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璇
(濱州市簸箕李引黃灌溉管理局,山東 濱州 251700)
簸箕李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成效
崔璇
(濱州市簸箕李引黃灌溉管理局,山東濱州251700)
簸箕李灌區是國家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主要工程措施為渠道襯砌、堤頂道路硬化、水土保持、沿渠建筑物改造等,輔之以科學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措施,使灌區工程設施和管理手段不斷完善,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簸箕李灌區;節水改造;續建配套
簸箕李灌區是山東省大型引黃灌區,位于黃河下游左岸,濱州市最西部,南依黃河,北以漳衛新河為界,是國家大(1)型灌區。灌區現涉及濱州市惠民、陽信、無棣和德州市慶云縣的23個鄉鎮,控制面積2 240 km2,設計灌溉面積10.9萬hm2,灌區有干級渠道3條,西沉沙區1條,干級渠道總長161.23 km,支渠144條總長927.5 km。灌區自2005年被列為國家第二批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水改造項目以來,國家共下達12期投資計劃,批復投資3.59億元。
1.1工程措施
采用混凝土預制板護坡,坡腳設混凝土齒墻,護砌頂部設現澆混凝土封頂板、堤頂設瀝青混凝土道路。渠道兩側采取適當的水土保持措施。渠道彎道護底采用半斷面襯砌或全斷面襯砌,渡槽或節制閘下游部分渠段渠底采用15 cm水泥土進行防護,以利于渠底防滲、防沖刷。在部分土質松軟,渠道邊坡易于變形的渠段,采用厚度10 cm混凝土預制聯鎖板對邊坡進行襯砌。
截止目前共完成干級渠道襯砌62.39 km及新建、改造沿渠橋、涵、閘等262座附屬建筑物;改建了灌區徒駭河渡槽、劉廟渡槽、白楊河渡槽;維修二干渠青波河渡槽。改造石皮、白楊、陳謝3處測流站。累計完成土方422.5萬m3,砌石3.2萬m3,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4.4萬m3,基本解決了灌區的“卡脖子”問題。
1.2信息化建設
通過續建配套工程灌區進行部分信息化建設:沙河樞紐閘門計算機遠程遙控遙測系統;石皮全自動水文纜道監測系統;陳謝自動化測流系統,主要包括行車軌道、測流車、水位測量裝置、行車限位裝置、無限通迅設備、PLC處理器、測量計算機及上位軟件等8部分;白楊渡槽信息化建設,實現水位、閘位的實時監測報警以及視頻監控、視頻信息遠程瀏覽等功能。
1.3科學管理
在工程建設實施中,簸箕李引黃灌溉管理局嚴格遵循水利工程基建程序,實行“四制“管理”和第三方檢測制度,總體負責立項、工程設計、施工準備和建設實施等所有工作。施工期間各方主要技術人員常駐工地,嚴把工程質量、進度關,認真協調各方面關系,加強計劃與施工管理工作。
2.1工程節水效益
工程實施后灌區渠系水的利用系數由原來的0.53提高到0.60。減少了渠道滲漏及渠道淤積量,增大渠道的輸水及蓄水能力,縮短了灌溉周期,保障了農業用水。工程的實施年可節約水量7 500萬m3。
灌區現狀農業用水占總引水量的85%~90%左右,人畜生活占5%,工業用水占5%~10%左右。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不斷發展,人畜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不斷增加;農業用水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和節水農業的實施會逐步減少。工程實施后所節約水量的75%即5 625萬m3用于農業,10%即750萬m3用于人畜生活,15%即1 125萬m3用于工業。
2.2糧食增產效益
工程建設后,通過加大引水流量和采取節水措施,渠系水利用系數得到提高,灌溉面積增加。截止目前,改善灌溉面積3.73萬hm2。
經灌區節水改造與續建配套規劃和灌區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小麥、玉米、棉花、其他經濟作物的用地比例分別為50%、50%、35%、15%。綜合復種指數為1.5。分析對比有無項目的增產量見表1。

表1 項目的增產量計算表kg
農產品價格采用影子價格,小麥、玉米、棉花均為外貿貨物,小麥、玉米按減少進口,棉花按增加出口計算,測算各農產品的影子價格。經分析計算,小麥影子價格按2.2元/kg、玉米2.1元/kg、棉花15元/kg、其他經濟作物7元/kg。經計算自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實施至今,農業灌溉增產效益為5 295.36萬元(詳見表2)。

表2 農業灌溉增產效益計算表
2.3提高渠道的輸水輸沙能力,減少清淤費用
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實施后,襯砌后的渠道輸水通暢,通過科學引水、配水,挾沙能力增強,大部分泥沙送入田間,一方面有效地改良了農田,同時減少渠道淤積,節省了清淤工程量。根據多年的清淤數量統計,新建引黃閘建成和渠道治理完成后,每年可減少清淤增量40萬m3,按8元/m3計,年減少清淤費用為320萬元,從而減輕了政府的清淤負擔。
2.4生態效益顯著
實施水土保持工程后,渠道兩側綠樹成行,局部生態環境大大改善,形成一道美麗風景線。特別是惠民縣、陽信縣城區段,通過襯砌和水土保持工程與城區建設相結合,種植觀賞花草樹木,新建涼亭、長廊,形成了綠化景觀帶,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地方城區建設。新建惠民液壓升降壩、陽信和無棣節制閘,在灌區停水期落下閘門后形成較大水域面積,為幸福河綠化建設和生態景觀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工程。灌區皂戶李鎮村民利用政府支持及鄰近灌區總干渠自流灌溉區域的有利輸水條件,苗木產業迅猛發展,白蠟、合歡、金絲柳等50余種苗木,繁育面積4 666.67 hm2,已成為全國大型苗木基地。多處萬畝林場形成天然養吧,興起了以皂戶李鎮萬畝苗木繁育基地為中心的苗木觀光鄉村旅游度假村。灌區渠首大年陳鎮萬畝桃樹林每年舉辦桃花節觀花及蜜桃采摘活動。
2.5其他效益
灌區沿渠橋梁的改造和過堤穿涵、渠道堤頂道路建設,極大地方便了灌區管理所職工巡查渠道,保障了渠道通水安全,同時也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通過工程實施,配合和支持了地方城區建設,密切了灌區與當地政府群眾的關系,對建立節水型社會、建設和諧灌區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簸箕李引黃灌區續建配套項目實施后,節約了大量水資源,提高供水保證率,增加了下游供水量,在糧食生產、經濟發展、防洪安全、生態環境、供水保障等方面,已發揮出較好的效益,為濱州市北部沿海生態產業示范帶開發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對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生態效益明顯。
(責任編輯張玉燕)
S27
B
1009-6159(2016)-06-0013-02
2015-10-20
崔璇(1980—),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