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國靜
摘要:女性無論是在舊社會還是在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面對生存與愛情,演繹著不變的矛盾與糾結,不能單說這是女性的脆弱,文明的社會文明的人類卻一直恪守著男性權威意識,發揮著這種意識。《傾城之戀》中的女性在愛情與生存的思考中,演繹著她們的無奈與悲涼。
關鍵詞:女性;生存;愛情
看了《圣經》創世紀,很奇怪的發現耶和華神在創造男人與女人時原來是有偏頗的。當男人創造出來后,神覺得“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創造一個配偶幫助他。”[1]于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這就是女人的誕生。從這一刻開始,從萬能的神的意識里開始女性便擔當起男性的附庸,同時也為女性幾千年來受到壓迫與歧視提供了依據找到了根源。隨著時代的進步,文明的逐漸發達,而這種潛意識仍然沒有根除,或許它以根植人類的基因當中。當然原因不在上帝造人,而在于這個社會在于時代。許多描寫女性的作品無不滲透著女性的悲涼體現著男性的權威。魯迅的《傷逝》中子君舍棄家庭舍棄世俗偏見所追求的愛情,在生存面前,在經濟面前葬身于火海。一句“愛情是有所附麗的”[2]讓我們明白了女性愛情的悲劇。許地山的小說《春桃》塑造了一個有著獨立能力有著自己思想的女性,她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甚至還可以養活殘了的丈夫。這樣一個獨立漂亮有著晚香玉般美好理想的女性愛情對她來說也是奢侈。“中國女人好像只理會生活,而不理會愛情,生活的發展是她所注意的,愛情的發展只在盲目的心境中沸動而已。自然,愛只是感覺,而生活是實質的。”[3]生存的重要性讓女性們認識到了生活的本質。在生存與愛情的抉擇中,一直在演繹著女性的掙扎與無奈。
伴隨著胡琴依依呀呀的聲音,舊社會的女人們思考著自己的人生。在這個男人為天的時代,生存,成為女人思考最多的問題。白流蘇說:“我又沒有念過兩句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有什么事?”[4]徐太太道:“找事,都是假的,還是找個人是真的?!盵5]舊社會的大上海,住在公館里的所謂的大家閨秀們選擇的唯一生存道路是依靠男人。
在張愛玲的眼中,愛情就是女性求得經濟保障的一種手段,一種女性對男性經濟依附關系?!耙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么一點賤。”[6]白流蘇面對家族的唾棄而生發如此的感慨,反映了女性將個人尊嚴和命運轉折寄予男性的無奈的命運選擇——女性只有作為男性的附庸才能體現其存在價值。女人自我的認定使男人更加肯定自己的至高無上。范柳原對流蘇說:“你知道嗎,你的特長是低頭。有的人善于說話,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頭的?!盵7]男人總是高高在上的看著這些美麗的面孔。不能不說白流蘇逃不脫舊思想的束縛,一句“我什么都不懂,我頂無用的”[8]決定了她成為男人的附庸。她缺乏對自己肯定的那份自信,不源于自己,而源于社會,源于時代,離婚的身份使她成為眾人挖苦的對象,她不敢去沖破這大眾的定位。所以在生存的困境下白流蘇的愛情終究是手段,女人們的愛情終究是計謀。他們思考的問題是:哪里才是自己立足的地方?哪里才是自己生存的依靠?
白流蘇的婚姻成功了,她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她身上應有的光芒。女性在悲劇中煎熬,女性主義將在煎熬中掙扎反抗。同時白流蘇作為女性主義的化身亦是有靈魂、有思想的,她在精神上尋求一種獨立和解脫。“紅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張臉”這本是一個魅力的形象;非露骨的表情示愛,非妓女式的投懷送抱,張愛玲塑造的白流蘇有著貴族的氣質和淑女的風范。生存的艱難沒有使她自我墮落,她懂得去追求自己的生存,更懂得在這份生存中去爭取愛情。在親人的拋棄中她選擇的是忍耐,在柳原的欲擒故縱中她選擇的還是忍耐,她有著自己的思想有著自己的追求,是這份思考這份對愛情對生存的期待讓她成為公館里的女人們中與眾不同的一個。禁錮與期待使白流蘇陷入一份思考和掙扎,當看到海灘上紅男綠女的熱鬧非凡,她心里是一份美麗的期待;但是生來接受的教條使她更看到“行動太自由了”。最終心里那份掙扎被愛情的誘惑所征服,她勇敢的邁出了一步。
生存?愛情?女人們的思考,不能指責她們的脆弱,社會沒有給她們自由生存的空間,一份依靠成為她們畢生追求的力量源泉。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文明的時代,女人的自強換來的不僅僅是一份生存,更多的是贏得一份愛情的滿足。盡管社會仍存在不平等,但是女性獨立意識已經建立,男人不再是女性生存的唯一依靠,思想意識的獨立、經濟地位的獨立換來的是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一低頭的溫柔”只能是女性性格的表現,不再代表卑微。這是社會的進步,是時代的文明。人們高度聚焦的電視劇《蝸居》讓我們再次看到“白公館”里的女人們,同樣的,為了在大上海生存,放棄愛情,進行著范柳原嘴里“長期賣淫”的追求。
優雅的鋼琴曲在一片耀眼的霓虹光中回蕩,現代的女性們依舊在思考著自己的人生,生存?愛情?
參考文獻:
[1]中國基督教協會.圣經[M].南京:南京愛德華有限公司,2009.2.
[2]魯迅.魯迅短篇小說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
[3]許地山.許地山代表作:春桃[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23.
[4][5][6][7][8]張愛玲.傾城之戀[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