁榮,山江湖生態發展,這樣來搞好廬山文化品牌建設。與此同時,一定要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爭取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和社會力量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