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立華 楊茵茵
五常法在心血管內科急救藥械管理中的應用
聶立華 楊茵茵
目的 探討五常法在心血管內科急救藥械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建立心血管內科急救藥械五常法質量管理小組,分析急救藥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用五常法即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進行管理。結果 急救藥械完好率由90.4%上升為100%,護理人員急救知識掌握率由85.3%上升為92.1%,患者滿意率由89.8%上升為97.2%。結論 應用五常法對心血管內科急救藥械進行管理,規范病區環境,提高護理人員的急救技能和綜合素質,保證急救藥械的質量與安全,減少醫療藥械的不良事件,減少醫療糾紛。
五常法;心血管內科;急救器械;管理
心血管內科的危重患者多、發病急驟,病情變化快,若搶救不及時,易出現呼吸心臟驟停,而急救藥械的及時使用對縮短急救時間,挽救患者生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五常法又稱5S,即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1],是一種改善環境、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管理方法。急救藥械的高質量管理是保證臨床搶救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措施[2]。我科應用五常法對心血管內科急救藥械進行規范化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科設有45張床位;護士長1人、護士18人;擁有搶救車1臺、簡易呼吸氣囊2個、多功能監護儀11臺、有創測壓模塊及導聯線3套、心電圖機1臺、除顫起搏儀1臺、臨時起搏器1臺、微量泵15臺、輸液泵5臺,電動腳踏吸引器1臺、中心吸引器6臺。
1.2方法
護士長建立心血管內科急救藥械五常法質量管理小組,根據護理部制定的急救藥械質量考核評分標準,對急救藥械進行全面檢查,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急救藥械放置不統一;(2)急救藥械品種、規格不統一、標識不清晰;(3)用后未及時處置、補充,出現故障未及時維修;(4)班班清點交接耗時、效率低;(5)護理人員對急救藥械管理及急救知識掌握欠缺。急救藥械的質量保證及護理人員對藥械知識掌握情況直接影響搶救效果[3]。五常法質量管理小組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制定實施計劃、目標及評價標準,專人管理急救藥械,1名護理人員負責搶救儀器、設備的管理,1名護理人員負責搶救藥品的管理。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利用晨會結合微信平臺進行培訓,內容包括:五常法相關理論知識、急救儀器的操作技能、突發故障的應急預案、急救藥品的相關藥理知識。激發全科護理人員參與五常法管理的積極性。
1.3五常法的應用
1.3.1常組織 通過對心血管內科急救藥械的全面檢查,整理,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評定標準,發生異常或故障的急救儀器設備,及時與設備科聯系維修,如設備科無法維修,則報科主任批準后報廢。性能完好的急救儀器、設備進行分類、編號、粘貼條形碼,建立急救儀器、設備檔案。急救藥品、物品根據護理部統一的標準再結合心血管內科特點固定品種、規格、基數,集中放置予急救車內實行封條、分層管理。
1.3.2常整頓 急救藥械定點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檢查維修,定期消毒及滅菌,標識清晰,班班交接記錄,保證其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根據急救藥械的使用頻率劃分區域進行分層管理。心電圖機、除顫起搏儀放置重癥病房;多功能監護儀、微量泵、輸液泵、中心吸引器在重癥病房每床位固定1臺;臨時起搏器專人管理;其余急救儀器固定放置在病區中間的庫房,并按規劃好的位置擺放整齊;急救車放置護士站靠病房側。急救車采用封條,分層管理,將平面示意圖過塑后粘貼于急救車表面。上層為急救藥品,急救藥品的品種、基數按使用頻率由近到遠放置,藥品原盒包裝,按失效期的遠近由左向右依次放置,取用時先從右側開始;中層為輸液裝置、注射器;下層為急救物品,實行分類塑料箱集中管理,如氣管插管的組合箱,吸氧組合箱、穿刺包等,使急救藥品、物品放置整齊有序,一目了然,縮短了取用搶救物品的時間,為患者贏得了生存的希望。
1.3.3常清潔 急救儀器、設備每天由保潔員用清水擦拭表面灰塵,每次使用后由責任護士或質控護士及時督促保潔員清潔、消毒、滅菌,儀器導線整理有序,分類固定,及時歸還原位。夜間出現故障又無法及時修理的急救儀器,掛上醒目的“儀器故障”標志,并拍照在微信群通知全科護理人員做好交接班,白天及時聯系設備科維修,做好維修、接收登記。急救車使用后,質控護士要做好檢查、消毒、滅菌工作,及時清點和補充,保證急救藥品、物品的基數[4],雙人核對無誤后粘貼好封條,并注明時間。護士長督促檢查工作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1.3.4常規范 將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制度化、規范化,進一步提高急救藥械的管理質量。建立健全的急救藥械的管理制度及質控標準,每臺急救儀器在右手邊顯著位置懸掛操作流程圖及維護注意事項,急救藥械原則上不外借,如有特殊情況需外借要認真做好登記及交接。專人負責檢查急救儀器、設備的性能、規定維護、充電時間,除顫儀每天1次,其余每周1次。醫院設備科及廠家技術人員定期6個月對急救儀器、設備進行校準、維護。常規范的管理技巧為視覺管理和透明度[5],建立急救車交接本、使用登記本,藥品近效期登記本。急救車質控護士每班檢查封條是否完好,如果封條完好就不再查看急救車內物品,從而縮短檢查核對時間;定期每月拆開封條檢查1次,負責檢查各種藥品、物品的完好性及失效期,失效期不足3個月的與藥房、物資中心進行兌換[6-8],不足6個月的在交接登記本上做紅色醒目的“★”標識,高危藥品在外盒右側粘貼黃色專用警示標識。護理部、督導、護士長做好督促檢查工作,根據評分標準進行考核,進一步強化護理人員的急救意識和管理成果。

表1 實施五常法前后比較(%)
1.3.5常自律 提高護理人員的素養,養成規范認真的良好習慣。護理人員把五常法的理念滲透到日常工作的每個細節中,在工作中要互相幫助、互相提醒,經常自查,堅持每天上班1 min、下班5 min檢查、回顧五常法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護理安全。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五常法管理后,急救藥械完好率、護理人員急救知識掌握率及患者滿意率高于實施前,管理前后比較見表1。
3.1規范了病區環境
通過五常法的視覺管理和物品定置管理,急救藥械分類明確,擺放更加整齊、有序、規范、科學,標識更加清楚統一,給患者及醫務人員提供了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
3.2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醫療安全
實施五常法管理后,有專人管理急救藥械,急救藥械的種類、數量、放置位置有章可循,護理人員對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能有條不紊地投入到搶救中,更加迅速、準確地拿取急救藥械,節省了人力、物力,使用后及時得到維護和補充,確保了急救藥械的完好率,保障了患者安全,提升了搶救患者的質量。
3.3提高了自律
五常法具有督導性,調動了護理人員參與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同時督促了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新理論知識、新技能操作,不斷思考與創新,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護士既是執行者,又是管理者,心血管內科急救物品、藥品、儀器設備種類繁多、數量大,五常法的實施不僅規范了病區環境,保證了急救藥械的質量與安全,而且減少醫療藥械的不良事件,減少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1] 趙小玲. “五常法”在病區管理中的應用[J]. 黑龍江醫學,2013,37(12):1255-1256.
[2] 朱祝華,曹茂堂. 臨床搶救藥品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時珍國醫國藥,2007,18(5):1269.
[3] 陳保云,嚴藝. 改進搶救車急救藥品管理方法的體會[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8):2927-2928.
[4] 張玉琴,嚴建芳.“五常法”在科室常用藥品管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3): 1024,1026.
[5] 盧少萍,鐘華蓀,李華. 環境品質的“五常法”管理[J]. 南方護理學報,2003,10(2):75-76.
[6] 陳平朵,鐘桂芳.手術室搶救藥品管理方法的改進[J]. 中國藥業,2009,18(6):53-54.
[7] 陶尤琴,劉群. 肝膽外科急救藥品管理方法的改進[J]. 北方藥學,2011,8(6):81-82.
[8] 肖冬梅. 臨床搶救藥品管理現狀分析[J]. 吉林醫學,2011,32(9):1868.
Using 5S Methods for Drugs and Instruments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NIE Lihua YANG Yiny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Affiliated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5S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Methods Established the 5S qualitymanagement team of cardiovascular emergency,to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and applied 5S that are often organized,often rectified,often cleaned,often standardized and often self-disciplined to manage them. Results The rate of intactness was increased from 90.4% to 100%,the rate of first aid knowledge was increased from 85.3% to 92.1%,and the rate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increased from 89.8% to 97.2%. Conclus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emergency,5S standardized the ward environment,improve nurse first aid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mergency treatment,reduce adverse events of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reduce medical disputes.
5S,Cardiovascular,Emergency,Management
R47
A
1674-9316(2016)18-0188-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8.122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心內科,福建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