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型培訓對提高社區醫護骨質疏松癥防治能力的影響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的特征為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1]。據統計數據顯示:當年齡超過50歲,約1/5的男性和1/3的女性會發生OP[2];OP患者中,約16%的男性和30%的女性還會發生脆性骨折[3]。臨床研究表明,早期識別危險因素,及時進行健康干預是OP防治的關鍵。因此,社區OP防治已經成為OP防治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相對于OP發病率的日趨提高,社區醫護的OP防治能力卻仍有很大的不足,如OP知識知曉率低[4]以及認識存在誤區、盲點[5]等。當前針對社區醫護的專業培訓仍以定時定點集中培訓為主,本研究對社區醫護實施了合作型OP培訓,取得了更加積極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5年3月招募的90例社區醫護(全科醫生60例,護士30例)為研究對象。以工種(醫生/護士)作為分層因素,利用隨機數字表按1∶2進行分層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28~39歲,平均(32.63± 2.91)歲;實驗組男21例,女39例,年齡30~43歲,平均(33.03±2.59)歲。納入標準:①社區醫護;②工作3年以上;③本科畢業;④年齡<45歲;⑤同意參加,并接受隨機分組。排除標準:不能按研究方案參加培訓和評價。兩組性別、年齡、職稱及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培訓方法
1.2.1 對照組聘請3名中級職稱及以上??漆t生組成OP培訓專家團隊。以學習班的形式,每6個月1次,為期12個月,定時定點組織所有對照組成員進行OP培訓,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危險因素識別、健康干預方法、心理輔導方法、OP診斷方法及OP治療方法等。1.2.2實驗組(1)培訓:通過手機終端,以微信群/QQ群的形式,每6個月1次,為期12個月,由同一專家團隊定時組織所有實驗組成員進行OP培訓,內容同對照組培訓;(2)合作:亦通過手機微信/QQ進行,為期12個月。包括:①典型/疑難病例討論:由實驗組成員提供典型/疑難OP病例,由專家團隊組織實驗組成員進行討論和分析,包括診斷和治療方法等。頻率為每月1次。要求實驗組成員每人至少參加6次以上;②在線會診:實驗組成員在日常工作中若遇到疑難病例,可及時聯系專家團隊進行在線會診,接受診治指導,必要時協助向上轉診;③向下轉診:對于專家團隊日常診治的OP患者,與其所在社區有實驗組成員,則由專家團隊聯系該成員,和其共享病例資料,并委托其負責患者回歸社區后的OP防治工作(定期在線溝通,必要時由專家團隊進行指導)。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3 評價方法
1.3.1 OP防治能力評價培訓前、培訓12個月后,評價兩組成員的OP防治能力。參考2011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1],由專家團隊出卷,內容包括OP基礎知識、健康干預方法、OP診治方法以及病例分析等,滿分為100分??荚囆问綖槎〞r定點閉卷考試。試卷分A卷和B卷兩種,其中A卷為主考卷,B卷為個別人員因故未能在統一時間參加考試者的補考卷。
1.3.2 患者滿意度評價培訓前、培訓12個月后,按Likert 5級法[9,10](從非常不滿意至非常滿意,各計0~4分)評價OP患者對社區醫護的滿意度。評價每位成員最近接診的3例OP患者的滿意度,取平均值作為該成員的患者滿意度得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所得數據。正態計量資料以(x±s)形式描述,非正態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和四分位數形式描述,采用t檢驗分析兩組計量資料間的差異;計數資料以[n(%)]形式描述,采用χ2檢驗分析兩組間的差異;應用Wilcoxon W秩和檢驗分析兩組等級資料和非正態計量資料間的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OP防治能力比較
培訓前,兩組OP防治能力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12個月后,兩組OP防治能力均較培訓前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344、13.431,P=0.000、0.000);實驗組的OP防治能力得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OP防治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OP防治能力比較(±s,分)
組別n培訓前培訓后對照組實驗組t值P值30 60 51.85±13.09 50.96±11.23 0.336 0.738 63.98±11.68 71.99±10.12 -3.365 0.00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培訓前,兩組間患者滿意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12個月后,兩組患者滿意度均較培訓前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6.433、14.115,P=0.000、0.000);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得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n培訓前培訓后對照組實驗組30 60 t值P值2.33±1.09 2.28±1.03 -0.229 0.819 3.03±1.16 3.56±0.55 -2.335 0.025
當前OP已成為世界性的疾病,每年因OP引起的腰背痛和脆性骨折就診的患者人數呈逐步上升趨勢[11,15,16]。流行病學、臨床和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已證實,OP的預防重于治療。只有充分地做好預防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OP的發生率和危害。社區醫護可以在OP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如宣傳OP知識,使社區居民認識OP及其危害性,以及幫助社區居民識別危險因素[14],并對其進行及時的健康干預等[12,13、17-19]。但是,當地社區醫護的OP防治能力仍存在普遍不足。本研究對社區醫護實施了基于互聯網的合作型培訓。研究后發現,基于互聯網的合作型培訓較傳統的定時定點集中培訓能更好地提高社區醫護的OP防治能力。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學習1個月后人的記憶量只剩21.1%[6]。合作型培訓的成員在基礎培訓1個月內不僅會參加首次典型/疑難病例討論,而且大部分也會實現首次邀請專家團隊在線會診或向下轉診后合作管理患者,會產生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首先,合作中的知識點回顧會有助于更多地保留學習后的記憶量;其次,合作中對知識點的實戰應用有助于更好地對其理解和掌握;另外,合作中的約束和要求會促使受訓成員進行更多的自主學習。因此,合作型培訓較傳統的定時定點集中培訓能更好地提高受訓成員的OP防治能力。OP防治能力的提高使受訓成員獲得了OP患者更高的滿意度。反過來,患者的認可又不僅使受訓成員獲得足夠的信心,而且還會增加受訓成員的實踐機會,這兩方面都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受訓成員的OP防治能力。高圓圓等[7]在慢病管理中加強了綜合醫院和社區醫院的合作,發現能有效提高社區醫護診治慢病的能力;王靜等[20]構建了綜合醫院-社區醫院壓瘡延續護理模式,實施后發現能提升社區醫護的壓瘡護理能力,上述觀點均與本研究的觀點相符。
合作型培訓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本研究設計的合作型培訓方案是基于互聯網實現的,一方面基礎培訓時受訓成員不用趕到指定地點學習,節省了旅途時間,也減少了相應的交通費用,另一方面培訓和合作時應用互聯網一般不會產生額外的費用(常以年費形式固定)或只產生少量的費用,因此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謝秋燕等[8]將QQ群應用在體檢延伸服務中,發現可以增加社會經濟效益,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
合作型培訓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當前智能手機使用已經比較普遍,通過手機微信/QQ進行交流已經習以為常[21]。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青、中年患者,智能手機和微信/QQ軟件的使用率是100%,研究過程中亦未發現受訓成員因為交流方式的原因退出研究。
合作型培訓模式可能也適用于其他專業的社區醫護培訓,可能會助于推動社區醫療的發展,值得進一步嘗試應用。
[1]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J].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1):2-17.
[2]石階瑤,劉忠厚,馬姚娥.骨質疏松健康教育[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2):1122-1128.
[3]陳立英,史麗麗.骨質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8):1784-1785.
[4]杜雪平,黃凱,孫艷格,等.北京市社區醫務人員骨質疏松癥相關知識認知狀況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5B):1646-1651.
[5]高莉莉,開紅英,陸金法,等.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科醫師骨質疏松癥知識描述性流行病學問卷調查[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6):5-7.
[6]耿秀雙,李巧香.“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高血壓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60-61.[7]高圓圓,謝波,孫子林,等.醫院-社區-患者-志愿者一體化慢病管理新模式的構建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22):2624-2626.
[8]謝秋燕,李玉琴,吳安琪.QQ群在體檢延伸服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5):108-109.
[9]朱丹,林雪峰,應華永.檢驗科信息系統建設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9):127-129.
[10]徐艷,葉啟樂,溫萍萍,等.中西醫快速康復技術在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0):140-145,149.[11]劉曉輝.老年骨質疏松的社區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2727-2729.
[12]楊衛紅,俞潔菲,張瓊.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對骨質疏松認知程度和生活質量現況調查[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11):1254-1256.
[13]馬京華,薛娜娜,紀敬敏,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6):1667-1669.
[14]孔青華,謝壘,陳燁君,等.老年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0):59-61.
[15]楊彥霞,董進.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與骨代謝指標的相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9):80-82.
[16]羅琳,姚鑫,黃嫻,等.健康信念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論在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癥中的應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5,21(9):1112-1116.
[17]周艷艷,李若和,陳曉萍,等.基于網絡俱樂部的骨質疏松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0):128-133,136.
[18]陸麗娟.癥狀篩查聯合健康教育預防圍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的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5):1786-1788.
[19]郭彩虹.健康教育在骨質疏松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80-82.
[20]王靜,楊亞平,金杰,等.醫院-社區壓瘡延伸服務模式的構建及實施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1):20-22.
[21]鄧盛龍.“信息爆點”引發微信大閱讀——《南國早報》微信公眾號“早報君”從10萬+到50萬+的閱讀增長[J].中國記者,2015(7):61-62.
周敏捷 周艷艷 許 兵▲陳曉萍尤炯鳴陳偉凱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浙江溫州325000
目的研究基于互聯網的合作型培訓對提高社區醫護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防治能力的價值。方法選擇2014年3月~2015年3月招募90名社區醫護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接受傳統的定時定點集中培訓,實驗組接受基于互聯網的合作型培訓。培訓前、培訓12個月后,評價兩組成員的OP防治能力和患者滿意度。結果培訓前,兩組間OP防治能力得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51.85±13.09)vs(50.96±11.23),t=0.336,P=0.738]。培訓12個月后,兩組的OP防治能力均較培訓前有所提高[(63.98±11.68)vs(51.85±13.09),(71.99±10.12)vs(50.96±11.23),t=5.344、13.431,P=0.000、0.000],實驗組的OP防治能力得分較對照組高[(71.99± 10.12)vs(63.98±11.68),t=-3.365,P=0.001]。培訓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33± 1.09)vs(2.28±1.03),t=-0.229,P=0.819];培訓1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均較培訓前提高[(3.03±1.16)vs(2.33±1.09),(3.56±0.55)vs(2.28±1.03),t=6.433、14.115,P=0.000、0.000],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得分較對照組高[(3.56±0.55)vs(3.03±1.16),t=-2.335,P=0.025]。結論基于互聯網的合作型培訓能更好的提高社區醫護的OP防治能力,能使社區醫護獲得更好的認可。
培訓;社區;骨質疏松;能力
Whether can cooperative training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munity doctors and nurs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steoporosis(OP)more successfully
ZHOU MinjieZHOU YanyanXU BingCHEN XiaopingYOU JiongmingCHEN Weikai
Orthopaedic Department,Wenzhou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325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whether cooperative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munity doctors and nurs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steoporosis(OP)more successfully.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90 community doctors or nurses were recruited,the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ained by traditional way,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ained by cooperative way.Before training and after twelve-month training,technical level of the community doctors and nurse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ir patients were evaluated.Results Before training,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chnical level[(51.85±13.09)vs(50.96±11.23),t=0.336,P=0.738].After twelve-month training,the two group's technical level were both improved[(63.98±11.68)vs(51.85±13.09),(71.99±10.12)vs(50.96±11.23),t=5.344,13.431,P=0.000,0.000],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technical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1.99±10.12)vs(63.98±11.68),t=-3.365,P= 0.001].Before training,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2.33±1.09)vs(2.28±1.03),t=-0.229,P=0.819].After twelve-month training,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both improved[(3.03±1.16)vs(2.33±1.09),(3.56±0.55)vs(2.28±1.03),t=6.433,14.115,P=0.000,0.000],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3.56±0.55)vs(3.03±1.16),t=-2.335,P=0.025].Conclusion Cooperative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munity doctors and nurs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P more successfully.
Training;Community;Osteoporosis;Ability
R544.1;R587.1
C
1673-9701(2016)26-0134-03
2016-05-09)
浙江省中醫藥科技計劃項目(2014ZQ025)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