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董事長周世平稱,明年3月28日,紅嶺創投線上平臺限額以上的大單產品將全部停止發新標。線下大單的試點正在測試,具體如何操作未知。公司并未回應記者具體的轉型計劃如何推進等諸多疑問
9月24日晚間,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在紅嶺社區發布《紅嶺的大標還有多久?倒計時已經開始!》一文,對網貸業內與投資者極為關注的網貸限額做出回應——2017年3月28日,紅嶺創投線上平臺限額以上的大單產品將全部停止發新標!
此時,正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落地滿月之際。一月之內,網貸平臺面臨著多項合規和轉型之問,其中尤以“大單模式”起家的紅嶺創投受到的關注居多。
同時,周世平聲稱“并沒有得到監管層對大單產品的處理意見”,那么紅嶺創投為何突然做出如此決定?明年3月底停發大單新標,在這日期之前是否會繼續發超額標的呢?公司內部是否已經有成熟的轉型計劃?就此問題,《投資者報》記者致函紅嶺創投方面相關負責人,除對舊有的信息加以確認外,記者并未得到更多詳細的答復。
“大單模式”遇終結者
公開資料顯示,紅嶺創投于2009年3月正式上線運營,是紅嶺創投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目前平臺的累計成交金額已經達到1820億,投資人數達到110萬。一直以來,紅嶺創投以“大單模式”聞名。
紅嶺創投的大單業務在以往總的業務量中具體的占比,記者并未找到相關的數據,紅嶺創投方面也并未透露。但據網貸之家統計,自監管辦法出臺到9月22日,紅嶺創投官網披露的發標公告共計8例,融資金額均不低于5000萬元,合計涉及的融資金額達到7.2億元。其中,超億元的借款額度就有3筆。
然而,《暫行辦法》所明確的網貸限額為“個人和企業在同一平臺借款上限分別為20萬元和100萬元,而在不同平臺借款上限分別不超過100萬元和500萬元。”現實與規定的落差如此之大,讓紅嶺創投面臨著巨大壓力。在12個月的整改期內,紅嶺創投是否能夠順利合規引起業內與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周世平稱,紅嶺創投目前已經開始大單模式的轉型。“線上產品將分批置換,根據監管辦法的限額,2017年3月28日開始,平臺新發的產品都將以限額為標準。”
事實上,紅嶺創投是否會繼續發布超額標的直到明年3月底,抑或是現有的大單業務能在當時完成兌付?“作為過渡,目前線上的大單產品還將繼續,因為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得到監管層對大單產品的處理意見。”周世平如是表示。
平臺轉型面臨多重考驗
多家網貸平臺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網貸平臺轉型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這要取決于監管細則進一步明確,也與平臺自身資源和實力有關。
就紅嶺創投來說,此前平臺不少標的在千萬級,根據限額100萬的要求,完成同樣的業務量要增加很多工作量。對于這方面的轉型是否會增加公司業務運營的成本,進而影響到投資者的收益,紅嶺創投方面并未給出答案。記者采訪的多家網貸平臺從業者也表示,這個問題要從長期來看,如果平臺能夠真正合規,受益的還是投資者。
對于眾人關注的“大單模式”,周世平稱“線下大單的試點正在測試中”。那么,線下大單具體如何操作,此后如何推廣?紅嶺創投方面也未透露任何細節。《暫行辦法》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只能進行信用信息采集、核實、貸后跟蹤、抵質押管理等風險管理及網絡借貸有關監管規定明確的部分必要經營環節。線下大單將如何“拯救”紅嶺創投?業內與投資者只能靜觀其變。
此外,《暫行辦法》明確規定資金要由銀行業金融機構來存管,銀行存管逐漸成為P2P網貸平臺的“標配”。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尚未有銀行對紅嶺創投的資金進行存管。紅嶺創投方面并未透露這方面的進展如何。記者從周世平8月31日在“紅嶺社區”發布的消息中看到,“銀行資金存管已經邀請中信銀行進行前期準備工作,某上市公司目前正在為紅嶺創投進行數據梳理,對接交易系統,為下一步存管做準備工作。”
不良資產處置隱含風險
有媒體報道,讓紅嶺創投一次又一次引起行業與投資者震動的,其實是紅嶺創投的多起“風險新聞”,大部分是紅嶺創投方面自己公開的。雖然最終并沒有損害到投資者的利益,但平臺本身的大標模式隱含著不能忽視的風險,同樣,對于不良資產的處置也考驗著紅嶺創投平臺的實力,而不良資產本身就存在著無法評估的風險。
在公布平臺轉型消息的同時,周世平還公開了一筆最新不良資產處置的情況,他稱原有的大單不良資產都在得到有效的化解,“本周重慶某逾期項目收回本金3個多億,利息正在協商中,也有望在三個月得到解決。”
而在7月底,他也公布了兩條消息,消息一:重慶某項目,法院判決紅嶺勝訴,當地政府積極協商代還款1.7478億元,今天紅嶺已經到賬,該項目逾期后本息已經全部收回。消息二:重慶某項目法院判決今天拍賣成功,拍賣價6.5億多元,比預估價高出300萬,該項目紅嶺本息4億多元將可以全部收回。
此前曾有用戶在紅嶺創投論壇發帖稱,紅嶺創投逾期金額達25億之多。對此,紅嶺創投官方回應稱“25億逾期借款并非全部逾期”,但不良資產數量較多確實對平臺是極大的考驗,一旦風險集中爆發,平臺恐怕便無力回轉。事實上,紅嶺創投創始人周世平也曾公開表示,紅嶺壞賬金額已達5億左右。
《暫行辦法》落地,對于紅嶺創投以及更多的平臺提出諸多合規方面的挑戰,而紅嶺創投能否順利轉型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