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步章
【實踐篇】
預學:從常規性到個性化的超越
荀步章
預學是“學導課堂”的起點。小學數學的許多教學內容適合學生預學,常規性的預學方法包括看、想、試等,不同年段應體現不同的預學要求,形成不同的預學方式。預學還可以因人、因材設置,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閱讀探索型、實踐操作型、收集資料型、嘗試推導型等。
小學數學;“學導課堂”;預學;常規性;個性化

根據美國學者艾德加·戴爾發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學生習得知識的方式不同,他們對知識的平均記住率不同:教師講授的方式,學生記住率只有5%;學生討論的方式,學生記住率為50%;學生教別人的方式,其記住率可達到95%以上。于是,“學導課堂”嘗試著讓學生提前預學,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并在課堂上試著教別人,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現行教材注重創設生動有趣、富有數學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展開數學思考。教材中結論性的描述越來越少,啟發性的表達越來越多,留給學生探究實踐的空間越來越大,這些都有利于學生開展課前預學。
預學的一般方法包括:看——仔細看教材,邊看邊勾畫,制定統一的符號,如重點加 “·”,難點加“△”,疑點加“?”;想——在預學過程中不斷思考,思考教材上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想到的問題,邊看邊想,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交流互動;試——預學后先嘗試自己做例題、習題、編制問題。
預學作業的布置要逐步形成常規格式,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預學習慣。
格式1:
預學教材第1-2頁,自我評價是______。(合格的打“√”,優秀的打“☆”,不合格的打“×”。)
思考: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此格式適用于低年段學生,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預學習慣。
格式2:
預學教材第1-2頁,重點加“·”,難點加“△”,疑點加“?”。
思考:(1)小數的性質是什么?(2)小數的性質有什么作用?
此格式適用于中年段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可以引發他們深入思考,思考之后的課堂交流更真實有效。
格式3:

預學內容 第 頁例教材方法我的方法 方法1:方法2:我的發現我有問題我能舉例
“教材方法”是讓學生嘗試做一做例題;“我的方法”是學生想到的不同解答方法;“我的發現”是學生在解答過程中的思考和在預學過程中的發現;“我有問題”是學生預學時遇到的困惑;“我能舉例”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舉出同類題,以上內容不一定全部完成。此格式適用于高年段學生,有利于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1.個性化預學作業的設計思考過程。
在“學導課堂”上,學生由外部信息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立足于常規性預學,學生的個性差異值得關注,所以,教師還應注意設計個性化預學作業。以蘇教版三下《認識面積單位》一課為例,其預學作業設計思考過程如下:
預學不能停留于對教材文字的一般性瀏覽,而要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形成表象,如可以讓學生做一做面積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模型,并仔細觀察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借助實物,再到半具體、半抽象的正方形紙片,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預學還要注意檢查,可以采用小組長檢查、小組成員互查、向父母介紹等方法。另外,一些學生還不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設計預學作業時,可以讓學生找一找1厘米與1平方厘米的區別。具體設計如下:
對全班學生的要求:
閱讀教材并思考,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你是怎樣理解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
對各小組的要求:
第1小組:什么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用硬紙做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如何向別人介紹1平方厘米?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與父母或同伴交流。
第2小組:什么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用硬紙做一個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如何向別人介紹1平方分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分米?與父母或同伴交流。
第3小組:什么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估計一下,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面上可以站多少名學生?與父母或同伴交流。
2.個性化預學作業的類型。
個性化預學作業主要包括:(1)閱讀探索型。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明確對于將要學習的內容,自己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存在困難,并試著探索自己遇到的問題。(2)實踐操作型。數學中許多內容需要親身實踐才能更好地領悟,課前預學時,動手實踐是理解數學的有效路徑。如三年級學生年齡小,抽象能力弱,要理解一根繩子剪的次數與段數的關系,可以讓他們在家里動手剪一剪,再填寫表格,發現規律。(3)收集資料型。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布置學生收集與新知相關的材料。如學習“年、月、日”之前,可以讓學生收集各種月歷卡,查詢閏年的來歷等,課上組織學生結合材料闡述自己的發現,做到預學與展示融合,自學與幫學一致。(4)嘗試推導型。讓學生獨立探索知識生長的奧秘,他們以后獨立研究時將會受益無窮。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之前,教師發給每個學生3張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紙,讓他們用學過的方法測量出這3張長方形紙的面積,并猜想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然后畫幾個長方形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通過嘗試推導,會對知識形成脈絡的認識更加清晰,對公式的理解更加透徹。
3.個性化預學關注“三重”。
個性化預學著眼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關注“三重”:(1)重知識。教材是課程專家、學科權威和一線教師共同智慧的結晶,教材的編寫范式大都是“創設情境—呈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步練習—綜合提高”,這樣的編寫體系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十分有利于學生進行課前預學。(2)重方法。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的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也給學生留有思考明理的空間,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文本中,要求學生自主思索“為什么”,個性化預學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3)重思想。美籍匈牙利數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痹陬A學過程中,學生左思右比、上連下串,知識板塊逐漸形成,數學思想慢慢滲透,活動經驗逐步積累。
另外,預學要緊扣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為學生解決認知中的困難服務。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力爭效果外顯;預學過程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部分學生沒有預學的習慣,加強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預學作業要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教材中的情境、習題要為我所用,真正做到教為學服務;預學要發揮家長和同學的促進功能,但要注意切不能由家長包辦替代或加重學生的負擔,否則預學將失去價值和意義。
G623.5
A
1005-6009(2016)36-0010-02
荀步章,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小學(江蘇寶應,225800),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