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站在石鼓渡口

2016-11-07 13:55:29陳永柱
民族文學 2016年9期

陳永柱

2016年3月22日,我唱著兒時那首老歌——《金沙江的水》,重走紅軍長征路,回到闊別68年的故鄉鶴慶,回到洶涌澎湃的金沙江畔。

“金沙江呀,金沙江,每天嘩啦啦啦流呀;流呀,流呀,流盡世間苦呀;流呀,流呀;流盡了世上愁……”我的一生與金沙江結下生死情緣,我這雙眼睛,總是看著金沙江的波濤沉思,金沙江總是響起蕩氣回腸的滾滾波濤。這是來自地球胸膛的天籟之音,這是天地的和諧共鳴之聲,它深沉,渾厚,富有節奏,由遠而近,悅耳賞心,這就是金沙江氣勢如虹的交響樂啊!

清晨,我站在朝陽初升的金沙江渡口眺望。金沙江水沿著哈巴雪山和云嶺山脈之間的峽谷,由北向南直瀉而下,到了石鼓鎮,被迎面屹立的玉龍雪山所阻,江水像一條被激怒的蛟龍,昂首擺尾地來了個九十度大轉彎,由西向東奔騰咆哮而去,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的夾峙下逶迤東流,形成了著名的萬里長江“第一灣”。

“第一灣”的早晨是迷人的。綠柳長堤,潔白沙灘,江水奔流不息,好像一位老人在敘述一個古老的故事。金沙江啊!你日夜洶涌著,澎湃著,呼嘯著,你滔滔奔流進我的心窩,清洗著我記憶中的血淚與饑餓。自從80年前,紅二、六軍團從你身邊越過,你的激流便融入震撼世界的長征豐碑里,融入到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譜寫的壯麗英雄史詩里,融入到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里,成為系在地球上的一條永遠鮮艷的紅飄帶。蒼山洱海作證,玉龍雪山作證,金沙江流淌的都是“金子”,那支越過金沙江的隊伍是由“金子”鑄成。我看見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老總,左手牽著那匹棗紅馬,右手托著的煙斗還在冒著絲絲青煙;我看見任弼時同志,總是在無聲地戰斗,默默地奉獻,葉帥稱他是“黨的駱駝”、“人民的駱駝”;我看見蕭克將軍,用望遠鏡四下搜尋,要從敵人手里奪回祖國的命運;我看見坦率直爽的王震將軍,抵制誘惑,反對分裂,任弼時稱贊說:“王胡子呀,你的胡子就是硬?!?/p>

國民黨飛機追著紅軍來到鶴慶上空,勘察地形,陰謀策劃,調集中央軍和川、黔、滇80個團的兵力,妄圖將紅二、六軍團圍殲。紅二、六軍團巧妙地跳出重圍,分兩路急速前進,走了佯攻昆明、強攻賓川、集結鶴慶三招好棋,把幾十萬追兵甩在百里之外,疲命于筑碉固橋挖壕據守之中。金沙江南岸的鶴慶縣城,一座“三坊一照壁”的小院格外肅靜,二層樓方桌上點著五支蠟燭,那是紅二、六軍團的領導在開會。他們談笑風生,吹散黎明前的黑暗;他們開啟智慧的閘門,把黨中央的指示變為行動,做出搶渡金沙江的決定。紅二、六軍團來到金沙江畔,身后,十萬敵軍追趕;對岸,堵截的炮火連天;眼前是一條如虎狼般的大江。沒有橋,沒有船,沒有溜索……紅軍在危崖上焦灼。沖過去,讓浪山在胸前粉碎;沖過去,讓“猛虎”俯首聽命;沖過去,讓蔣介石的陰謀破產。

國民黨的追兵趕到江邊,紅二、六軍團早已從對岸走去??吹綁ι霞t軍留下的標語:“來時接到宣威地,走時送到石鼓鎮,費心,費心!請回,請回!”只好朝天鳴槍,回答委員長“御駕親征”的一番苦心。紅二、六軍團日夜兼程,翻越白雪皚皚的大雪山,走出布滿死亡陷阱的草地,穿過槍林彈雨編織的時空,歷經常人難以忍受的煎熬與磨難,來到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北上,保證了長征勝利完成。我來到鶴慶西山腳下,站立在紅軍長征過鶴慶的紀念碑前。激情在我的血管里涌動,紅軍過鶴慶那六晝夜的故事,各族人民迎送紅軍的感人場面,好像就在我的眼前。

我是金沙江里的水一滴,我是高原麥浪里的麥一粒。我和長征同齡,紅軍為我取名?!伴L征,是播種機……”我,當是它播下的一粒種子!人間竟有這樣的巧合:那是1936年,千萬雙紅軍的泥巴腳桿,將滇西北的土地犁了一遍,不遲不早,就在那個神圣的時辰,就在那間風雨飄搖的茅屋里,一床破棉被,一張破草席,我這棵慘淡萌生的幼苗,嗷嗷待哺降臨人間。我的第一聲叫喊還未落地,就換來阿媽的一串淚滴,“天呀,我用什么養活你!”跪在地上磕頭求神的阿奶說:“風雨已過去,紅日已升起,紅軍來了,這小東西真有福氣?!卑⒛堂撓律砩系耐庖?,緊緊把我裹起,抱著我沖出茅屋,沖進紅軍前進的隊列里。阿奶說:“紅軍是天降神兵,請為我孫兒取名,長大了他也是個紅軍?!遍L長的紅軍隊列里,響起一片歡聲笑語,同志們七嘴八舌爭著為我取名,還是王連長一錘定音:“窮人的孩子鬧革命,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永遠做人民的柱子頂天立地,我看‘永柱就是這孩子的名。”紅軍在我的名字里,注入了真理,注入了靈魂。我的生命在紅軍的呵護下起航,在風雨中萌芽,在磨難中成長,我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我有著令人羨慕的“同齡”。沿著先輩們用血汗與尸骨鋪就的路,我在金沙江畔徘徊。我把腳步放輕,再放輕,還是踩響了記憶的琴弦……

我吃滇西高原的土豆長大,我吸吮金沙江的乳汁成人,生我是娘,養我是黨,紅軍啊,你撫摸過我的頭頂,如今已是白發兩鬢。但是,我的生命永遠屬于你,我的心永遠沐浴在金沙的隊列里,我有千山萬水的思念,我有五湖四海的感恩。就在我12歲的那天夜里,王連長啊,還是你,用端著沖鋒槍向舊世界掃射的手,把抽在我背上的皮鞭一把奪去,緊緊把我抱在懷里,斬釘截鐵地說:“走,跟我們去!”從此,我就踩著你又大又深的腳印,向民族解放的戰場奔去。王連長啊,在戰火紛飛的前沿陣地,是你第一聲叫我:“小紅鬼,沖上去!”我忘記了自己,在沖鋒陷陣中殺敵。當我受傷倒地,是你把我扶起,我傷口涌出的鮮血,濕透了你的軍衣。你用全部的熱血和生命,背著我沖出槍林彈雨。你教育我做一個真正的戰士,就要勇于奉獻,為人舍己。你嘹亮的歌聲:“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一直響在我的心里。剛滿16歲,我就和云南的戰友們一起,翻越海拔八千多米的梅里雪山,渡過洶涌澎湃的金沙江天險,和十八軍的戰友們一起,打勝了被稱為“第二次淮海戰役”的昌都戰役。接下來,我又參與了西昌戰役、中緬聯合勤界警衛工作戰、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征途千萬里,老連長的叮嚀和囑托,像金沙江的怒濤,一直沖擊我的胸膛。我回來了,金沙江,我心中璀璨的寶石,我沸騰熱血中的光華。我把語言波濤中最珍貴的一滴獻給你,喊你一聲,情如泉涌,淚如雨灑。

我在老家鶴慶,看到了一位曾任紅軍重要領導職務的老將軍重走長征路,1984年來到鶴慶的情景。

車剛停穩,老將軍健步向迎候的人群走來?!半x家48年的老兵,回家看望鄉親們來了!”一句出自心窩的話,像暖融融的春風,暖透了在場的每個人身心。他深情地說:“在紅軍長征途中,除蘇區老根據地外,鶴慶各族群眾把紅軍當作親人一樣歡迎,每個紅軍都感受到鶴慶就是自己的家!我們感謝為革命事業做出貢獻的鶴慶各族鄉親!”

老將軍看著這些鶴慶鄉親,仿佛回到了48年前的鄉親們中間。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劉家坪出發,開始長征。1936年3日31日挺進云南,4月21日,由賓川雞坪進入鶴慶境內。23日先頭部隊不費一槍一彈,智取鶴慶縣城。紅軍在鶴慶行、駐6個晝夜,行經6鄉一鎮172個自然村,行程116公里,27日,同時由石鼓、巨甸等渡口搶渡金沙江。6月底,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二、六軍團改為紅二方面軍。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到甘肅靜寧縣興隆鎮將臺堡(今屬寧夏)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標志著舉世聞名的長征勝利結束。

老將軍的記憶特別好,他的思維從記憶的屏幕上轉入座談會,把從追憶中拾回的往事,敘述給與會者。他說,鶴慶,是我們長征中印象最好、最深的一個地方,紅軍一進入鶴慶縣境就給人一種回到了家鄉的感覺。紅軍所經村寨,沿途都有舉著紅旗熱烈歡迎我們的群眾。還在路上設著茶水站,熬好稀粥,煮好雞蛋慰勞紅軍。城南路邊的一個廟門口(金墩柏樹廟)還有一些白族老者演奏著傳統古樂(洞經音樂)為他們助興。進到縣城,只見街道墻壁上貼滿歡迎紅軍的標語,兩旁的鋪面門口,恭敬地擺著香案,好一派歡迎仁義之師凱旋的場面。好多群眾給行進的戰士們送水、送煙,娃娃們在紅軍隊列中穿來穿去戲鬧。大有出遠門歸家感受親情的氛圍。最顯眼的是一個老者,手敲一面銅鑼,沿街呼喊:“歡迎紅軍,家家照常開門賣貨,公買公賣,不準抬高市價!”在回顧鶴慶各族群眾關愛紅軍的談話中,老將軍語重心長地說:“軍隊離不開人民,離開了人民就不能在陜北勝利會師。我們革命的勝利,全靠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援和幫助,我們的軍隊和人民是魚水關系。”

座談會上,老將軍對鶴慶的革命傳統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聽說鶴慶這個地方,早年就有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活動。接受革命教育早,明白的革命道理多,所以對紅軍的愛就深,對紅軍的支持幫助就真?!彼窇浿t軍很重視政治宣傳工作。每到一處,宣傳隊就刷標語,貼布告,發傳單,口頭講演,唱革命歌曲,及時把共產黨的主張、政策宣傳給廣大群眾。同時,也向群眾宣傳紅軍宗旨,以動員廣大人民支持革命,幫助紅軍,參加紅軍。除沿途做宣傳工作外,紅軍的實際行動,一言一行,讓鶴慶人民親目所睹,讓大家看清了“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明白了“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樹立起“若要想翻身,只有跟紅軍”的革命信念。紅軍的宣傳和自身的實際行動,讓鶴慶各族人民“迅速地知道了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從而,人們簞食壺漿來歡迎紅軍,擁愛紅軍,踴躍參加紅軍……長征是播種機,從而,革命的火種點燃了鶴陽大地。紅軍在鶴慶期間,雖沒擴紅招兵,仍有田麟勛等27個各族青年自愿參加紅軍。章正舉等34名各族進步人士,給紅軍當向導。還有無數群眾為紅軍籌糧籌物,為革命出力……鶴慶各族人民對長征有過一定貢獻,這將同紅軍長征的光榮歷史一起,載入中國革命史冊。老將軍一行,還重游了當年紅軍在縣城的指揮部(云鶴鎮小學)、宣傳隊刷寫過標語的遺址,拜謁了紅軍長征過鶴慶紀念碑。

老將軍在鶴慶期間還給我講了很多紅二、六軍團長征的故事。

紅軍粉碎了敵人對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后,擴大了根據地,紅軍隊伍也進一步壯大。紅二、六軍團會師時共8000多人,剛過一年,即發展了兩倍半,有21000多人。在敵人新的大規模進攻即將開始的時候,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紅二、六軍團沖破國民黨中央軍和湘渝川黔滇地方反動勢力的圍追堵截,于1935年11月19日,離開湘鄂川黔根據地,開始了新的戰略轉移。

反“圍剿”既然勝利了,為什么還要離開根據地呢?老將軍耐心地進行闡釋。第一,敵人來得多。敵人從10月開始又組織第三次“圍剿”,這次“圍剿”的規模比前兩次更大。第一次“圍剿”敵人有6個縱隊,四五十個團,第二次“圍剿”,是80個團;這一次是130個團,敵人鑒于前兩次“圍剿”的失敗,認為是使用雜牌軍及指揮不統一,這次“圍剿”,以蔣介石的嫡系、半嫡系中央軍為主。如湯恩伯統帥的87師,78師被調來了,與紅軍打仗有經驗的26路軍孫連仲3個師和樊嵩甫縱隊也被調來了。蔣介石還派陳誠到宜昌設立行營,統一指揮。在根據地四周不斷增加兵力,構筑大量的工事碉堡,形成了更大包圍。第二,地形條件不利。湘鄂川黔蘇區周圍,東有洞庭、北有長江,南有沅澧水,西北崇山峻嶺,糧食困難,在敵人重重包圍,厲行嚴密經濟封鎖的情況下,不利于我大兵團的機動。第三,經濟落后,封建地主獨霸一方,割據一地。在大割據中又有若干小割據。湘西地方軍閥陳渠珍,名為統治十三縣,其中若干縣又有人割據,甚至有割據三兩區、鄉的。有些大地主也有槍,在山頂上占據自然溶洞,他打你容易,你打他困難。他們躲進洞子里,洞口又加上些工事,你打他就更困難。后來紅軍想了個辦法攻占洞口,用辣椒燒火熏煙,用風車吹進洞內,一邊熏,一邊喊話:“你們出來,我們不殺你們!”這樣,就打開了許多洞子,搞了一千多條槍。即使如此,民團地主的小范圍割據還是不少。第四,政策過“左”,根據地不鞏固。湘西的社會情況有兩個特點:一是土地特別集中,地主、富農占人口不到百分之十,而占有土地卻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一是游民特別多,游民武裝也很厲害。湘西自民國以來,就出現過許多草莽英雄,如湯子漠、周朝武等。為什么出現那么多的游民呢?主要是從清代開始,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入,自然經濟崩潰,土地更加集中,人民沒飯吃,活不下去,就大量地淪為游民、半游民。根據地省委對土地革命是積極的,抓得很緊,根據地中心地區大部分都分配了土地,但那時的社會政策存在“左”傾問題。劃階級成分,由于把有些富裕中農劃成富農了,以致地主和富農超過百分之十(地富比例,各鄉村雖不一樣,但平均不到百分之十)。分配土地只是抽肥補瘦,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甚至對富農過重地征收糧食(百分之四十),這是錯誤的。還有,對工商業征稅太多,對游民、雜色武裝、綠林會道門武裝沒有按照毛主席的政策改造他們。袁任遠同志對此很有意見。他是湘西慈利人,當時任大庸分區政治委員,奉省委指示,費了很大力氣去爭取游雜武裝,來接頭的有1300人,來了400多,還帶來了好多槍。但是,部隊卻把他們解除武裝,殺掉頭頭,這就引起游雜武裝的敵視,又散為匪。由于過“左”政策沒有糾正孤立了自己,紅軍把許多可以爭取和使之中立的隊伍,推到敵人那邊去了。所以根據地一方面消滅了許多反動游雜武裝,另一方面卻又產生了許多新的游雜武裝,同地主武裝結合,一起反對紅軍,嚴重地影響了地方工作的開展和根據地的社會秩序及政令的實行。軍隊的組織成分,由于游民大量加入,軍隊政治工作做得不夠,土地革命也因時間和戰爭關系,還沒有在更廣大的地域深入,影響了部隊的鞏固。帶槍逃跑,甚至成班逃跑的,為數不少。如果當時的政策不搞那么“左”,就不會樹敵過多,不會成為在強敵包圍下非走不可的因素之一。

從上述四個因素來看,紅二、六軍團退出湘鄂川黔根據地是正確的,退出蘇區之前,只是想轉移一下,擺脫敵人包圍,保存有生力量,到湘黔邊或黔東地區建立新的根據地,但并沒有想到要過長江、渡金沙江,更沒有想到要長征到陜北。紅二、六軍團退出湘鄂川黔,是主動地,有計劃地進行的,不是搬家式的消極逃跑。紅二、六軍團吸取中央紅軍的經驗教訓,退出時行李簡化,只帶一兩天的米,輕裝前進,只要是有勝利的把握,就堅決勇敢地打仗,打好仗,從而贏得休整時間,擴大紅軍。我們的運動方向是向西,為了迷惑敵人,則故意向東南,也就是古代兵法講的“聲東擊西”。

老將軍饒有興趣地講道,他們從桑植出發,走兩天到大庸縣城東30里的興隆街地區,乘夜突破了由敵19師李覺部防守的澧水防線,再向南急行軍兩天,到沅江北岸之洞庭溪,突破了沅江防線,全殲敵一個營。繼續向東南猛進,一下子插進湘中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區新化、錫礦山、辰溪、溆浦。經過十多天工作,才真向西走,到芷江晃縣之間的便水,與追敵16師、19師全部及63師之一部大戰一場。這一仗雖然是個消耗戰,但制止了敵人的急追,取得了在江口和石阡的短時休整,并迎回了主力由湘鄂川黔蘇區出發時留在蘇區堅持斗爭的部隊——六軍團第18師的53團及地方武裝。他們在強敵圍攻下,不能立足,由師長張振坤同志(抗戰時在新四軍皖南事變中犧牲)率領,從蘇區四面突圍,采取迂回曲折、避實擊虛的戰術,突破敵人重重包圍,幾經艱苦,經招頭寨、黔江、西陽、秀山、松桃一帶,到江口與主力會和,全軍為之慶幸。我軍在貴州江口、石阡及以南地區稍事休整,即經余慶、甕安、平越、進至貴陽北六十里之札佐鎮,殲守敵兩個營,約1000人,又經修文西渡鴨池河,占領黔西、大定、畢節地區。敵萬耀煌部13師追來,占了大定。我17師由遵義西之打鼓新場游擊,遂揮師大定,在大定城西十余里之將軍山,將敵向畢節進攻之先頭部隊7個連四面包圍,經一小時半就解決了戰斗,無一漏網,制止了敵之急追。我軍控制將軍山,形成在畢節、大定地區開展游擊根據地活動的東面屏障。爾后,兩軍團與強大的追敵交戰,并對駐咸寧之滇軍,嚴加警戒。同時積極開展了地方工作,使后方機關及傷病人員,也得到休整。近20天,補充新兵5000人。這時,敵軍越來越多,萬耀煌、樊嵩甫、郝夢齡、郭汝棟等四個縱隊,共7個師一個旅,向畢節地區進犯。當時地方工作,一時也不能廣泛和深入開展。我軍遂于二月下旬,退出畢節城,進入烏蒙山區活動。敵又以10個師繼續圍攻,長江北岸又有大批川軍防堵。我軍決定跳出敵人包圍圈,從昭通、咸寧之間,通過滇軍孫渡縱隊防線,向南直趨滇東,占領宣威,亦資孔及貴州盤縣,進至南北盤江之間。這時追敵由進攻黔(西)大(定)、畢(節)地區的90個團,已減少到50多個團了。我方則兵員充實(不減從湘鄂川黔邊出發的人數),士氣旺盛,南北盤江及牛欄江東廣大地區的政治、經濟條件都比較有利。軍委會決定在這一帶展開游擊活動,這是長征中第三次建立游擊根據地的戰略意圖。

還在我軍從湘鄂川黔快出發的時候,接到共產國際關于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指示,又接到中央關于統一戰線和抗日救國的指示。國際和中央的這些精神,大家認為切合中國當時政治形勢的要求。南渡澧水后,就由夏曦同志起草了抗日反蔣的六言韻文布告,以六軍團政治部名義發出。老將軍回憶道:“這是一個好的布告,原文記不全了,但前后幾句話我還記得幾句,‘我們工農紅軍,志在救國救民,實行抗日反蔣,消滅賣國巨憨,末尾兩句為‘大家起來救國,勝利終歸我們。我們邊走邊打邊宣傳,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六軍團到新化,號召凡屬愿意打日本的,我們都歡迎。許多群眾踴躍參軍,只7天就來了1000多人?!毙禄瘱|60里之錫礦山,是個有機器設備而規模不小的礦區,16師去游擊,只三四天,也有二三百人來參軍。這是六軍團從湘贛蘇區活動以來吸收現代產業工人最多的一次。二軍團占領取浦、后模、浦市廣大地區后,廣為宣傳,發動群眾沒收、分配豪紳地主的財物,人民對于紅軍的行動及其政治性,有了較好的認識,不過10天,參軍的約2000人。這樣一路宣傳抗日救國和打倒蔣介石的道理,對國民黨統治區震動很大。敵人千方百計要消滅紅軍,前堵后追,不斷空襲,紅軍則千方百計地保存自己,擴大自己,消滅敵人。紅軍在湘中短暫停留后,就轉向西面,敵人妄想利用湘西和黔東險峻山岳地帶,構筑封鎖線,阻紅軍西行,紅軍打破敵人多處關隘,突破了敵人層層封鎖。特別在黔東、石阡以西地區,突破敵23師守備的40里縱深的碉堡封鎖。徹底甩掉了新圍攏來的敵人重兵集團,全軍經湘西,橫貫貴州,渡過千壩河,逼近貴陽,又占領黔西,大定、畢節。老將軍總結:“走了不少路,打了不少仗,隊伍卻沒有減少。為什么呢?就是一路宣傳抗日救國和紅軍的紀律,做群眾工作,打土豪,分財物,得到廣大群眾擁護。敵人報刊說我們‘到處流竄,裹脅流亡。前一句從表面現象看,似乎像那樣子,但他們根本不懂我們是有政治目的,并采取靈活的運動戰、游擊戰的軍隊。后一句話更荒謬了,我們為工農和中華民族利益而英勇奮斗,人民自覺參軍,既不用裹,更不用脅。”

根據中央統一戰線的指示,在石阡休整時,在天主教堂召開了一次黨的活動分子大會,宣傳擴大統一戰線思想,對統一全體指戰員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所以,紅軍一路上都很注意做統一戰線工作,六軍團由夏曦同志直接主持,他在新化,不僅注重工農的工作,而且在學生和知識分子、婦女中的工作,都很有成效。在畢節,還注意團結開明士紳,如畢節的舊知識分子和高級開明士紳周素園,是滿清末年的秀才,到貴陽辦報,后來又在北洋政府當過秘書長,紅軍快到畢節時,國民黨專員莫雄叫他走,他說:“我沒有多少家當,不必走。”紅軍來后,到他家里發現有許多馬列主義的書,翻開一看,圈圈點點。政工人員當即把這種情況報告夏曦同志,并馬上去找他,問過他的經歷后,又問他為什么看馬列主義的書籍。他說,我研究馬列主義10年了,我覺得馬克思講的對,我相信馬列主義,你們共產黨、紅軍,是講馬列主義的,所以,我用不著走,我完全贊成你們的政策。夏日羲便邀請他出來當了黨的抗日救國軍司令,很短時間就發展了1000多人。又請他給云南的國民黨縱隊司令孫渡寫信,因為他和龍云、孫渡等上層人士都認識,他就把共產黨和紅軍當時的政治主張告知孫渡,并說:“蔣介石派中央嫡系萬耀煌、樊嵩甫等進入云南貴州來打紅軍,也叫你打紅軍,紅軍是不好打的。退一步說,即使你把紅軍打掉了,也是兩敗俱傷,萬、樊依仗人多勢大,那時的云南,還是你的嗎?假途滅虢,史有為鑒。”正是由于當時龍云的處境,周素園的信,打中了他的要害。所以,孫渡就在威寧、昭通按兵不動,形成與國民黨追擊夾擊之勢,迫使紅軍北走四川。這種態勢利于紅軍集中主力對付東面來的敵人,能在畢節停留近20天,休整補充。紅軍在烏蒙山向宣威進軍時,提出同龍云等人締結抗日停戰協定。雖然估計不會有什么結果,但至少可以使龍云加深對蔣介石中央軍入滇的戒心,加深其矛盾,后來也證明是如此。

長征至貴州和云南交界的盤縣附近時,地勢很險要,敵人修筑了許多碉堡和工事,想在這里消滅我軍。果然,我軍的先遣部隊上前一碰,就有許多傷亡,部隊首長馬上叫部隊停止下來。這天在路上走著,首長對部隊說:“你們看,如果能夠把那里的敵人調動一下,我們不就能平平安安地過去了嗎?”同志們聽了,個個都覺得好笑,大家心里想敵人是蔣介石指揮的,怎么由得你呢?看著首長從容的樣子,還以為他是在說開心話哩。過了一會兒,司令部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跟著傳下了命令,叫全軍往貴州盤縣撤退。盤縣是去湖南的路,大家都猜想,可能是不能前進,要退到老根據地去。有些同志還大膽地問,首長只笑笑,并不回答。

哪知道,到第三天頭上,部隊還沒有到盤縣的時候,司令部又下了個緊急命令,叫部隊倒轉頭來往云南突擊進軍,這一來大家更摸不著頭腦,一打聽,才知道敵人真以為紅軍要往湖南撤退,他們就把全部兵力,飛快地繞道調到盤縣以東去堵攔紅軍。云南邊界上現在是沒有多少兵力了,大家心里都高興,腳步也加快了。結果,紅軍沒有聽見槍聲,就走到了云南。大家這下才明白了首長的用意。有的同志風趣地說:“國民黨軍隊的紀律性還真不錯呀,我們叫他往東,他就不敢往西呀!”

紅二、六軍團從烏蒙山地區分途到達宣威和盤縣,接到司令部的電報要紅二、六兵團西行渡金沙江,到西康同四方面軍會合,北上抗日。這時,紅二、六軍團對張國燾鬧分裂的情況,一點也不清楚。當時,只想在滇黔邊站住腳。雖然查明來包圍這地區的敵人比進攻黔西、大定、畢節地區的少了,但也還在50個團以上,時間久了,敵情也可以變化,是否能站得住,是個未知數。司令部要求北上抗日,從當時整個國內形勢來看,北上抗日是大勢所趨,經軍分會的考慮,決定執行司令部的指示,與四方面軍會師,北上抗日。

紅二、六軍團在南北盤江搞根據地的架勢,敵人看出來了,就部署新的圍攻。由于敵長途與紅軍作戰,被紅軍殲滅、死的、傷的、病的、逃的很多,兵員不足,加上北方和江淮一帶出來的兵員,新到達層巒疊嶂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敵人不如我軍之耐苦及適應地區生活。所以,士氣不高,行動緩慢。于是軍分會就決定經滇中到金沙江上游渡江,紅軍已拉開了在南北盤江站穩腳的架勢,突然來個向西,就擺脫了強大敵人的追擊。但進到昆明北面百余里準備渡過普渡河時,遇到強大的滇軍堵截,打了個惡戰,西渡未成,就從普渡河向南,轉向昆明附近。又擺出一副“攻其所必救”的架勢,打個圈子轉到昆明以西,繼續西進,把堵截的滇軍主力甩到了后面。從此,雖然后有追兵,但前無堵敵。行動就主動得多了。由于云南敵人對紅軍有個錯誤的判斷,說紅軍沒有炮,打不了城市。在紅軍抵近云南時,令各縣迅速構筑碉堡,修理城垣,把各縣重要物資運存于城市之中,由各地民警團隊守備。但這些團隊訓練不良,紅軍分兩路前進,先頭部隊猛打猛沖,來到滇西大理,攻占祿豐、楚雄、鹽興、姚安、祥云、賓川、鶴慶、麗江等城和無數碉堡,吃的穿的,無所不有,士氣旺盛,雖然日行百里,但身體強壯,士氣高昂,從盤縣東進才二三十天,就到了金沙江畔的石鼓鎮。石鼓鎮地處扼守祖國西南的咽喉通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更為重要的是,這里原住民——白族的民風極為淳樸,周邊的白族、土家族、苗族民眾居多的湘西紅軍將士中,就有700多年前從這里輾轉到湘西的“寸白軍”(即爨僰軍或爨白軍)后裔,他們長征到達大理白族地區時,倍感親切,這一段的長征路也走得相對輕松。

另據鶴慶籍云南地方史專家,云南大學趙椿教授考證,紅二、六軍團長征北上途中,特地選擇繞行滇西大理、祥云、賓川、鶴慶,從麗江石鼓渡口渡過金沙江,直入滇西北藏區,再翻越數座雪山到達川西的行軍路線,除了沿線的天時地利等有利條件外,人和中還有更巧合的細節。據考證,有位在省城《正義報》任職的鶴慶籍記者張泰麟,他于1935年初前往貴州采訪遵義會議,并與紅軍官兵有過接觸并建立聯系,正是他專程從昆明引導紅軍主力部隊,行走在自己最為熟悉的道路上,一直走到鶴慶,再從麗江石鼓渡過金沙江,進入藏區。有了這些有利條件,紅二、六軍團進入云南后,以勢如破竹之勢,于1936年4月21日從祥云賓川進入鶴慶(屬麗江管轄)境內,次日輕松地到達我的故鄉——鶴慶縣城。

因事前宣傳和其他準備工作到位,紅軍戰士在鶴慶城鄉沿途受到熱烈歡迎,這是紅軍離開蘇區后從未遇到過的擁軍待遇。紅二、六軍團經過了鶴慶境內10多個區(鄉),172個自然村,行程110公里,所到之處,紅軍官兵張貼布告,宣傳革命,動員群眾,并適當進行了擴紅,軍團首長在鶴慶時就在我的家召開了著名的以渡江北上抗日行動計劃為主要內容的軍事會議。當時,正值青壯年,已在故鄉學校任教并計劃新婚的白族青年田麟勛,毅然決然地辭別親友和未婚妻,與27名鶴慶青壯年一道參加紅軍,繼續跟著北上抗日。

紅軍在進占鶴慶以前,就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偵察兵早在部隊到來之前,就先化妝為算命先生、醫生、耍雜技、耍猴戲以及做買賣的人,到各地查訪民情。紅軍把誰是土豪劣紳,誰是貪官污吏調查得一清二楚。在波羅村紅軍活捉了地主曹連標,偽村長馬汝康,沒收了他們的糧食、金錢、衣服、牲畜等,分給了貧苦農民。廉鎮民團大隊長趙子久,紅軍到來之前,早已逃往西山,他往日無惡不作,人民恨之入骨。紅軍一到就沒收了他的家產分給農民。還在他家大門口寫上:“土豪趙子久,收租幾百石,沒收其財產,分給窮老鄉?!倍』笔曲Q慶鼎鼎有名的大官僚地主,他家在鶴慶的人口不過十人,就有七院房子,“敦和堂”(即丁家在鶴慶議事的地方)占有土地1600多畝,每年收租45萬斤。他的兒子丁莜衡是國民黨師長,侄子丁少昌(又名丁十三)是云鶴鎮民團大隊長,他家世代欺壓人民,對其丫環、侍女更是慘無人道,除罰跪,不給飯吃外,還毒打她們。紅軍進城了,聽了丁家使女阿秀的血淚控訴后,無比憤怒,把管家丁樹年的老婆抓到龍街鋪的塘子邊,進行了公開的斗爭。紅軍還對幫會頭子,開當鋪進行高利盤剝的張立端,處以千元的罰款。據查,紅軍路過鶴慶時,打擊了土豪十多家。紅軍在鶴慶城打開牢門,放出了黃坪村王樹清等11個被無辜關押的群眾。

紅軍同貧苦人民親如一家,每到一處都進行訪貧問苦,并把從地主家沒收來的財物分給窮苦百姓。有的窮人有顧慮,紅軍戰士親自送錢,送物、送糧上門。紅軍經過映紅橋時,見一些老大爹老大媽衣服破破爛爛,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送給他們。紅軍在彭屯,見農民彭君家境貧苦,送給他們有崽的花騾馬一匹,作為生活的依靠,他家為感謝紅軍恩情,把當年生的長子取名叫共軍。城關鎮貧民向義,家庭十分困難,母親久病臥床不起,紅軍用毛毯包了30多元送給他給老人治病。小妙登村楊玉榮的母親病危,紅軍路過時,不但送給他錢,還給他砂糖、火腿和一床毛毯。他母親去世后,楊玉榮用紅軍給的東西換了棺木安葬了老人。紅軍最后一批部隊離開鶴慶時,在甸北的大赤鋪,看見一個殘廢的貧苦人李滿堂,十分可憐,就將馬背上馱子解下來,把大花馬送給了他,李滿堂感動得不知說什么才好,解放后他經常把紅軍送馬的事講給群眾聽,念念不忘紅軍的深情厚誼。紅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他們白天急行軍,晚上許多部隊露宿在田野里。在三莊,紅軍在豆田里把不小心踩壞豆苗的地方,都放上了銅板或銀幣,作為賠償。在南慶,紅軍燒了老百姓的幾根柴。主人不在家,就放在柴堆上一塊肉。在瓦窯村,一個紅軍戰士向何大爹要了一碗米,也要留下半塊銀元。在黃坪,紅軍駐在楊善大爹家,楊大爹拿出三個雞蛋給紅軍傷病員吃,紅軍留下了價值十多個雞蛋的錢。在趙屯街幾位老大媽給紅軍戰士釘紐扣。

紅軍的行動,使人民群眾認識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原來被反動派欺騙宣傳嚇跑了的一些群眾,也紛紛趕回家來,有的為紅軍安排住房,洗補衣服;還有的主動為紅軍了解情況,抬傷員,當向導,熱情地支持紅軍。紅軍到新屯的第二天,一個叫和萬義的納西族青年長工,跑到西山上找回了躲避的親人,他高興地對他們說:“紅軍真好,對人和氣,給他們點冷水喝還要給錢,專為窮人做事,不像那些‘刮民黨一進村就燒殺搶。”辛屯街貧民王超全的母親,為了歡迎紅軍,在十字街口打了幾桶山泉水,還點了十幾支香煙給紅軍同志吸煙。有幾個戰士過村莊時,迷失了方向,正要向當地群眾打聽時,農民張鴻燕、張順英夫婦指點方向,還急忙為紅軍送水煮雞蛋。當紅軍同志早上啟程時,楊玉堂、楊朝忠兩個農民主動給他們領路,一直把紅軍送到麗江縣的下坡子村??h城府東巷的徐大媽見住在她家的一個小紅軍害了暴發火眼癥,急忙用金銀花水給他洗眼睛,包上了消炎藥,第二天這個小紅軍眼病好轉多了。他激動地對同伴說:“徐大媽真好。”彭屯的群眾,寫詩回憶紅軍,其中有這樣一段:“來到彭屯扎營盤,家家戶戶都住滿。問我困難不困難,為何穿的破衣裳。我和紅軍吃晚飯,個個給我把飯添。給我錢來衣袋滿,每人給我兩塊半。清算惡霸在當晚,貧苦人民去參加,人人都說紅軍好,往下窮人無困難。”這首詩是紅軍到鶴慶的真實寫照。

從鶴慶到麗江至石鼓渡口有兩天路程,為了爭取時間,順利地完成渡江任務,紅二、六軍團在鶴慶作了大量準備工作。按照總指揮部署的紅軍分三路向金沙江石鼓渡口急進,一路從鶴慶西山經石灰窯至麗江九河最后到石鼓渡口;一路從鶴慶城西北的打鷹坡上山,過麗江白議場到石鼓渡口;一路從大路經辛屯上麗江再至石鼓渡口。為了實現戰略轉移,23日下午5時,六軍團在黃坪壩的姜寅街召開了連以上政治干部會議,政治部主任張子意作了盡快與紅一、四方面軍會合的報告。24日,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在鶴慶城內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研究如何搶渡金沙江的問題。當人們聽說紅軍要離開鶴慶的消息,各族人民都依依不舍地送親人。許多群眾主動要求給紅軍當向導,秀邑村的雇農寸秀山對紅軍首長說:“你們北上抗日,要渡金沙江,我認識石鼓最捷近的小路,我領你們去?!奔t軍在金沙江邊與他分別的時候送給了他一盞“三方亮”燈作為紀念。這盞“紅軍燈”一直保存到解放,現在北京軍事博物館珍藏展出。

紅二、六軍團經過鶴慶縣大多數鎮,46個行政村,171個自然村,歷時6個晝夜,行程110公里。4月24日,紅二軍團先頭部隊4師到達金沙江邊石鼓鎮。25日夜,大部隊開始渡江,石鼓是金沙江上游的重要渡口,此處江寬水急,對岸有反動地方武裝,據碉憑險,封鎖大江渡口。由于總指揮部多謀善斷,紅軍戰士機智勇敢,紅二、六軍團僅3天4夜,就全部在石鼓、巨甸之間的5個渡口,從容地渡過了金沙江天險。至此,國民黨追殲計劃徹底破產。紅二、六軍團取得了長征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歸化寺位于中甸城北約5公里的瑞兆山上,該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修建,供有釋迦佛及十八羅漢、四大金剛等佛像。在大寺右面,有一金瓦寺,寺頂全部用鍍金的瓦片蓋成,金光閃爍,百里之外都可看到那刺目的金光。在金瓦寺右側100多步的地方,有一泉名流金泉,泉水從一石窟中汩汩而出,終年不竭,泉水清澈潔凈,老百姓稱:“佛家甘露。”金瓦寺是藏區十三大喇嘛寺院之一,影響著滇、藏、川、康地區。

紅軍離開時,贈送給寺廟一面鮮紅的錦旗,他們一直用心地珍藏著,直到解放,才把旗幟掛在寺廟前的旗桿上,迎風飄揚。

責任編輯 陳 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a级毛片|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69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久久久噜噜噜| 久久午夜影院|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色AV色 综合网站|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伊人AV天堂| 亚洲 成人国产|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毛片免费试看|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播五月综合| 亚洲天堂区|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中文字幕伦视频|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激情网|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欧美国产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婷婷六月综合|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久草视频中文|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天堂在线| 久久亚洲天堂| 日韩毛片基地| 欧美狠狠干| 日韩黄色精品|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中国精品自拍|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热99精品视频| 日本91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亚洲va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性视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