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提起建筑業,很多投資者自然會想到房地產行業,多數認為二者是等同的。實際上,建筑業的概念十分寬泛,為大眾所熟知的房地產及其周邊行業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發展拐點的出現,傳統的房屋建筑市場正在逐步萎縮,然而,整個國家的固定資產投資依然在高位運行,中國城市化進程已經進入下半場,基礎建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越來越集中在幾個主要城市群。伴隨城市群集聚效應,相關軌道交通建設和市政工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因此,建筑業總體的投資容量依然很大,地域的增長機會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內部。
此外,城市地下管廊、海綿城市、水利工程等新興的投資領域在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地下工程需要改善,地下管廊工程主要是解決城市遭遇大雨時道路大面積積水問題以及城市水電工程的隱蔽化。而海綿城市則是通過一定措施對缺水城市的儲水進行人工調節,以便在雨水充沛時將地下水有效儲存起來,用以在干旱季節提供充足水源。由此足以推測,建筑業中此類新興投資領域未來的投資量將非常高。
2015年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六部委發布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把整個基礎設施領域向民資敞開,使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特許經營有了制度保障。這無疑對建筑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不得不提的是,傳統房屋建筑領域也在不斷變化,我國正在積極推進住宅產業化進程,即逐步推進房屋建筑開發“成品化”路線,房屋主體的構建在工廠中完成,而項目現場則只進行“搭積木式”的裝配工作。這種方式的轉變不僅意味著整個建筑業將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同時也會加速盈利模式的徹底改變,并且必定會引發行業內“大洗牌”,行業集中度會明顯提高,很多優質企業也會隨之脫穎而出。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建筑企業只有盡快適應行業結構調整和未來發展趨勢的要求,積極塑造關鍵競爭要素,提升核心競爭能力,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并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提高精細管理能力,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才能在新的形勢下求得生存和發展。環宇建工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宇建工”)是一家集建筑、安裝、裝潢等專業化配套全面的大型企業集團,目前正在積極應對建筑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從人力資源、企業資質、資金配置等方面著手,將未來經營重點鎖定在保證傳統房屋建筑業務優勢的前提下,積極加快在市政工程、水利工程、軌道交通工程以及建筑產業化的布局。
同時,在業務地域上,環宇建工將順應未來以城市群為經濟增長引擎的趨勢,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優勢城市群。環宇建工董事會秘書宋良表示,“業務空間布局的相對集中也將有利于環宇建工經營成本的降低。”
扁平化,練內功
為了更好地適應行業新形勢,環宇建工不僅在戰略布局上精心部署,而且在企業資質、財務管理和重視人才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宋良向《首席財務官》介紹,環宇建工擁有建筑設計甲級資質和房屋建筑特級資質以及7個專業一級資質,并具有品類齊全的專業配套資質,幾乎包括了民用建筑的所有行業資質。
此外,環宇建工擁有雄厚的人力資源優勢。宋良表示“建筑行業的執業資質證書是建筑公司最寶貴的競爭優勢,擁有相應的建造師資源,公司才有資質承接各類項目。”目前,全國對建造師等資質資格證書的管理正在聯網,行業管理的混亂局面有望在最近幾年不斷規范,這不僅將大大打擊項目掛靠以及各類建筑公司空殼化等現象,而且意味著有實力的建筑企業將獲得行業規范的紅利。
截止到今年,環宇建工已經擁有各類一級建造師證書144本(值得一提的是,特級企業僅需要50本一級證書即可),擁有高級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超過100人,擁有專家級高級工程師4人。宋良堅定地認為,人力資源優勢將是環宇建工今后發展的巨大優勢保證。
“任何競爭歸根結底其實都是人的競爭,培養和留住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使命。對于建筑企業來講,人才就是競爭護城河,人留住了,資質就留住了,企業的競爭優勢才能保持。”宋良表示,由于從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秉持著這種理念,環宇建工的企業文化和一般意義上的私企有很大的不同。
環宇建工成立于1957年,改革開放后曾進行了兩次改制并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股權格局。新三板掛牌前,公司已經擁有170個股東,并且全部是公司的職工。對于職工來講,他們不會認為在“為老板打工”,而更多的是把企業當成了家,具有極其強烈的歸屬感。環宇建工的這種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員工的穩定性非常高。
同時,環宇建工制定了各種激勵政策,如物質獎勵、股權激勵、各種培訓機會、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晉升通道的建設等,滿足了員工多方面的需求。
在成本管理方面,建筑業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建筑工程項目大多涉及資金數額大、生產周期長,構成建筑工程成本的內容非常多,并且,工程施工工藝必須不斷創新,這對建筑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業的成本管理非常注重過程管控。此外,建筑企業在競爭中為了搶占市場、廣攬項目,需要墊付大量資金來承攬項目。同時,甲方支付工程款的周期長,占用建筑企業大量流動資金,因此,宋良表示“建筑行業對于應收賬款管理是其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
環宇建工的財務架構相對扁平化,雖然集團的分公司和子公司眾多,隸屬其下的項目部的數量也非常可觀,但財務核算均在總部統一進行,分公司和子公司只設出納崗位,通過ERP實現對所有項目部和分公司、子公司的業務管控,這種管理方法不僅充分適合環宇建工目前的發展階段、提高了業務和財務管控的效率,而且極大降低了財務管理成本。
從野蠻生長到規范成熟
2015年1月,環宇建工在新三板上市(證券代碼:831873)。宋良透露,環宇建工在新三板上市之前其實一直在做主板上市的準備,因為公司已有六十年的歷史,梳理過程比較復雜,錯過了最佳申報時間。隨后,恰巧遇到了新三板擴容的機遇,環宇建工和主辦券商一致認為新三板是一個制度優勢非常明顯的全新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于是抓準時機,果斷搶灘登陸。
在宋良看來,新三板的規范性要求并不比主板低。主辦券商之前一直以主板上市的標準來要求環宇建工,并且并沒有因為掛牌新三板而降低要求。“不論是選擇主板上市還是新三板上市,企業都不能有投機心理,應該時刻對自身高標準嚴要求。”
在談到新三板上市經驗時,宋良表示,選擇合適的中介機構是十分重要的,而會計師和主辦券商的選擇則是重中之重。同時,要對中介機構的角色有正確的認識,要充分相信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企業向中介機構提供的信息應確保充分,因為中介機構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進行合規化,并不是為了為難企業。然而,企業老板往往很難對中介機構做到信息充分披露,結果往往是給后續工作帶來巨大隱患和風險,企業的掛牌進程也會一定程度受阻。
環宇建工成功掛牌新三板后,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上市過程中,公司存在的固有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最終達到合規。不僅真正意義上成為公眾公司,而且需要接受股轉中心和證監會的監督,這意味著公司的經營成果通過規范化而得到了確認,而且,公司掛牌后很快得到了新的外部股東的支持。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公司股東很快突破200人,這些股東不僅包括個人投資者,還包括很多機構投資者。從協議交易轉為做市交易后,環宇建工目前已經確定十二家做市商。
此外,公司內部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均逐漸具備了公眾公司的自覺性和使命感,進行某些工作時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合規性問題。同時,經營層也變得更加關心公司的半年報和年報等情況,對公司的經營責任和經營動力顯著增強。宋良表示,環宇建工接下來仍會在規范經營上下功夫。環宇建工的規模比較大,分公司和子公司眾多、地域分布廣,這給公司的合規經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同時,與關聯方日常關聯交易的合規性也是環宇建工未來關注的重點。宋良坦陳,“公司進入創新層后,無論是外部監管還是自身的合規壓力都明顯加大。環宇建工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應該繼續穩步前行。”
在談到新三板分層時,宋良坦言,“分層是新三板發展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掛牌公司從野蠻生長到規范成熟的必經之路。”環宇建工在新三板分層后成功進入創新層。宋良表示,新三板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交易問題,而是海量信息無效傳遞的問題,即投資者與掛牌公司信息嚴重不對稱。新三板分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這一問題。從條件設置來看,創新層企業包容性更強,并且很多進入創新層的公司甚至具有和創業板公司相當的實力。同時,從戰略層面上講,創新層的發展起點是很高的。綜上所述,宋良認為新三板分層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方面是利大于弊。
多渠道融資探索
新三板目前的融資渠道比較多樣化,也有眾多投資機構參與其中。然而,從規模和數量上講,新三板遠不能與主板的融資渠道相比,前者的融資更適合小微企業和新興產業企業。同時,新三板目前越來越有成為主板企業并購池的趨勢。
環宇建工登陸新三板后,于2015年4月份啟動定增工作,當時已有很多意向投資方。但是由于股東人數超過200人,完成證監會非公部程序時已經是6月下旬,而當時的市場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批文時的定增條件已經無法適應當時市場的情況,只能暫時放棄定增計劃。由于環宇建工在2015年下半年承接了幾個比較大的項目,而相應的資金配套已經對定增資金進行預算,由于定增未完成,這對環宇建工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現金流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難,只能重新尋找融資渠道。
通過此次融資,宋良總結,企業在做好資金預算的同時,也需要制定一些應急備案。當然,最重要的,市場的形勢瞬息萬變,企業應該在既有的條件下,對再融資工作做好足夠的準備工作并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再融資工作,盡量做到未雨綢繆、擇機而動。
宋良表示,建筑行業對資金是天然饑渴的,只有企業具有充足的現金流,才能順利承接更多、更好的工程,企業的效益才會更好。環宇建工目前的主要投資方向是建筑業新的朝陽產業,目前公司已經從人、才、物各個方面逐步進行配套投資,希望在三年內做大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的產值,在建筑成品化工程上取得突破。宋良也表示,在條件合適的時候,環宇建工會適時啟動新的融資計劃,募集資金的投向也會集中在以上幾個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