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艦
磁共振成像在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中的臨床價值
徐 艦
目的 探討磁共振成像(MRI)在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收治的120例膝關節損傷患者(128個膝關節)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國Siemens 1.5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儀進行檢查,觀察韌帶損傷的MRI征象及準確率。結果 將關節鏡檢查結果作為判斷的金標準,MRI診斷MCL的準確率為92.2%(83/90);MRI診斷LCL損傷準確率為85.7%(12/14);MRI診斷ACL的準確率為90.0%(9/10);MRI診斷PCL損傷的準確率為100.0%(14/14);半月板損傷、關節積液MRI診斷結果與關節鏡檢查結果符合率均為100.0%。結論 MRI多方位掃描序列成像在膝關節損傷的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可有效觀察到病變組織學及病理學特點,能夠準確對損傷程度進行評估,且具有無創性。
膝關節損傷;核磁共振成像;關節鏡
膝關節是人體內一個屈曲關節,結構較復雜,可承受強力杠桿作用,極易受損。膝關節損傷存在多種類型,主要為急性創傷性滑膜炎、骨質受損、半月板受損、前后交叉韌帶撕裂等,其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1]。膝關節受到損患者在接受檢查時,往往采用X線、CT等影像學方式,但當關節內或關節周圍韌帶、軟骨遭受到損傷后,需行磁共振成像(MRI)檢查[2]。MRI可通過多個平面完成影像檢查,能獲得矢狀面、冠狀面的影像。本研究就MRI在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中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關節損傷患者(128個膝關節)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齡16~74歲,平均(41±5)歲。在所選的128個膝關節中,左膝關節受損56個,右膝關節受損72個,雙側同時受損8例。患者均曾受過外傷,主要臨床表現為患側膝關節出現一定腫痛感、正常活動受到一定限制性、關節發生絞索等。
1.2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國Siemens 1.5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儀進行檢查。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采用膝關節專用線圈緩慢輕度外旋患側膝關節,以沙袋予以局部固定,進行矢、冠、軸多個方位掃描檢查。掃描主要參數為:T1WITR 450 ms,TE 18 ms;T2WI/SPIR序列:TR 4000 ms,TE 60 ms;PDW/SPIR序列:TR 3000 ms,TE 30 ms;層厚設定為3 mm,層間距設定為0.4 mm,矩陣為256×512,視野設定為190 mm,激勵次數為2~3次。
1.3內側副韌帶(MCL)、外側副韌帶(LCL)損傷分級[3]經MRI檢查分成3級,Ⅰ級:側副韌帶形態無變化,皮下平行與淺層側副韌帶間形成抑脂T2WI稍高信號影,顯示損傷處存在水腫癥狀及出血灶;Ⅱ級:側副韌帶上有的肌纖維存在撕裂癥狀,韌帶形成的高信號灶并無明顯規則性,其與周圍脂肪并無顯著界線;Ⅲ級:側副韌帶上有明顯撕裂、斷裂、出血現象,觀測到側副韌帶存在連續性中斷或顯著縮減,形態無顯著規整性,T1WI、抑脂T2WI上顯示出彌漫性高信號,無正常形態。
2.1MRI表現 對選取的120例患者進行MRI檢查,患者共有128個膝關節受損,其中側副韌帶出現損傷患者104條,LCL發生損傷14條,MCL發生損傷90條,具體損傷程度見表1。24個膝關節發生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ACL)撕裂10條,后交叉韌帶(PCL)撕裂14條,見表2。在120例患者中,出現關節腔積液、積血98例,占81.7%;髕韌帶損傷6例,其中部分撕裂4條,完全撕裂2條,占5.0%;半月板損傷116例,占96.7%,其中內側半月板損傷102例;脛骨髁間隆起處前交叉韌帶撕脫骨折24例,占20.0%,后交叉6例,占5.0%,脛骨平臺骨折22例,占18.3%;關節周圍軟組織存在挫傷36例,占30.0%。

表1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程度分析(條)

表2 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程度分析(條)
2.2MRI、關節鏡結果比較 將關節鏡檢查結果作為判斷的金標準,其中7例發生MCL的患者經MRI檢查,其結果與關節鏡結果無相符性,MRI診斷MCL的準確率為92.2%(83/90);LCL損傷患者中2例的MRI結果與關節鏡結果無相符性,MRI診斷外側副韌帶損傷準確率為85.7%(12/14);ACL損傷患者中1例經MRI檢測的結果與關節鏡無相符性,MRI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準確率為90.0%(9/10);PCL損傷患者中經MRI檢測的結果與關節鏡均相符,MRI診斷后交叉韌帶損傷的準確率為100.0%(14/14);半月板損傷、關節積液MRI診斷結果與關節鏡檢查結果符合率均為100.0%。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因骨質疏松癥、交通事故等導致的膝關節受損的發生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因膝關節所承受力量較強,若患者遭受剪力作用,極易損傷膝關節,從而產生關節軟骨受損、韌帶受損等癥狀。膝關節受損極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局部疼痛、腫脹等病癥,周圍肌肉可能出現保護性痙攣,使患者無法正常生活工作。因此,對于膝關節受損應盡早進行診治[4]。
MRI在膝關節損傷的診斷中具有較為明顯優勢,主要表現為:①MRI可通過各種參數及機器脈沖順序,顯著提升圖像的顯像對比度,T1WI信號對于顯現關節解剖結構具有明顯促進作用,T1WI、T2WI信號可顯示關節損傷程度;②可有效分辨患者骨挫傷、骨髓水腫、隱匿性骨折及肌肉、肌腱、軟組織骨折、半月板及韌帶撕裂情況,能夠直接顯示軟骨、肌肉、韌帶、半月板等組織結構,且可明確反映韌帶損傷部位、形態及程度;③通過APIR抑制骨髓內脂肪高信號,對于骨與骨髓病變存在有效診斷作用;④多方位成像,患者處于不移動狀態時,對磁場合理調節能夠自由選擇對應剖面,不同方位均可通過矢狀面、冠狀面、橫斷面、斜位完成斷層掃描,對于病灶部位可進行有效的立體觀察,在其他成像技術無法接近或難以接近的位置均可獲得圖像資料;⑤MRI在檢查過程中具有無創性,安全性較高[5]。
MRI診斷韌帶損傷:韌帶未損傷時,MRI表現信號屬于低信號,當韌帶受損后,其信號會出現一定變化,其中當韌帶部分撕裂時,產生的信號為條狀高信號灶,其纖維素具有完整連續性;當韌帶完全撕裂時,其信號出現T2WI斷段間隙,屬于高信號,信號較為混雜,因受損程度變化,其形態走向發生顯著變化或出現扭曲,外形明顯增粗。采用MRI對患者韌帶損傷進行診斷,可判斷韌帶損傷部位與受損程度[6]。
MRI診斷骨質變化:經X線、CT檢查無法確定骨挫傷或骨小梁發生的細微斷裂時,經MRI檢查可得到對比度及分辨率較高的圖像,此方法可敏感檢測到骨髓內改變,對于患者膝關節損傷在早期發生骨髓組織異常病理改變及病變情況的準確診斷具有明顯促進作用。骨質變化后,MRI檢查信號為骨髓內和干骺段出現網絡狀異常,T1WI為低信號,其邊界模糊,內部產生小片狀高信號影,T2WI產生等高信號。STIR產生高信號,能夠觀察到輕微出血癥狀及水腫[7]。
MRI診斷半月板、關節腔積液:正常膝關節半月板經MRI檢查顯示為低信號,形態顯像較清晰,當半月板損傷時,由于滲液進入撕裂位置,MRI各序列具有高或等信號,能夠觀察到半月板損傷實際范圍、形態與病變程度;關節腔積液經MRI檢查T1WI顯示低信號,T2WI顯示高信號,能夠觀察到積液位置及量的動態改變情況,有的患者還會觀察到積液出現的分層[8]。
MRI診斷MCL、LCL損傷:MRI可通過冠狀位、橫軸位圖像對MCL、LCL進行良好顯現,得到最為理想的成像序列為脂肪抑制T2WI序列,經冠狀位、橫軸位顯示MCL、LCL均呈現低信號。MCL由于具有一定薄弱性,易遭受損傷,而LCL受傷的概率較低,通常與外傷產生位置及遭受損傷方式存在一定關系,發生MCL撕裂的位置大部分集中于股骨側、脛骨側,通常關節平面發生撕裂概率較低。MCL損傷通常會合并出現關節囊、內側半月板撕裂,Ⅲ級損傷往往出現前、后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損傷、骨挫傷等。LCL因與關節囊間存在胭肌腱和疏松組織,與半月板并無相連性,因此關節囊、外側半月板通常并無LCL損傷[9]。
MRI診斷ACL、PCL損傷:MRI可通過矢狀位圖像檢測到前后交叉韌帶情況,T1WI、T2WI序列均呈現低信號。ACL為最易損傷的一種韌帶,大部分出現于韌帶中段,且完全撕裂概率較高。對部分性ACL撕裂進行診斷存在一定難度,因部分撕裂時ACL并無較大撕裂口,通常無松弛狀韌帶,ACL經MRI檢查往往在韌帶內的局灶處形成異常信號,具有較為正常的形態特點,有的纖維則為彎曲狀或為波浪狀。PCL與ACL相比,較為粗大,損傷概率明顯降低,股骨遠端肌腱附著處及韌帶中段位置易發生PCL撕裂[10]。
綜上所述,MRI多方位掃描序列成像在膝關節損傷的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可有效觀察到病變組織學及病理學特點,能夠準確對損傷程度進行評估,且具有無創性。
[1] 林偉.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91-92.
[2] 王雷.探討膝關節損傷患者在低場核磁共振的診斷評價[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2(z2):59-60.
[3] 李靜.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中的診斷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5):103.
[4] 楊揚.淺析核磁共振檢查在診斷膝關節損傷方面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5,8(15):32-33.
[5] 張剛.高場核磁共振系統膝關節成像技術及臨床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1):106-107.
[6] 莫昌期,區俊興,陳偉,等.磁共振常規序列及DWI對膝關節骨挫傷的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2):258-260.
[7] 李波,駱殿存,劉志敏.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101-102.
[8] 郭錫城,高峰,王莉,等.膝關節損傷患者在核磁共振的診斷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3,11(21):114-115.
[9] 劉增明.膝關節損傷核磁共振成像診斷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3,9(3):33-36.
[10] 趙瀟乾.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求醫問藥,2013,11(7):172-173.
R445.2;R684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74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遼寧沈陽 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