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河
初秋的清晨,漫步在警苑的衛國路上,迎著習習的涼風,感受著濃濃的愛國情懷,還有那特有的清新,心中涌動著喜悅與感懷。
望著校園西側墻頭攀延的藤葉漸漸露出枯黃的顏色,白色的小野菊從草堆里攢出頭來,還有小朵黃花在涼勁的秋風中抖顫。這些景象,勾起了人們的秋思,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唐代詩人張籍的那首詩:“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是一個讓人無限遐思的季節,也是一個值得謳歌和贊美的季節。
然而,時代不同,人們對秋天的感知也不同。在歐陽修眼里,秋天是那樣的蕭瑟可怕、凄涼陰沉;而在峻青眼里,秋天又是那么的繁榮昌盛、奮發蓬勃。也許,真正的秋天并沒有那么深邃、多情。“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還是杜牧懂得秋天的滋味。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也是美麗的季節。放眼望去,紅彤彤的蘋果笑紅了臉,小燈籠似的橘子掛滿了枝,黃澄澄的谷子向路人們點著頭,各種豆類也熟了。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農民兄弟的臉上終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山坡上、庭院里,一樹樹柿子紅了、一樹樹棗兒紅了、一樹樹山楂紅了……紅得是那么燦爛,那么炫目。
秋天的晨曦特別的美。果葉凋零過后,那滿樹的果實還掛在樹上,迎著朝陽,映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閃爍著五彩的光芒。
秋天的海空特別的美。抬頭望去,天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藍,有時候藍得像水洗過一樣。此時,假若你到海邊去散步,就會看到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在海與天的盡頭,海天呈一色。
秋天的云彩特別的美。潔白潔白的。云的形狀也千奇百怪、變幻莫測,就像小時候我們看過的萬花筒。想像著自己奔走在茫茫的草原上,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那該是一種怎樣的視覺享受。
秋天的月最圓、最美。“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小時候,每到中秋節的晚上,母親都要帶著我們看月亮。母親說,月亮上有小白兔,還有嫦娥。我們就瞪著眼睛看,直到把眼睛看酸。
秋天的花也很美。它雖不及春天那般多,但卻開得十分的艷麗。歲過中秋,正是菊花盛開的好時節。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中就有很多鐘愛菊花的人。陶淵明寫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鄭思肖也留有“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美句。其實,何止文人墨客,大眾百姓何曾不愛菊、不賞菊?
秋天,月季花同樣開得蓬勃,學院的院子里就種著不少。花開時節,一朵朵碩大的花,開得那般美艷、那般的俊俏,開得五彩繽紛、姹紫嫣紅。
秋天令人陶醉的,還有那一樹樹似火如霞的紅楓葉。每年重陽時節,走進北京西山,便會感受到什么叫:“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秋天是候鳥遷徙的季節,一群群大雁掠過長空,向南飛去。大雁飛行時,常常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有人說,這是雁群紀律嚴明的表現。其實,這是大雁遷飛時節省體力的秘訣。據說,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亞一帶,幾千公里的漫長旅途,得飛上一兩個月才能到。
秋天也是蟬的世界,只要有樹的地方,就能聽到蟬的叫聲。秋天的蟬,鳴聲粗獷而洪亮,難怪人們稱它為大自然的歌手。在我的老家,還有一種蟬,它的叫聲極其特別,就像小貓一樣叫個不停。所以,當地的人們都稱它為貓蟬。話說,以蟲鳴秋。夜深人靜時,草叢里、屋子的角落里,蟋蟀開始吟唱,那聲音清脆而純凈。蟋蟀別名促織,在男耕女織時代,一年的生活全靠季節安排,蟋蟀之鳴,告訴人們又一個秋天來到了,女人應該趕快織布做衣服了。不然北風吹、大雪飄,一家老小穿什么?
走進秋天,天氣陡然涼快了許多,人們的心情也變得爽朗起來。校舍旁、公園里、廣場上,晨練的人多了,音樂聲聲,歡笑綿綿,彌漫在街市的上空。節假日,人們南來北往,盡情地投人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秋天的美景。
秋天,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是一個滿載收獲的季節。
我愛這多彩的秋天,因為它的加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絢爛;因為它的加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