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磊 陳立 宋國梁
國內外生物產業及園區發展現狀分析
文 吳磊 陳立 宋國梁
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升溫的生物經濟發展主要呈現出四個特點。
國外生物產業發展現狀
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場從工業革命轉變到生物技術世紀的偉大變革之中,變革的核心推動力是生物產業的發展。許多國家已充分認識到生物產業對于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重大影響,紛紛出臺相關鼓勵政策促進本國生物產業的發展,意圖搶占“生物經濟”制高點。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升溫的生物經濟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高速持續增長。21世紀以來,生物產業一直保持高速持續增長,即使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其增速也一直高于同期全球經濟增速,年平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5%—30%之間,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生物產業的市場總值增加了50多倍。據IMS Health公司預測,2016年全球生物產業產值將達1.6萬億美元。
集聚發展態勢。目前,全球生物產業呈現集聚發展態勢,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中國等地區。在生物醫藥領域,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占據主導地位,美國位居榜首,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6.1%;歐洲生物醫藥產業總體上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7.4%;日本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1.2%;印度的生物醫藥產值則以將以年均14%—17%的速度迅猛增長,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逐年提高。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分布如圖所示。

△ 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分布示意圖

投入逐年增長。生物產業是長周期、高風險、高投入型產業,從研發到試制再到生產的一系列環節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為支持本國(或地區)生物產業發展,各國(或地區)近年來逐步加大了對生物產業的投資力度。如截至2015年,美國創新藥物研發投入已連續增長33年;日本政府對生命科技的研發投入每年都有大幅提升;我國臺灣地區“財政”從2010年起,每年拿出100億元UAN新臺幣,發展生命科技。另外,生物產業高回報的特點也日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主體投資于該領域。例如摩托羅拉公司進行生物芯片的研發,微軟公司、杜邦公司等都設立了生命科技研究院,日本三菱化工公司每年投入5000萬美元用于生命科技研究開發等。
基因生物產業日益成為新的發展重點。生物產業眾多細分領域中,生物醫藥仍將是發展最為強勁的領域之一。生物醫藥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基因工程藥物所占市場份額在逐年增加,2015年美國FDA批準的新藥中有一半是基因工程藥物。縱觀全球生物醫藥產業,以小分子藥物為主體的傳統藥藥物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是支撐產業,醫療器械是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方向,但未來十年的生物醫藥領域,以基因工程藥物為代表的基因生物產業將是最閃耀的亮點。基因生物產業是指以基因作為研究對象的生物科學產業,包括:(1)涉及基因改造的基因工程及其對應的基因工程藥物;(2)基因檢測;(3)基因治療。
在生物產業迅猛發展浪潮的推動和政府的引導下,許多發達國家在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逐步發展生物產業聚集區,由此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一批生物產業園應運而生。
美國的生物產業起步較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具備了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和成果儲備,其產業鏈成熟完整,已形成多個發展勢頭良好的產業集群。以生物醫藥領域為例,目前美國已形成波士頓、舊金山、圣地亞哥、北卡三角研究地帶、西雅圖、紐約、費城、洛杉磯、華盛頓一巴爾的摩等九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其中主要有5個著名集聚基地:波士頓的基因城、圣地亞哥的生命科技園、舊金山的生命科技灣、華盛頓的制藥城以及北卡羅來納的研究三角園。
歐洲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生物產業市場,英國、德國、法國、瑞士等主要國家都將生物產業列為優先發展的戰略產業,并通過優化產業布局來促進生物產業的集聚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歐洲目前形成了英國倫敦、德國萊因河上游三角地帶、法國巴黎“基因谷”以及丹麥—瑞典生物谷、挪威挪瓦姆生物醫學科技園等多個生物產業集群。
日本生物產業的發展起步晚于歐美國家,但發展非常迅猛。日本經濟產業省出臺了“產業園區計劃”,積極推進產業園區的建設,形成了包含各種高科技的主題園區18個,而其中11個都是以生命科學為重點的產業園區,如大阪生命科技產業園區、神戶醫藥產業園區和北海道生命科技產業園區等。
印度是生物產業規模較大且發展速度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主要分布于班加羅爾、浦那、海德拉巴、新德里、勒克瑙等地區。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建設了多家生物產業園,如印度勒克瑙生命科技園等。而且,印度的生物外包產業發展成熟,是目前全球重要的制藥合同研發外包(CRO)基地。

△ 美國、英國生物產業基地布局示意
生物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已有30多年的歷史,其間國家和地方出臺了各種法規、政策和規劃以支持生物產業的發展,目前生物產業在我國發展勢頭強勁,具體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特征:

產業持續快速增長。“十二五”以來,一批生命科技重大基礎設施在我國相繼建成,治療性疫苗與抗體、細胞治療、轉基因作物育種、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診斷試劑、超級水稻、聚乳酸等一批創新產品得到推廣應用,產業化項目大幅增加,市場融資、外資利用和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生物產業產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長,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產業初具規模,出現一批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和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品種,我國在生物技術研發、產業培育和市場應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備一定基礎。隨著政府《“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政策利好、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預計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地區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國內的生物產業競爭格局基本成形,產業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一些地區。其中,環渤海地區生物領域人力資源儲備最強,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和教育資源。長三角地區生物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水平最高。珠三角地區醫藥流通體系發達,毗鄰港澳,對外輻射能力強,民營資本比較活躍。中西部生物產業集群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發展特色。
產業集聚度日益提高。我國生物產業區域發展特點進一步凸顯,研發要素進一步向上海、北京等城市集聚,制造環節加速向江蘇、山東和廣東等地集聚,并呈現向園區集聚、向經濟發達地區集聚、向專業智力密集區集聚的產業特點,崛起了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武漢光谷生物城等一批極具特色,創新能力強、產業發展迅速的生物產業基地。
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在國家相關政策和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生物產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創新成果相繼涌現。在生物醫藥領域,我國在抗腫瘤、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研究上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階段性創新成果;在基因生物領域,我國參與完成了1%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0%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主導了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在基礎研究多個領域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基因產業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國務院印發的《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發展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新技術與裝備;構建重要農林生物基因庫;促進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產業化,推進動物基因工程疫苗與動物疫病診斷試劑的生產標準化;構建大規模和高通量基因組測序技術和裝備。
在基因領域,中國不論是從基因資源,還是從基因市場,都具有明顯優勢。基因產業是我國成為世界生物產業強國的重要契機。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小,是國際公認的基因組測序能力較強的國家之一,已經開發成功一系列可應用于腫瘤、腦、心血管及其他難治疾病的基因工程藥物,包括胰島素、生長激素、干擾素、疫苗、生長因子、紅細胞生成素等。國內基因治療在臨床上的試驗和應用也越來越多,主要應用于癌癥、組織修復、心血管疾病、腦缺血、肝纖維化和肝硬變等疾病。一批新興企業發展勢頭迅猛,主要代表有華大基因、諾賽基因、達安基因、海正藥業、中新藥業。總的來說,基因產業在中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國家發改委自2005年以來,先后批準了四批共計2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科技部自1997年起至今也確立了18個火炬計劃特色生物產業基地。剔除重復及非生物醫藥基地,兩部委確定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共計35個。其中,東部沿海地區17家,占基地總數的48.57%;東北地區3家,中部地區9家,西部地區6家,比重分別為8.57%、25.71%、17.14%。
重點基地發展中,北京研發實力雄厚。北京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由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基地三個核心區構成。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主要承擔創新功能,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共同承擔制造功能。
上海是我國生物醫藥研發、生產中心,目前已形成了浦東張江-周康、閔行和徐匯為中心的生物醫藥研發、臨床服務外包和產業基地,以奉賢、金山、青浦為重點的生物醫藥藥物制造基地。最為閃耀的是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張江藥谷”),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新藥創制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
武漢是中部地區的生物中心,大學和科研院所林立,科研實力雄厚。國內知名的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位于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啟動區15平方公里,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醫療器械、生物制造、健康服務和生物能源六大領域,建設生物創新園、生物醫藥園、生物農業園、生物制造園、醫療器械園、醫學健康園六大園區,是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行政、居住為一體的生物產業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