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明惠
摘 要 前不久,眾所矚目的里約奧運會落下帷幕,此次奧運會不僅提高了里約熱內盧的國際影響,更帶動了其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而體育產業尤為突出。
關鍵詞 體育產業 體育項目
現如今,世界各個國家愈發重視奧運會舉辦權花落誰家,而大多數發展體育產業的商家也看準時機抓住機會,借此來提高自己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從而獲得信譽與利益的雙豐收,國際知名的體育大牌自然是不在話下,每每舉辦奧運會都能給它們帶來新的創收。
我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于第三產業的發展也是尤為注重,并且我國是一個體育大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現代體育走過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而我國近代體育產業的高速發展,是在1978年市場經濟體制導入之后,從全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系統內部的“經營創收活動”開始的。我國體育產業的起步,剛好處于世界體育產業的高速全球化發展推廣時期,即經濟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第二次發展高峰時期,因而大大加快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推進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進程。在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已經建立了籃球、足球、排球、圍棋等四個項目職業體育俱樂部,和一個準職業體育俱樂部——乒乓球高水平俱樂部,其他有條件的競技體育項目,也開始積極地向著職業化的方向努力。
說起體育產業必然是與體育息息相關的,從我們上小學開始,必不可少的就是體育課,老師會帶領我們做體育保健活動進行適當的體育訓練,增強我們的體質,而且還會組織運動會來豐富我們的學校生活,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體育老師都會告訴我們,上課之前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要穿舒適的體育運動服裝和運動鞋,這些外部的條件不僅能夠使我們的體育訓練達到最理想的狀態,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運動中減少不必要的傷害。所以運動鞋與運動服也就成為我們在體育運動中不可或缺的東西。由此也帶動了一批生產體育用品企業的發展,他們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體育項目,對服裝采用不同的材質,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體育,在我國經常與運動相連一起使用,因而它不但有著無限廣闊的外延,而且也有非常豐富的內涵。人們往往習慣于在體育前面加上一個相關定語,即代替了全部含義。例如:職業體育、健康體育、學校體育、農村體育、職工體育、競技體育、成人體育、兒童體育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與運動的概念開始有了明確的區分,過去各國專家學者從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的種種不同觀點,現在正逐步趨于統一。但是,無論體育還是運動,概念都不會一成不變,它隨著社會發展和新體育項目的不斷產生,以及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揚光大,在不斷的增加、充實新的內容,從而不斷的賦予體育新的生命力。而與此交相輝映的體育產業也不斷發展,包括體育用品產業、體育服務產業、體育空間設施產業、體育相關流通產業、體育空間設施經營管理產業、職業體育產業、健康體育產業、體育相關產業和休閑體育產業。在這里有必要提一下一種新時代下產生的體育運動形式——休閑體育,就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西方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閑暇健康活動為基礎興起的一種新的體育形式,它不僅迅速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而且還迅速走向了產業化的發展方向。
而許多人對于休閑體育并不是十分了解,休閑體育,并不是特指體育運動項目中,例如:高爾夫球、摩托車、賽車、沖浪等休閑性強的某個項目。而是不管什么體育運動項目,只要把它作為是一種休閑體育運動,從而達到身心愉悅、歡樂鼓舞、心情開朗、消除疲勞等等休閑體育的目的時,都可以稱之為休閑體育。休閑體育雖然暫時還只是一種“準體育產業狀態”,但經營上卻有著自身特點,它的基本經營模式雖然仍然與職業體育產業相同——俱樂部,但在其日常生活型的經營上有所不同,它主要的經營手段是創造更大的規模并提出了多種模式,像國家休閑體育發展事業型經營、社會休閑體育福利事業型經營和事業型休閑體育的產業化經營等等。
眾所周知,利益是把雙刃劍,體育的商業化給人們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會伴隨著一定的風險,體育商業化運作擴大了體育運動的影響,使體育深入生活的各個領域,使體育成為舉世矚目的地球運動,使體育人口不斷增多、體育意識不斷增強。體育商業化進程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產品的知名度,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過度的商業化會損害體育的形象。并且隨著體育商業化的發展,體育運動演變成一種“金錢游戲”。金錢會腐蝕某些運動員的靈魂。有錢可以操縱一切,造成運動員無視法律、胡作非為的事情時有發生。過多的商業化操作會威脅運動員的健康和生命。頻繁的賽事,使運動員上機場會增加,但同時受傷的機會也在增加。所以在發展體育產業的道路上應該遵守職業道德和思想品德,讓其成為一種利人利己的行為活動,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的體育產業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建平.創意體育產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 周薇.我國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0.
[3] 周覓.拓寬我國體育產業投融資渠道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4] 李明.體育產業學導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1.
[5] 鐘天朗.體育經濟學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