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俟杲
大眾獎如何代表大眾
文/萬俟杲


金雞百花獎頒獎現場
今年的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把最佳男女主角和配角的若干獎項集中頒給了被認為是“流量擔當”“顏值最佳”的那幾位候選人,而“落選”的則是被公認為演技爆棚的實力派,其中不少還是“影帝影后”級別的業界“大咖”。這種現象,雖然在最近幾年百花獎評選中已不鮮見,但是今年,這種小鮮肉壓倒老戲骨、人氣偶像派完勝實力演技派的局面,前所未有,令許多觀眾再也無法直視,也無法無視。于是,為落選者鳴不平、質疑百花獎的文章、網帖紛紛出籠,一時引發不小轟動,比之前屢次“雙黃蛋”事件引起的輿論潮,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有人認為,與其說這次百花獎的相關評選結果是“引發爭議”,不如說是“一致反對”,因為絕大多數人所持的態度是吐槽和質疑。
眾所周知,百花獎創辦于1962年,因完全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所以它與代表“專家意見”的金雞獎截然不同,它從誕生那天起就是一個“觀眾選擇獎”,代表的是廣大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它也是歷史最悠久和最有群眾基礎的國內主流電影獎項。
然而,就是這個以“大眾評選”為特色的百花獎,如今卻評出了廣受“大眾”質疑的獎項,一個號稱代表“民意”的評獎結果卻引發“民意”沸騰,這無疑是一個反常的現象。
由此可見,在這個票房飆高、口碑式微的電影大環境下,如何從制度設計上保證實現百花獎成為真正的“觀眾選擇獎”的宗旨,如何使評選結果最大程度地反映最廣大觀眾的審美情趣,而不是某些粉絲的獨特偏好,以及如何杜絕評獎活動與個別演員、片商共謀互利的可能性,都是值得研究和反思的問題。
爭議的焦點,實際上就集中在眾多獎項中的三項,即最佳男主角獎由馮紹峰捧得,落敗的是馮小剛、黃渤、鄧超;最佳男配角獎被李易峰摘取,張譯、段奕宏、夏雨等成為落選者,最佳女配角獎歸屬楊穎,她戰勝的是姚晨、梁靜、李媛。
平心而論,無論從什么角度去衡量和比較獲獎者和落選者在參選影片中的表現,大多數觀眾大概都很難認同以上的評選結果。其實,這張榜單之所以會引起這么強烈的反響,也就是因為獲獎者和落選者之間的實力過于懸殊,明顯不在一個等量級上。輕量級新手將重量級拳王打翻在地,引人不解和質疑是必然的。
有人說,“百花獎”不是“演技獎”,它純粹是一個觀眾票選出來的“人氣獎”。意思好像是說,你們不用老拿演技說事,觀眾不是專家,沒那么多專業眼光,可能把“小鮮肉”們“投”影帝寶座的粉絲們并不那么在意演技,他們更在乎偶像本身,只要他們出現,只要他們在場,就代表了一切。
雖然誰都知道,那些人氣偶像的高票,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瘋狂追捧他們的粉絲擁躉,“粉絲經濟”造就了一大批忠實而熱情高漲的“選民”,這是令偶像們在通過大眾票選的評獎活動中頻頻勝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或許覺得馮小剛在《老炮兒》里的演技絕對蓋過李易峰,但你未必愿意專門去網站為馮小剛投一票,或者在影院散場時留下來填表——而這些,李易峰的擁護者們一定愿意做,樂于做,甚至還會發動身邊人一起做。
這是否也能從一個側面來解釋,為什么李易峰們可以在百花獎評選中戰勝馮小剛們?
這里面當然又涉及兩方面問題:一是百花獎自身的制度設計問題,即如何通過提高參與投票者的平均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指標,使投票結果更趨于理性,更接近廣大觀眾的真實感受。一是觀眾方面的問題,那些批評百花獎評選結果的觀眾,很多并未參與投票。于是乎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尷尬局面:一方面自己放棄民主權利,一方面又批評別人的票選結果不合我意。別人會說,你既然關心評選結果,為什么不投出你神圣的一票呢?

馮紹峰憑《狼圖騰》獲百花獎影帝桂冠

楊穎憑《尋龍訣》獲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

李易峰憑《老炮兒》獲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其實把“大眾投票”結果并未完全代表“大眾”的原因簡單地歸咎為粉絲力量也顯得有些偏頗。
有評論認為,問題的本質是新世紀以來,觀眾的選擇之所以距離專業越來越遠,并不只是觀眾的問題。代表全民審美風向標的大眾化電影評獎結果,折射的是社會平均審美能力。為什么觀眾越來越輕內涵、重外表?為什么觀眾越來越不在乎專業程度?為什么觀眾寧愿為顏值埋單?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電影圈里的專業人士在普通觀眾中越來越不能發揮專業指引作用;學校審美教育的課時總是受“主課”擠壓甚至剝奪;財經大佬們熱衷影視投資、文化產業甚至吃齋念佛,但卻早已放棄自身審美修煉;內容產業只注重點擊率和流量……凡此種種,都是今天觀眾的審美力嚴重下降的社會原因。
一個現代電影獎項評選結果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乃至權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是否有一套能服務于評獎宗旨的科學而嚴密的程序,以及這套程序是否能得到嚴格而有效的執行。

最佳導演:《尋龍訣》烏爾善

最佳影片:《烈日灼心》曹保平

最佳男主角:《狼圖騰》馮紹峰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大眾電影百花獎的評選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簡單說來就是:
第一步,先由100位骨干影院經理,在票房超過500萬元或電視播出達3000萬人次的影片中,投票產生出10部候選影片,所有單項獎候選名單均在這10部影片范圍內產生。
第二步,這10部候選影片公布后,即進入觀眾投票階段,根據統計結果評選出最佳電影提名獎5部、單項提名獎各5名。在電影節頒獎典禮之前,先舉行提名獎頒獎典禮。
第三步,組委會分三次從來自全國的所有投票觀眾中抽取百余位幸運觀眾,在組委會平衡地區、行業、性別、年齡等因素后,最終確定101名觀眾評委組成終評委員會。他們將在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對10部候選影片進行集中觀摩和討論,并在現場直播的百花獎頒獎典禮現場,以按表決器的方式當場投票,決定各獎項的歸屬。
對于這個評選程序,業界一直存在質疑。比如至關重要的產生十大候選影片的第一道選片大關,由作為電影消費終端運營者的影院經理來把持,是否合適?對影片藝術性、觀賞性、思想性的把握,他們真的比別人有優勢嗎?無法入他們法眼的影片就只能無緣于百花獎嗎?
另外,影院經理常常是片方的公關對象,十大院線幾乎都由電影公司或與電影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媒體控股,也有與電影公司同屬一家集團……身陷這種半個“當事人”的身份,影院經理們又如何能保證其選片的公正性?
還有不少評論認為,擔任“終評委”的101位幸運觀眾,從產生方式到具體名單,都不夠透明,而這101人卻手握大權,他們的一人一票,代表的是電視機前千萬觀眾的選擇。這里可能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這101位隨機抽取的幸運觀眾是否具有足夠精確的代表性?或者說由他們代表幾千萬觀眾投票,這件事本身是否科學?另外由于這些“觀眾代表”不是被觀眾選出來的,而是由組委會“抽選”出來并加以篩選的,這101位評委名單的確定,有不小的人為操弄從而影響評選結果的空間。
對此,中國影協副秘書長孫崇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保證評選的公平公正,他們對101名現場評委總是反復強調,要審慎對待評選工作,要帶著對中國電影負責的態度和使命感觀摩影片,參與評選。在觀影過程中,組委會還向評委們傳達了評選的“32字方針”——六親不認,只認作品;八面來風,自己掌舵;不抱成見,從善如流;充分協商,顧全大局。
盡管引發輿論熱議的網帖《直擊百花獎黑幕》說的并非事實,但這一事件還是觸動了百花獎評選改革的神經。
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以及價值觀的日趨多元化,當初制定的評獎辦法已經明顯滯后。如何進行評選改革,讓百花獎的評選順應時代發展,更趨合理,更具公信力,讓廣大觀眾滿足,讓他們覺得百花獎的評選結果代表了他們的心聲,孫崇磊說,這已經成為擺在組委會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孫崇磊介紹說,10部候選影片產生后,在中國文藝網、智慧文藝網官網上進行投票,同時在全國30多個省的40多個城市的100家影院設置投票箱,雙管齊下,今年的線下紙質選票和線上電子選票累計產生了2600多萬張。
在網絡投票環節,盡管組委會近年來致力于通過提高技術手段規避刷票行為,但也不能百分之百地杜絕,只能對特別明顯的作弊行為進行規避。而在影院的投票環境中,也會出現一些粉絲偷拿大量選票行為,給評選工作帶來諸多困擾。
“除了前期投票環節困難重重,現場評委的選拔工作也存在不少障礙。”孫崇磊說,最終決定獎項歸屬的101位現場評委,除從電影節舉辦地唐山通過電視海選層層選拔產生25名本地評委外,其他76名是從網絡投票中分三批隨機抽取的,在抽取后,組委會需要通過電話一一聯系、落實。“很多被抽中的人電話打不通,一些好不容易接通電話的人還對我們的工作人員說:‘是騙子吧?’,然后掛斷電話。”

最佳男主角:《狼圖騰》馮紹峰;最佳女主角:《老炮兒》許晴。
在艱難確定現場評委名單后,組委會還將面臨評委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我們需要評委們在評選過程中摒棄個人喜好,根據作品投票。但如何讓評委能夠完全做到這些,也是我們面臨的難題。”
面對百花獎評選中的歷史弊端和現實困難,孫崇磊認為必須堅持改革:
首先要使評選過程更加透明,包括大眾評委的完整名單、初選入圍影片的具體票數,以及可以在終評階段進行實名投票等。其次,要加強評選過程的監督和記錄,所有環節必須有視頻錄像和數據記錄,只有做到一絲不茍的監督,評選程序才可能得到正確有效的執行;第三,要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將粉絲觀眾與普通觀眾科學地劃分比例,適當提高中年觀眾的比例,使評委構成更加體現群眾性和代表性。另外,還應該對大眾評委適當予以電影鑒賞力方面的培訓,有效提高每一張選票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