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停
當寶寶感冒發燒時,爸爸媽媽會鎮靜地帶他去醫院,或者自行服藥;可如果寶寶是發熱到突然抽筋了呢?想必大多數家長都會大驚失色,急沖沖地抱著寶寶沖往醫院。那么,這種抽筋可怕嗎?該怎么處理?
什么是熱性驚厥?
熱性驚厥是指寶寶在發熱過程中出現的抽搐,通常體溫在38℃以上,主要表現為身體僵直、抽動、眼球轉動或上翻,可在短時間內出現意識喪失、呼之不應。發作時,呼吸會受到干擾,口唇發紺,有些寶寶還會出現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的狀況。不過這些癥狀通常會在數分鐘內緩解,緩解后寶寶會表現出疲乏、想睡覺的情況。
熱性驚厥通常發生在5歲以下的寶寶,發生率為2~4%,高發年齡段為1~1.5歲,主要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善。一般來說,出現熱性驚厥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最常見的病毒為人類皰疹6病毒(HHV—6);其二是預防接種,有些疫苗接種后會引起發熱,最常見的疫苗為麻腮風(MMR);其三是家庭因素,有家族熱性驚厥史的寶寶,出現驚厥的可能性比其他寶寶要高。
突發時,怎么辦?
當寶寶出現驚厥后,爸爸媽媽首先要保持鎮靜,接著可以這么做:
Step 1:清理周邊環境
將寶寶小心放在平地或床面上,采取側臥方式(側臥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同時移開四周的危險物品,防止傷及寶寶。
Step2:保持呼吸道暢通
解開寶寶衣服的第一顆鈕扣,以利于散熱、減少束縛并維持呼吸道通暢,當口腔有分泌物或嘔吐物時要及時清出,以免嘴里的分泌物誤吸入氣管。
Step3:不要限制寶寶的動作
不要按住或抱住寶寶來限制他的手腳抽動,也不要往寶寶的口腔里塞任何東西,也不要強行撬開他的牙關,因為驚厥狀態下的寶寶不會咬傷自己舌頭的,如果向寶寶口腔里塞手指、筷子或壓舌板,反而會傷及自己的手指或寶寶口腔。
Step4:做好病情記錄
當寶寶在抽搐時要一直陪在其身旁,觀察發作時的狀況,同時記下時間,能在就醫時提供醫生判斷病情的依據。
Step 5:清醒時再送醫
大多數寶寶會在1~2分鐘內停止抽搐發作等反應,意識也逐漸恢復。等確定寶寶已經停止了抽搐,就可以帶他去醫院進行檢查。不過,如果寶寶驚厥發作時間大于5分鐘,就要盡快帶他去醫院看醫生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驚厥過后,通常需要等1~2小時寶寶才會完全清醒,在他意識完全清楚之前,絕對不要喂他喝水吃飯,以免嗆到。
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在到達醫院后,醫生會先觀察寶寶的情況,并詳細地詢問發燒的緣由、病程多久了,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血電解質檢查,或者腰椎穿刺等。其中,腰椎穿刺是一項侵入性檢查,雖然聽上去很可怕,但是在專業醫師的操作下,只要做好消毒,避免感染,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或者后遺癥。相反,一味地拒絕必要的檢查,反而可能會耽誤了疾病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如果就醫后熱性驚厥已經自行停止,在檢查后排除了腦炎、腦膜炎、電解質不平衡或其他神經系統可能的疾病后,多半不需要特別服用藥物,只要回家多休息即可;如果熱性驚厥的發作時間已經超過15分鐘,醫生就會用抗驚厥藥讓寶寶抽搐停止。除此之外,寶寶還需要進行降溫治療,如果是感染引起的發熱,就要做抗感染的相關治療。
熱性驚厥會損傷大腦?
當寶寶出現驚厥時,現場的情況往往看上去非常得可怕,常常會讓爸爸媽媽擔驚受怕:這會不會給寶寶的大腦帶來損害?對智力有沒有影響?實際上,單純發燒引起的驚厥如果能在短時間內結束,或者得到及時地處理,一般不會對智力產生影響。當然,有一些疾病如傷寒、結核病、腦炎、腦膜炎等,早期表現可能只是發熱,但它們可能對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在出現頻繁驚厥后或許會對腦細胞造成損傷,影響智力發育。
熱性驚厥會復發嗎?
很多父母還會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寶寶發作了這一次后,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嗎?”通常而言,發生過1次熱性驚厥的寶寶在接下來的1~2年內,再次發生熱性驚厥的概率為30%~50%。此外,復發概率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年齡:若寶寶首次發作時的年齡小于15個月,那么復發的概率就比較高;
家族遺傳: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發生過熱性驚厥的,寶寶復發的概率也相對較高;
發病表現:寶寶發生熱性驚厥前是低熱,或者從發熱到熱性驚厥發生的間隔時間較短的寶寶,復發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TIPS:熱性驚厥≠癲癇
熱性驚厥與癲癇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前者是寶寶受到高溫刺激所產生的抽筋,后者則屬于腦細胞不正常放電所引起的反復發作,且不一定是在發高燒的情況下發作。已有研究表明,絕大部分(95%~98%)有過熱性驚厥的寶寶都不會發展為癲癇,即熱性驚厥的寶寶發展為癲癇的概率只比正常寶寶高了一點點。因此,當寶寶出現偶爾的熱性驚厥時,爸爸媽媽不要害怕他是否會患上癲癇。同理,如果寶寶不定期反復發作驚厥的話,就需要進行專業的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腦部病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