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通常是以需求和風險為導向,突出重點,查防并重,以點帶面,標本兼治,講究實效,為企業增加價值。筆者結合多年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務經驗,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增值的內涵進行分析,闡述內部審計增值的發展空間,立足內部審計實踐,對實現增值的方法進行總結,超越實踐探索發揮內審價值最大化的可能途徑。
關鍵詞:民營企業 內部審計 增值
一、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增值的內涵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對內部審計的最新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這一定義表明內部審計是一種確認和咨詢活動,為組織實現其目標服務,隨之而來的是內部審計人員的思想觀念、工作內容、審計方法、角色轉變等方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增值型內部審計是內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為內審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中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由于其環境不同、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導致內審工作的開展與IIA及準則的要求有所不同。民營企業內審往往從管理需要和實際經濟效益出發,參與經營管理,而又保持超然的獨立和客觀,采用多樣化的審計方法,不拘形式的審計過程,監督與服務并重,對企業面臨的風險和查處的問題,提供務實有效的管理建議,服務企業發展大局。從某種意義上講,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在增加價值方面,實踐超越了理論的指導。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增值的發展空間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實現增值的模式目前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審查和監督企業的財務收支和日常運營活動,查處舞弊及損失浪費現象,及時制止,減少企業損失,相對增加企業的價值。隨著內部審計工作的持續和強有力的開展,企業內部管理日漸規范,營私舞弊的現象逐漸減少,增值的空間會越來越小,但監督作為內部審計本質功能來講,絕不可以放棄監督,單純追求服務而本末倒置。二是為保證企業戰略愿景的實現,而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內部控制程序、治理過程進行梳理和評價,提出富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審計建議,幫助企業降低和規避風險,將各種不利因素,轉化為潛在的機遇,改善企業運營,增加企業價值。這種增值模式,使企業的內部審計活動深入到風險管理領域、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范疇,是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正在為之努力的做法,也是具有發展前景的一種增值模式。筆者所在民營企業為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此種增值模式的受益者。2012年7月開始至今,公司投資200萬元持續開展內部控制建設與IT規劃項目,內部審計部積極參與建設,通過項目建設,共識別60項公司層面風險,梳理核心業務流程215份,完善制度及權限文件39份,提出管理建議157條,為即將付諸實施的信息化工作做了鋪墊。
就目前而言,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增值的提升空間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跟進,一是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量身定制增值服務。在此種模式下,需要從分析被審計單位的需求角度出發,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專門化的定制服務。將審計時間和精力集中于企業最需要的領域,利用內部審計人員的專家優勢,與被審計單位相互合作,共同參與,共同解決經營中的問題,讓被審計單位接受和信任內部審計,從而提升內部審計的價值。二是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在企業中的地位,可將內部審計的增值價值提升到企業戰略層面。企業的發展戰略是否正確,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內部審計應圍繞企業戰略,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企業戰略的制定、戰略的實施、戰略的監督與評價中來,擴大基于戰略視角的增值審計。比如企業重大投資業務的評估、全面預算管理的制定與調整等。
三、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增值的實現途徑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在強化企業內控、防范運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預防職務犯罪、服務企業發展大局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實現內部審計價值最大化,筆者特從以下八個方面對其實現途徑進行探討。
(一)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文化建設
良好的企業內部審計文化對內部審計價值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內審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內部審計理應主動適應企業大的文化環境,找準內部審計的定位,確立監督與服務為審計文化的核心,發揮內審的增值價值。
(二)提高內部審計的權威地位
IIA修訂的《內部審計準則》中指出,內部審計機構應對組織中一個擁有足夠權力的人負責,理想的情況是審計部門對審計委員會、董事會或相關機構報告審計業務工作。從實務角度來看,要想做好審計,除了權威地位提高外,還需要企業的主要權利負責人分管狠抓審計,才能將審計價值發揮到最大。
(三)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建設
內部審計制度是保證內審工作有效開展的保障,企業內審制度的制定與完善應以內部審計準則為準繩,結合公司實際,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共建一份明確內部審計、企業高管、被審計單位三方權利和責任的大制度。內部審計制度除了包含常規內容如審計內容、審計方法、審計程序等內容外,還應規定內部審計的調查權,檢查權,建議權和處罰權,以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和有效開展。
另外,建立適當的內部審計激勵與懲戒制度,采用量化和定性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對調動內審人員積極性、發揮內審增值作用會有較大的影響。考核指標可以是年度內審計對象的數量、審計查處舞弊的金額、公安機關立案的次數、管理建議的質量、稅收籌劃的節稅金額、成本降低幅度等。
(四)拓寬多元化審計工作范圍
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應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積極轉型,拓展內審工作范圍。增值型內部審計工作范圍應包括審查評價企業的風險管理系統、內部控制的運營狀況以及治理程序的適當及有效性。基礎條件好的民營企業,可以探索人力資源審計、績效審計、信息化等方面的審計。
另外,可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確立工作重心,與相關各方密切合作,提供定制服務。比如應生產部的需求,開展節能降耗評審;根據投資部的需求,開展盡職調查工作;根據工程部需求,商討如何提高招投標比價的效果;根據企業要求,參與制度合規評審、稅收籌劃等。
(五)加速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
計算機審計是企業今后審計的主流方向,相較于手工審計,計算機審計可以高效及時地做好審閱核對、分析、比較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務。目前,已出現的CCH審計管理軟件、非現場審計系統、ACL(審計命令語言)、數據挖掘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確定審計重點、審計取證、審計分析、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實現內部審計增值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內部審計部門應培養專業的信息技術人員,致力于計算機審計的研發與使用,構建健全的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與審計數據控制網絡,實現對被審單位“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立體化審計監控和風險預防。
(六)關口前移力推非現場審計
傳統審計一般為現場審計,但現場審計發現的問題通常是事后的,若能將非現場風險評估審計和現場審計相結合,風險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積極開展各種前期非現場審計工作,將有利于內部審計增值價值的發揮。
筆者所在的企業主要是借助子公司管理部的日常監管工作,來連續搜集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數據和資料,按照設定的風險控制指標進行預警,按照程序和財務分析的方法,及時監測子公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并積極參與子公司月度經營例會,來搜集和掌握子公司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此項工作非現場完成,若發現問題及重大風險,將會立即開展現場審計。
(七)實行審計結果公示和運用
若僅重視前期審計,不重視后續整改工作,內部審計的增值價值將大打折扣。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應重視審計整改工作,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追根溯源,分類處理,舉一反三,實現從個別到一般的轉變,并促進有關單位有針對性地完善規章制度并強化執行。對一些苗頭性、趨勢性的問題,不拘泥于問題本身,進行前瞻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意見,提前預防可能出現的風險;個案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進行解決。具有警示性的審計案例,審計結果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公開,懲前毖后,提高審計影響力。
(八)加強內部審計人員隊伍建設
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與綜合性都很強的職業,隨著企業業務領域的進一步拓展與業務活動的越來越復雜,對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內審人員應通過自身學習和持續培訓,將自己培養成為專業國際復合型內部審計人才,對外樹立內審專家的職業形象。內部審計機構的配置應搭配合理,取長補短,形成審計合力,建設專業化的審計梯隊。
另外,企業應從各種渠道選拔德才兼備的內審人員,嚴把用人關,并實行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實現企業價值和內部審計價值的最大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要做大做強,實現其戰略目標,就應重視和加強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應以“防范風險、消除舞弊、改善管理、增加組織價值、服務企業發展大局”為己任,不斷提升內部審計能力,為公司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嚴暉.內部審計服務的變革——增值產品[J].審計文摘,2012,(8):114-115.
[2]孫偉龍.增值型內部審計初探[J].財會月刊(理論),2006,(5):59-60.
[3]安廣實,陶蕓輝.增值型內部審計實現途徑探微[J].審計文摘,2012,(10):107-109.
[4]張霞.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難點和對策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下旬刊>),2014,(6):249-250.
[5]陸同巨,陳齊興.關于實現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價值最大化的幾點思考[J].浙江內部審計,2013,(3):28-29.
(作者單位: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