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項
中藥與西藥所致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對比分析
張 項
目的 探討中藥與西藥所致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對比分析。方法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青島市市立醫院就醫的110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病因,將其分為中藥組(46例)和西藥組(64例)。采集所有患者空腹血液標本,檢測其丙氨酸轉氨酶(ALT)、谷氨酰轉移酶(GGT)、總膽紅素(TBIL)水平,同時統計兩組患者用藥情況以及肝臟損傷程度。結果 中藥組患者均為口服給藥,而西藥組64例患者中,口服18例,靜脈給藥46例;中藥組中,使用消核片患者例數最多,而西藥組中,使用抗結核藥物患者例數最多;中藥組中患者的ALT水平顯著高于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藥組患者重度肝損傷比例明顯高于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西藥與中藥在導致肝損傷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中藥引起的肝損傷比西藥引起的肝損傷更嚴重。
中藥;西藥;藥物性肝損傷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醫的110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病因,將其分為中藥組(46例)和西藥組(64例)。中藥組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齡(40±13)歲,服用損傷肝臟的藥物時間為(28±18)d;西藥組患者中,男32例,女32例,平均年齡(40±18)歲,服用損傷肝臟的藥物時間為(23±17)d。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炎或病毒性肝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空腹血液標本,檢測其丙氨酸轉氨酶(ALT)、谷氨酰轉移酶(GGT)、總膽紅素(TBIL)水平,同時統計兩組患者用藥情況以及肝臟損傷程度。檢驗工作由本院檢驗科高年資檢驗技師完成。檢測儀器為西門子ADVIA1800,檢測試劑由寧波普瑞柏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藥物性肝臟損傷程度判斷標準 ALT正常范圍
為0~45 U/L;TBIL正常范圍是5.1~28 μmol/L;GGT正常范圍是0~50 U/L[7]。藥物性肝臟損傷程度劃分[8]:輕度損傷:ALT高于正常范圍,TBIL<42.8 μmol/L;中度損傷:ALT高于正常范圍,TBIL≥42.8 μmol/L;重度損傷:ALT高于正常范圍,TBIL≥42.8 μmol/L,且患者需要住院治療。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用藥情況比較 中藥組患者均為口服給藥,而西藥組64例患者中,口服18例,靜脈給藥46例;中藥組中,使用消核片患者例數最多,而西藥組中,使用抗結核藥物患者例數最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情況比較[例(%)]
2.2肝功能比較 中藥組中患者的ALT水平顯著高于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GGT、TBIL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比較±s)
組別 例數 ALT(U/L) GGT(U/L) TBIL(μmol/L)西藥組 64 347±210 498±247 72±33中藥組 46 579±224 586±266 87±48 t值 5.5637 1.7796 1.8971 P值 <0.0001 0.0779 0.0605
2.3肝損傷程度比較 中藥組患者重度肝損傷比例明顯高于西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肝損傷程度比較[例(%)]
近年來,肝臟損傷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9],相關研究認為,相當一部分肝損傷是由藥物引起[10]。因此,臨床醫師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通過選擇合適藥物或者通過控制藥物劑量以降低患者發生嚴重藥物性肝損傷的風險或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11]。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與西藥引起的肝臟損傷相比,中藥不易引起肝臟損傷,且中藥引起的肝損傷程度比西藥程度輕。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中藥引起肝臟損傷的病例見諸報端,中藥引起的肝臟損傷已引起了臨床的高度重視。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藥組中患者的ALT水平顯著高于西藥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藥組患者肝功能損傷更為嚴重;中藥與西藥引起肝臟損傷嚴重程度方面比較,中藥組患者重度肝損傷比例明顯高于西藥組,說明中藥對于肝臟的損傷程度更嚴重,這與馬葵芬等[12]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顯示,中藥組消核片引起肝損傷的患者比例最高,黃芩、柴胡引起的肝損傷病例數也較多,臨床醫師在選藥時應加以注意。雖然,諸如克銀丸、何首烏以及牡丹皮等引起的肝損傷病例數相對較少,但其也能對肝臟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臨床醫師選擇此類藥物時也應該予以重視[13-14]。西藥組中,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肝損傷病例數最多,提示抗結核藥物易造成患者肝臟受損。臨床研究表明,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大,長期服用會嚴重損傷患者肝臟,因此,在使用該類藥物時,應該嚴格控制劑量,如果治療允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14]。西藥組中苯胺類藥物引起肝損傷的病例數目僅低于抗結核藥物,所占比例達14.1%,楊雪迎等[15]的研究結果表明,苯胺類藥物會引起嚴重的肝損傷,此類藥物引起的肝損傷不容忽視,臨床醫師選擇該類藥物時應加以注意。阿莫西林、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藥物雖然對肝臟損傷程度較小[16],但也有一定的肝損傷作用,因此臨床醫師為患者選用這些藥物時也不能濫用。肝臟正常情況下能夠及時轉化和清除藥物,據吳永強等[17]研究結果提示,藥物性肝損傷通過兩個機制形成,一方面損傷肝臟類藥物在肝臟內淤積加大了肝臟的負擔,另一方面損傷肝臟類藥物的毒性物質淤積在肝臟影響肝臟正常代謝功能,導致肝臟受到不同程度損傷。
綜上所述,藥物對肝臟的損傷作用是客觀存在的,中藥和西藥均能引起肝臟損傷。中藥引起的肝損傷較西藥嚴重,臨床醫師應結合患者疾病特點以及治療狀況合理選用藥物,盡量避免選用對肝臟損傷嚴重的藥物,如必須選用,也應該嚴格控制劑量,從而降低患者肝臟受損程度。
[1] 朱云,李永綱,王葽,等.595例中藥導致肝損傷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1):44-48.
[2] 呂曉梅,馬麗杰.中藥治療急性肝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6,25(2):170-174.
[3] 傅琪琳,胡義揚,黃甫,等.健脾活血方抗酒精性肝損傷脂質過氧化主效應中藥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3):186-191.
[4] 王鳳云,劉果,張引強,等.清利活血健脾中藥復方對慢性免疫性肝損傷模型小鼠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7):2129-2131.
[5] 李光超,車念聰,耿建國,等.基于“肝腎同源”探討DN大鼠肝中TGF-β1、Smad-4、α-SMA和PDGF在中藥治療前后的變化[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20(4):459-461.
[6] 高麗,李世明,史哲,等.GSTA1/GSTM3基因多態性與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7):585-589.
[7] 劉奉鳳,陳耀凱.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4,43(19):2512-2514.
[8] Devarbhavi H,Karanth D,Prasanna KS,et al.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with hypersensitivity features has a better outcome: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of 39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Hepatology,2011,54(4):1344-1350.
[9] 高雅,鐘明利,鐘家良,等.狗肝菜多糖對抗結核藥物致肝損傷的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1(6):953-956.
[10] 尹連紅,于浩,彭金詠.四氯化碳誘導肝損傷的分子機制及中藥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5,32(9):1147-1155.
[11] 朱云,劉樹紅,王伽伯,等.何首烏及其制劑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35(12):1442-1447.
[12] 馬葵芬,謝先吉,劉瑩,等.細胞色素P450酶基因多態性及其介導的藥物性肝損傷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3,27(5):889-892.
[13] 史哲,賀蕾,高麗,等.UGT2B7基因多態性與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4,39(11):856-860.
[14] 周軍,朱靈,曹海軍,等.藥物性肝損傷與免疫性肝損傷肝組織中lncRNA表達譜的差異分析[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5,31(2): 313-318.
[15] 楊雪迎,李艷,李哲明,等.護肝藥物預防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傷的作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3):2194-2196.
[16] 胡俊,余永強,錢銀峰,等.兒童朗格罕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肝臟損傷的MRI表現及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34(7): 1127-1131.
[17] 吳永強,梁龍,石桂秀.CD38蛋白下調炎癥因子的表達減輕脂多糖聯合D-氨基半乳糖誘導的急性肝臟損傷[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4,30(10):1009-1012.
R595.3;R575[1],相關臨床專家認為,約25%急性肝衰竭和40%肝炎患者是由中西藥物導致的[2]。在對患者用藥時,如果患者出現過敏現象或藥物對肝臟造成損傷,易出現藥物性肝病[3]。由于藥物性肝病初期臨床表現并不明顯[4],易造成誤診,而且這種病的潛伏期較長[5],醫護人員不易察覺,會嚴重影響患者預后[6]。本研究就中藥與西藥所致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進行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26近年來,藥物所致肝損傷在中國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青島市市立醫院,山東青島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