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月
摘要:E.M.福斯特是20世紀英國作家,其代表作《霍華德莊園》在美國蘭登書屋評選的二十世紀百部最佳英語長篇小說書單上名列前茅。他取得的文學成就離不開他對小說創作的獨到見地,他在多次演講中,就小說的七個面——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圖式、節奏——分別加以剖析探討,收錄成文學評論集《小說面面觀》。筆者擬從福斯特的小說理論考察他在《霍華德莊園》中情節設置的現代手法。
關鍵詞:情節;神秘感;智慧;記憶力
一、情節的神秘性
《霍華德莊園》以海倫的兩封信開始,引出施萊格爾姐妹和威爾考克斯一家的交集,生性浪漫的海倫與威爾考克斯家的小兒子保羅在短短幾天內相戀,旋即又分手。不久,威爾考克斯一家在倫敦城安家,就在施萊格爾姐妹居住的威克漢老巷對面。瑪格麗特因為海倫的緣故心有顧慮,覺得和威爾考克斯太太不便來往,威爾考克斯太太卻不以為然,主動與瑪格麗特交往,兩人成為朋友。故事發展到這里,占據全書四分之一的篇幅,威爾考克斯太太卻突然患絕癥離世,留下一份用鉛筆寫在紙條上、由護士長監理的遺囑,明確指定瑪格麗特為霍華德莊園的繼承人。這一紙遺囑在家里掀起軒然大波,他們拿出處理業務的態度和手段加以解決,把紙條燒毀并將這件事拋諸腦后。生活在延續,孤獨的鰥夫威爾考克斯先生娶了小自己二十多歲的瑪格麗特為妻。對于霍華德莊園的歸屬,盡管兒女們竭力反對和阻撓,甚至威爾考克斯先生本人也參與其中,但造化的安排不可違拗,瑪格麗特最后成了霍華德莊園的女主人。
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第五章情節中提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物)要對情節作出貢獻。……,對戲劇人物來說尤其適用,但對小說人物是否也如此呢?”帶著這個問題考察威爾考克斯太太這個人物,作者在行文四分之一的部分將她寫死了:她是否就此完成使命對情節作出貢獻呢?從故事發展的角度來講,威爾考克斯太太死了,才能給瑪格麗特騰位置;她不死,故事講不下去。那么,作者大可將她的死一筆帶過,繼續推進故事的進程;緣何要節外生枝,特意拿出一大章節的篇幅寫她留下的一紙遺囑在家庭內部引發的小小風暴呢?這就是作者讓這個人物對情節作出的最大貢獻——渲染情節的神秘感。
二、智慧和記憶力
福斯特對情節的神秘感有如下論斷:“一本結構嚴謹的小說,往往許多事情是錯綜復雜、互相呼應的,即使很有水平的讀者也要到讀完全書才能居高臨下,鳥瞰全貌。小說中的這種令人驚奇的、也可說是神秘莫測的成分——有時人們空洞地稱為推理成分——對情節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威爾考克斯太太制造了情節的懸宕。她為何要將霍華德莊園留給一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外人?她的遺愿能否實現?這些問題吸引讀者看下去,然而情節卻沒有順勢做出交代,時間推移到兩年之后。如此設置的情節對讀者的鑒賞能力提出挑戰,誠如福斯特所言,“情節是要憑智慧和記憶力才能鑒賞的。首先談智慧。聰明的讀者…看待事物常用兩種觀點:先將它孤立地看,然后再同前面看到的其他東西聯系起來。”威爾考克斯太太指定瑪格麗特為遺產繼承人,乍看是突兀之舉,實則在前文早有鋪墊;霍華德莊園作為威爾考克斯太太生活中的唯一激情,她要為它找一個精神上的繼承人,而與瑪格麗特的交往讓她看到了莊園的生命在后者手里得以維系的希望。
再談記憶力。福斯特認為,“記憶與智慧是密切相關的,因為我們記住了才能弄明白。…對情節中的言談或行動寫起來有難有易,但都應令人產生神秘感,應讓其順著情節往前發展,不要迷失方向。情節開展以后,這些言行就要不斷勾起讀者的記憶,從而根據新的線索,即新的因果關系重新加以整理和思考,直到結局為止。”一個已故女人的遺囑能否兌現,如同霧里看花,很模糊,卻五光十色。如果遺囑指定繼承人瑪格麗特知曉這一事實,無論是爭取還是放棄作為繼承人的權利,她的種種思想行動都將成為很好的素材。然而,這么寫很難擺脫十九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傳統,情節的神秘感也將喪失殆盡。女主人公在不知就里的情況下,即使面對威爾考克斯家族(以大兒子查爾斯為甚)的嚴防死守,也一步步走向合理的繼承的必然,正是本書的磁力所在。
三、結語
《霍華德莊園》是福斯特的第四本小說,一經出版便引來贊譽一片。福斯特選擇了文學,文學對他進行了反哺,乍看他好像運氣不錯,其實還是他把功課做到了家。《霍華德莊園》在情節上匠心獨運的現代手法,是它諸多可圈可點的成就之一。這種有別于傳統套路的情節設置恰恰印證了他在《小說面面觀》中對情節做出的集中的表述:“情節是小說的邏輯面。它需要有神秘感,但神秘的東西必須在以后加以澄清。讀者可以在撲朔迷離的天地中進行摸索,而小說家卻不能。他必須駕馭自己的作品,在這兒投下一絲光亮,從那兒又留下一絲陰影。他還要不斷自問,用什么辦法才能使情節取得最好的效果?他事前應心中有數,置身于小說之上,動筆之前,要始終考慮到因果關系。”
參考文獻:
[1]蘇福忠.霍華德莊園[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1-13.
[2]愛·摩·福斯特.小說面面觀[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