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摘要:語言世界圖景集中反映出了人的內心對世界的一種最為樸素的認知,促使語言與文化在人的意識中實現了聯系,展現出了極強的民族性特點。在語言文化學的研究中,觀念作為基本的研究單位,在俄羅斯的語言文化學研究中歷史已久,尤其是俄語中的“女性”觀念。本文針對俄語中“女性”觀念的語言文化學進行了研究,借助相關俄語成語將“女性”語言文化學的特點進行了揭示,以供參考。
關鍵詞:俄語;女性觀念;語言文化學;研究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語言世界圖景相關理論成為相關研究領域中的一大焦點,并在研究中表明語言知識、文化以及傳統等因素是影響語言世界圖景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在語言文化學研究中,觀念作為精神本質的具體體現,能夠將人對世界的民族文化所做出的認知進行反映,其中,“女性”觀念作為一種主要的思想觀念,在俄羅斯相關研究領域中涉及較早,為女權主義運動的開展注入了動力之源,針對該課題展開研究,能夠將俄語語言文化以及俄羅斯人民的內心世界更好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觀念以及“女性”觀念
談及觀念,首先需要明確何為世界圖景,其反映的是人類對整個世界的認知理念,而觀念的形成則都到一系列因素的共同影響與作用,其中表現的最為突出的便是語言。語言是客觀世界的一面鏡子,能夠將世界的現實呈現在人們面前,進而形成屬于個體的世界圖景,并展現出了獨特的民族性特點,而語言對世界的反映則是受到語言所隸屬的民族文化、民族心智以及世界觀的影響。
在文化領域中,“女性”文化作為一種主要觀念,是基于社會性別定型下所形成的社會角色,在語言文化學中能夠借助語言中的諸多內容明確女性這一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與特征、社會所給予女性的看法等。而在歐洲中心主義話語中,真正的人指的是具備與男性起源相關的品質,即男性代表著所有好的品質,而女性氣質則成為了“壞”品質的代言人,諸如懦弱、被動等,從中凸顯出對女性的偏見。
二、俄語“女性”觀念的語言文化學分析
在語言文化中,成語作為觀念的表征之一,能夠將一個民族的社會性別定型系統進行充分彰顯,比如在俄羅斯,基于男性角色下,相應的伴隨語都是以正面為主,諸如俄語中的時代驕子以及志同道合之人等;而女性的好的、優秀的品質大多數都源自于男性,比如用以形容女人的俄語成語男人般的智慧以及女中豪杰等。不論是在俄語還是在漢語中,對于形容女性的成語以及諺語等,否定含義的詞匯語言遠多于肯定層面的詞匯,比較典型的形象與品質諸如新娘、寡婦以及母親等,而在性格品質方面常用的詞匯為毒辣、放蕩、嘮叨、任性以及災禍等,負面語義色彩凸顯。
(一)女性的負面形象
在語言中,性別失衡狀態存在歷史悠久,而唯一能夠給出的比較客觀的解釋為“父權制社會”,在俄語與漢語中,這一制度直接對這兩個民族的社會觀念等產生了直接影響。比如在俄語中,從教堂的原罪概念中衍生出了“魔鬼”形象,并用以形容女性,而在漢文化中,因宗教的不同使得女性與魔鬼沒有產生直接的關聯性,但是,諸如紅顏禍水等形象與之意思相近,都是將女性,尤其是女性中長相出眾的美女認作的危險與禍害之源。
在社會輿論下,展現出了性別歧視,在俄語的諸多成語中都表現出了女性地位極為低下,經常都處于男性的統治之下,同時,在俄語中,關于女性智力方面的語言,通常都含有諷刺性的語言色彩,認為女性智力要低于男性。從家庭角度出發,在俄語中,對于伴侶的選擇,很大程度上也展現出了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在家庭中沒有話語權,在俄語中諸如在伴侶的選擇上以及婚姻的成功上,形成了一系列的語言詞匯,如同警句忠告一般,如:娶個老婆丑、活到九十九;娶妻在德不在色等。
(二)女性的正面影響
在俄語中,關于女性正面形象的詞匯并不多,而集中表現在母親這一形象上,比如在俄語中將母職認為是女性的天職,母親永遠都是充滿著溫情的,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母親是主要的被歌頌對象的女性群體。在俄羅斯,圣母是保護者,所以關于母親形象的詞匯幾乎不存在女性定型特征,諸如愿意爭吵、嘮叨等。而在漢文化中,后母做為另一種母親的形象,在很多詞匯中都表現出了對這一形象的否定,雖然與事實并非一定相符合,比較經典的諸如最毒莫過后娘心等。
三、總結
綜上,本文針對俄語“女性”觀念的語言文化學進行了研究,在分析觀念與女性觀念內涵的基礎上,以俄語與漢語進行對比,針對其中的女性觀念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主要從俄語中女性的正面與負面形象進行了具體剖析,從中可以看出在俄語中”女性“觀念的相關語言詞匯大部分都具有著貶義甚至諷刺的色彩,唯獨母親這一女性形象除外,這也更好的揭示了俄羅斯民族文化與宗教信仰,進而將獨屬于這一民族的語言世界圖景進行了展現,為更好的走進俄羅斯人民的內心世界提供了途徑,同時也能夠為更好的了解俄語文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春紅.“女性”觀念在俄漢成語中的語言文化學特點[J].文教資料,2015,08:45-46.
[2]李艷春,鄧麗娟.“мужчина”的俄漢語言釋義對比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5,10:52-56.
[3]曹越明.社會性別與語言文化——俄語語言世界圖景中的男女形象[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