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我介紹:
李葉,在宋慶齡幼兒園全托部、多元文化部以及國際部工作至今10個年頭!她在工作中是對孩子細心呵護的老師,在閑暇時是喜歡和孩子們嬉笑玩鬧的大孩子,回家后是兒子最默契的玩伴。
陽陽已經1歲半了,他對生活的探索欲望越發的強烈。對于生活中常見的瓶瓶罐罐,拿起來就想擰一擰;對于媽媽廢棄的垃圾袋抓起來就想捏一捏!
這讓我馬上意識到寶寶的興趣愛好不只是他的一方玩具小天地。他希望感知更多,學習更多,探索更多。何不把那些我們廢棄的小玩意兒變成寶貝愛不釋手的玩具呢?
如今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生活即教育。正如育兒專家所說:“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展開其他活動。”
游戲材料既是幼兒游戲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物質基礎,又是幼兒表現游戲、發展游戲的重要支柱。那么我也腦洞大開,將家里原本廢棄的、閑置的物品收集起來制作成許多有趣的玩具,讓寶寶感受生活中的精彩!
* 空瓶子變身1次方:搭高樓
> 游戲的妙處:
搭建類游戲能很好地培養寶寶的想象能力。如何讓瓶瓶罐罐牢固地搭建在一起,并且不倒塌,不僅會給寶寶帶來無窮的樂趣,而且需要寶寶開動腦筋思考,展開聯想,同時能鍛煉寶寶的手部靈巧性和抓握能力。
> 游戲的準備:
準備不易碎的瓶瓶罐罐,洗干凈后用透明膠帶封住瓶口,避免寶寶在游戲過程中不小心被瓶口劃傷。
> 游戲過程:
游戲開始時媽媽可以和寶寶一同搭建矮房子,取用比較大的水桶或者奶粉罐子一起壘高。寶寶熟悉游戲過程后,媽媽就可以和寶寶用小的水瓶或者小罐子分別給自己的樓房“添磚加瓦”。游戲結束,看一看,比一比,誰的大樓造得高,誰的大樓造得穩。
* 空瓶子變身2次方:尋寶藏
> 游戲的妙處:
充分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引導他在游戲操作過程中發展觀察力和精細動作,訓練寶寶自我服務,并親身體會成功的喜悅。
> 游戲的準備:
把媽媽用完的化妝品瓶子、糖果小罐子收集起來,清洗干凈,檢查瓶口是否安全。再準備一些好看的小木珠、小玩具或者小豆子等裝進空瓶子。
> 游戲過程:
第一次玩的時候媽媽可以引導寶寶: “寶寶,你瞧媽媽這有什么呀?”(出示裝有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瓶子各一個),先在寶寶面前搖一搖,發出聲音,激起寶寶的興趣。
接著媽媽可以進一步引導寶寶:“猜猜里面有什么?”這時候媽媽可以用略顯夸張的動作打開蓋子,讓孩子觀察和學習如何擰瓶蓋,或者已經有擰瓶蓋經驗的寶寶可以嘗試自己動手擰開和蓋上對應的瓶蓋!
瓶子大小不一,如果遇到寶寶擰不開,我們可以鼓勵、啟發寶寶們,并和寶寶一起擰開。打開瓶蓋后,會發現里面可愛的小玩具、漂亮的小珠子,有香味的豆子……這么有趣的探索真是令人高興的事情呢!
* 空瓶子變身3次方 :有趣配對
> 游戲的妙處:
加強手眼協調性。在原來擰開瓶蓋的基礎上加大難度,讓寶寶學會仔細觀察,尋找與之相對應的事物。
> 游戲的準備:
準備一個操作墊子,以及放置空瓶子和瓶蓋的置物框。將大小不同的瓶蓋和瓶子打開混放在一起。操作墊的準備,一是讓寶寶知道打開操作墊代表著可以開始游戲啦!二是讓寶寶養成一個玩游戲的區域意識。三是操作墊可以有效地降低寶寶在玩玩具時發出的響聲。四是游戲結束后能鍛煉寶寶自我整理和歸納的意識。
> 游戲過程:
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
“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正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游戲過程中多鼓勵寶寶,當寶寶成功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不要吝嗇你們的夸贊哦!“今天寶寶真能干,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
可以在家里布置一個區域,用來放置操作墊和收納框,以及各種不同的瓶子和瓶蓋,寶寶有興趣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玩這個空瓶子的有趣配對游戲。
* 空瓶子變身4次方:拉動“小火車”
> 游戲的妙處:
鍛煉手部肌肉,開展四肢協調大肌肉運動。通過拉動“小火車”讓寶寶在玩耍中自我探索學習如何拉得快拉得穩,慢慢理解一根繩子原來可以產生牽動的力量。變廢為寶的“小火車”會讓他們著迷,這比那些用干電池的電動玩具車可是有趣多了呢!
> 游戲的準備:
準備大的空飲料瓶,在里面裝上彩色小珠子,在瓶口系上繩子就可以成為一個簡單的會發出聲響的拖拉玩具啦!最妙的是爸爸媽媽還可以和寶寶一起將玩具升級哦,只要在瓶身上裝上四個塑料瓶蓋,加上可愛的裝飾,或者畫上寶寶喜歡的圖案,空飲料瓶立馬變身成為一輛可以拖拉的小火車啦!
> 游戲過程:
和寶寶一起帶上可愛的“小火車”或是拖拉玩具去草地上,公園的小路上,小區的廣場上……到不同的路面去走一走,讓寶寶拉著“小火車”跑一跑。同時啟發寶寶仔細觀察:在不同的路面上,“小火車”發出的聲響有什么不同?“小火車”在哪條小路上可以跑得快,哪條小路上卻是慢慢走的?
* 空瓶子變身N次方:一物多玩的“健身瓶”
> 游戲的妙處:
一物多用的玩法,可以讓寶寶一起動腦筋,體驗一種玩具不同玩法的樂趣。在動腦的同時又可以鍛煉身體,增強大肌肉運動,加強體質。
> 游戲的準備:
準備三個洗干凈的空飲料瓶,里面裝上少許水或者沙子以增加重量。把瓶口封好加固,將三個瓶子并排穿上有彈力的繩子,可以一物多玩的健身瓶就做好啦。
> 游戲過程:
和寶寶帶上玩具一起向公園或廣場出發吧!玩之前,爸爸媽媽可以向寶寶演示一下,拉住健身瓶上的彈力繩兩端,用力左右反向拉伸。拉伸彈力繩后瓶子發出的響聲會引起寶寶的興趣。然后,爸爸媽媽邀請寶寶一起體會探尋和鍛煉身體的樂趣。
為提高寶寶興趣,爸爸媽媽嘗試與寶寶互換位置,可以問:“寶寶,你看這個瓶子還可以怎么玩呢?”或者讓寶寶自己探索,由爸爸媽媽來提示,最后讓寶寶操作鑒定游戲可行與否。寶寶在思考的同時,爸爸媽媽就要耐心等待咯!如實在遇到問題,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寶寶,我們還可以把“健身瓶”放地上!這時拉力健身瓶就搖身變成寶寶練習跨越技能的障礙物啦!
媽媽老師的話:在生活中,廢舊材料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爸爸媽媽要多留心,多開動腦筋,多動手,比如可以把喝完的空瓶、用完的化妝品空罐變成寶寶手中愛不釋手的玩具。寶寶的想象力、創造力、學習及動手能力是無限的。當爸爸媽媽在對廢舊物品進行再利用的時候,他也在學習,也會開動腦筋思索,我的玩具還可以怎么玩,如何玩。隨著寶寶對廢舊材料的探索,他對此產生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創作的熱情也會越來越高。對生活中廢舊材料的再次利用將使得寶寶的生活和學習水乳交融,自然天成地整合在一起。讓寶寶在生活中得到學習,在玩中體會生活的樂趣。
“教育回歸兒童生活”如今已經成為教育界這幾年來最為熱切的關注點。廢舊材料的運用是生活資源的運用,這些廢舊材料,都是從孩子的生活中來的,是孩子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許多都是他用過的、最熟悉的。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的生活中去發現、去感受,真正實現教育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