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 鳴
美軍應急裝備采辦的做法和啟示
■ 賀鳴
美軍在應急裝備采辦的組織機構、法規制度、采辦程序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建立起一套應急裝備采辦程序,較好地滿足了戰爭的需要。本文結合美軍應急裝備采辦程序的主要內容、實施途徑等方面談幾點對我軍裝備采辦的啟示。
現代戰爭在戰爭形態、作戰樣式、武器裝備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化裝備越來越多,裝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裝備、物資消耗越來越快,傳統機械化戰爭時代所采用的戰時采辦程序已不能適應現代高技術戰爭的戰場需要,迫切需要一種快速應急反應程序來實現戰場軍事裝備的快速補給。美軍結合近幾場戰爭的實踐,在應急裝備采辦的組織機構、法規制度、采辦程序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建立起一套應急裝備采辦程序,較好地滿足了戰爭的需要。
應急裝備采辦程序是指國家在應對緊急狀況的準備階段或是緊急狀態期間(包括戰爭、突發自然災害以及其他緊急狀況)進行裝備采辦活動或采辦事項辦理的先后順序。應急裝備采辦由于其“應急”特點,因此主要適用于金額相對較低的二、三類武器裝備,而金額較高的一類(如航母、坦克、飛機等),通常采用常規的裝備采辦程序。目前美軍應急裝備采辦主要采用以下三種采辦程序。
1.1快速反應程序
快速反應程序(RRP)是海灣戰爭開始之前,由美空軍提出的,主要針對戰場上的緊急裝備需求,通過減少管理層次、簡化采辦程序,加速成熟技術轉化為作戰能力。該采辦程序的實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作戰部門提出裝備需求,編寫作戰任務需求書提交空軍參謀長批準;第二階段由“快速反應評估委員會”、空軍裝備司令部以及“快速反應程序委員會”等機構對項目進行評審,并起草項目管理指令;第三個階段為項目執行官發布項目管理指令,開始實施采辦計劃。
一般來講,快速反應程序從提交《作戰任務需求書》到發布計劃管理指令不到16天,整個采辦周期一般不超過半年。項目經費由空軍各司令部根據項目緊急程度從國會已經劃撥的采辦經費中提取。該采辦程序運行快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成立專門的快速反應機構,即“快速反應評估委員會”和“快速反應程序委員會”,對緊急需求的裝備采辦特事特辦,縮短項目審批和采辦時間,裝備需求很快可以到達決策層。二是其經費保障來自國會已經劃撥給空軍的采辦經費,不必再次經過計劃、規劃預算等國會撥款的審批程序,可以很快到位。
1.2作戰部隊采辦程序
作戰部隊快速采辦程序(WARP)產生于90年代中期:是為了滿足陸軍“21世紀先遣部隊高級作戰試驗”的需要而提出來的,目的是將成功通過高級作戰試驗演示和評估、能滿足作戰部隊緊急需要的武器和技術,快速轉移到戰斗部隊。其運行方式是:在開展先期技術演示和先期概念技術演示的同時,并行開展論證、制定“項目計劃”,包括確定要做的工作、所需經費和項目進度;此后,通過“候選項目分析”和“項目確定”兩個階段,最后達到直接按計劃實施項目。
作戰部隊快速采辦程序的實施過程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從高級作戰試驗演示、先期技術演示和先期概念技術演示的成功項目中挑選候選項目;第二階段由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的作戰技術小組、作戰實驗室委員會以及陸軍系統采辦評估委員會,對項目的需求緊急程度、經濟可承受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和演示;第三階段是撥款和執行階段。陸軍參謀長最終確定可以進入作戰部隊快速采辦程序的項目后,提交國會申請預算經費。國會批準則開始按計劃實施。
一般來講,作戰部隊快速采辦程序從提出需求到國會批準撥款一般要2~3個月的時間,國會批準經費后,兩年內可進入生產部署階段。這個程序運行快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前期將項目規劃與演示驗證并行開展;二是國會的專門經費很快可以到位。
1.3聯合快速行動采辦程序
聯合快速行動小組(JRAC)是2004年9月美國國防部針對伊拉克戰爭中裝備需求反應遲緩的問題而成立的。小組成員包括聯合參謀部、作戰司令部以及各軍種的準將級軍官和高級執行官代表,具備在原組織中執行“聯合快速行動小組”決策的能力。這種采辦程序繞開預算、規劃與采辦的多個常規步驟,由作戰部隊直接向國防部最高領導反映裝備需求,從而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將武器系統交付作戰部隊。
它的實施過程非常簡捷,包括三個步驟:第一,作戰部隊提出需求;第二,聯合快速行動小組對項目進行評估;第三,從作戰或項目賬戶中提取經費。聯合快速行動小組采用的這種采辦方式結合了前兩種采辦程序的優點,通過直接與作戰指揮人員合作,進一步縮短了作戰用戶與決策層的距離,并且克服了各軍種分散制定和實施戰時采辦程序不適應聯合作戰的問題,進一步強化了國防部對三軍裝備采辦行為的集中統一領導和管理,從而更好地協調全軍戰時裝備采辦工作。
為更好地執行應急裝備采辦,美軍通常采用以下途徑來實施:
2.1直接從儲備中采購
這是戰時應急裝備采辦的首選途徑。例如2002年伊拉克戰爭前,美國大約儲備了30000枚靈巧炸彈、3500枚“戰斧”巡航導彈,很好地滿足了戰爭初期的需求。
2.2采購合適的民用產品和技術
戰爭期間,提倡采用物美價廉的民用產品滿足作戰需要。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為了運送傷員,美軍采購經過改裝的“波音767”運輸機,一架飛機可載80~100人。
2.3按照樣機直接生產
如樣機的性能完全滿足要求,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直接找供應商進行生產。在簽訂合同時,美軍采用談判、采購卡、一攬子采購協議、集中采購等靈活的方式,縮短了采購周期。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對于戰爭急需的精確制導彈藥,甚至采取先生產、再簽訂合同的特殊程序。
2.4快速改進現有武器并生產
當現有武器裝備不能滿足戰場需要時,美軍經常采用快速改進現有武器、快速生產、及時交付部隊的采辦方式。如伊拉克戰爭中部分A-10飛機的飛行員反映,A-10飛機經常發生“友軍誤射”問題,研究人員馬上對其進行改進,改裝了“藍丁”吊艙,不僅增強了敵我識別能力,而且提高了戰斗力。
2.5快速短期研制并生產
這種方式將研制與生產并行展開,在研究成果可以滿足需要后立即進行生產。阿富汗戰爭中的溫壓彈就是快速研制的典型案例,從提出需求到武器交付戰場僅用了5個月時間。
3.1建立平戰結合的國防經濟體制
美國這種國防經濟體制為美軍在戰時能夠快速采購到急需的武器裝備提供了強有力的體制保障。在平戰結合的國防經濟體制下,美軍建立了完善的國防物資技術儲備制度,一方面平時就儲備一定數量的國防物資,以備戰時急需;另一方面是儲備技術,通過發展先期技術在應急時才能快速轉化為現實戰斗力、縮短采辦周期。與美國相比,我國也建立了平戰結合的國防經濟體制和國防物資儲備制度,提出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方針,新的《裝備采購條例》規定,可以從民營企業采辦國防物資,這說明在物資儲備和采辦途徑方面我軍并不落后。但在技術儲備方面我國目前做得還不夠,還需繼續加大對先期技術研究的投入,不只是軍隊科研單位要進行技術研究,還要重點扶植地方部分企業參與到軍隊的科研項目中來,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為國防裝備的研制做好先期技術研究,既做到“軍轉民”,也要做到“民轉軍”,從而為戰時的應急裝備采辦打下基礎。
3.2把采辦程序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美軍應急裝備采辦程序的實施強調快速,合并甚至省去一些正常采辦程序中的步驟,但是整個過程的操作非常規范,所有步驟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人操辦、有經費保障,確保了程序的有效運行。為此,美國建立了一套與戰時裝備采辦制度相關的法規體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國會頒布的有關戰時裝備采辦的法律(如《國防生產法》、《國家緊急狀態法》等),規定了緊急狀態下武器裝備采辦管理的指導方針和基本原則,以及相關部門職責;第二層次是行政部門頒布的有關戰時采辦的法規(如《聯邦采辦條例》規定了應急采辦、合同管理、經費劃撥權限等內容),作為相關法律的補充和細化;第三層次是國防部和各軍種在戰爭期間頒發的指令、指示、備忘錄等(如國防部《滿足緊急需求的靈活采辦備忘錄》),具體規定了采辦程序的運行過程。
3.3組建職責分明的專門組織機構
為保障應急裝備采辦程序的實施,美軍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職責分明的采辦體系。作戰、采辦、試驗、工業等部門分工明確、協調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保證采辦程序的順利進行。在正常的采辦程序中,作戰部門的需求要經過層層審批才能到達決策層,而在實施應急裝備采辦程序時,通過各軍種相應的應急裝備采辦組織,可以較快地把作戰一線的需求反映到決策層,從而可以縮短采辦周期、提高采辦效率。例如2002年建立的快速裝備部隊辦公室,直接深入到一線戰場了解裝備需求,然后提交到決策部門——陸軍戰略計劃委員會,從提出需求到批準只需30天,整個武器采辦周期縮短到90天。目前美軍已組建了各類專門的快速采辦組織機構,如空軍為實施快速反應程序,組建了快速反應評估委員會和快速反應程序委員會,成員來自采辦管理、作戰用戶、科研試驗鑒定等部門,這樣既加強了相互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3.4采用靈活快捷的合同管理方式
美軍在實施應急裝備采辦程序時,合同管理是應急裝備采辦管理的重要內容。因為合同管理的效率、合同支付的方式等,都直接影響到武器裝備采辦周期的長短、裝備采辦的效率。美軍在各次戰爭中,都采取了一些靈活、快捷的合同管理方式,如采用談判而不是公開競爭方式簽訂合同、簡化小額項目采購方式、放寬簡化采購方式的經費限額等,提高了采辦效率。目前我軍在采辦時也多采用合同管理方式,但還不夠靈活,在采辦裝備特別是應急裝備時,還需要根據裝備的不同采取靈活多變的采購方法。
[1]焦秋光,軍事裝備管理學,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2]余高達、趙潞生,軍事裝備學,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作者單位:陸軍駐某電子所軍代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