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源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 貴陽)
論和諧社會中經濟法價值理念的與時俱進
方 源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 貴陽)
中國倡導要建立以民主法制為基礎,社會充滿公平正義、團結自由、平等文明的和諧社會,而經濟法中的價值理念就是為了平衡社會各階層利益,維護社會公平秩序,這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相吻合,由此可見和諧社會與經濟法價值理念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本文將以此為基礎,簡要分析論述和諧社會中經濟法價值理念的與時俱進。
和諧社會;經濟法;價值理念;與時俱進
和諧社會就是要求社會各階層、各要素之間都能夠達到穩定平和的狀態,想要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同時入手,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完善法律體系,以民主法制為基礎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中國夢,經濟法是我國重要的部門法律之一,其價值理念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不謀而合,在某種程度上經濟法及其價值理念能夠有效保障和諧社會的建立。
經濟法是我國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為了調整市場經濟中各種經濟關系而專門制定的一部法律法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經濟法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齊頭并進,經濟法具有獨立性,即能夠地利發揮調整和平衡社會利益的作用,并且具有持久性。現階段關于經濟法的定義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國家干預為具體表象的部門法,其根本目的是國家運用宏觀調控手段或其他綜合性措施,調解社會矛盾、平衡社會利益糾紛,兼顧效率與公平,促使市場經濟能夠在平穩和諧的環境中不斷發展與增長。根據經濟法的定義不難看出,其價值目標主要是公平與效益,在經濟法當中最為重要的價值目標是促進市場經濟快速增長,增加社會公共效益,而實現這一價值目標離不開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當前我國經濟法中的《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眾多相關法律法規均是用于約束和管理市場中各主體的實際行為,在保障市場主體權益不受侵害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從而實現經濟市場無障礙,促進市場經濟實現平穩快速增長[1]。經濟法本身具有經濟性,因此在和諧社會當中其價值目標必然離不開效益,但是在和諧社會中,則具體指的是社會效益和整體效益。反壟斷、維護正當競爭、平衡經濟總量、收入公平分配、規避經濟危機等均是和諧社會經濟法的效益目標,在平衡社會各階層利益的過程當中難免會發生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相沖突的情況,此時和諧社會中經濟法效益價值要求適當犧牲個人效益,合理優化分配社會資源從而保全社會效益,保障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
(一)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
隨著我國全面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當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殘酷,競爭為市場經濟帶來旺盛的活力與生命力的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經濟中各階層利益的不平衡,市場內部環節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等中不公平現象也越來越多,市場競爭需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離開了公平的競爭也就喪失了競爭的最初目的,反過來恰當的市場競爭能夠推動社會公平,離開了競爭的公平是無法實現真正的公平,市場經濟永葆活力和生命力的關鍵在于擁有公平的競爭,然而現階段在我國的市場經濟當中公平競爭正在變得不公平,惡性競爭、暴力競爭等現象充斥市場經濟當中,各種虛假信息、虛假廣告滿天飛、無良商家制作黑心產品,行業老大壟斷市場等各種惡性事件層出不窮。為了實現構建和諧和會的偉大中國夢,經濟法的價值目標要求兼顧效益與公平,因此我國經濟法建立了一系列的市場規制法例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采用國家宏觀調控配合市場自身調節功能來維護和保障社會的公平競爭[2]。
(二)平衡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
和諧社會中的經濟法價值理念需要平衡社會總量,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統籌兼顧并且最大限度的維護社會總體利益,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國家為了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指明道路,專門制定了國家產業政策法、計劃法等相關法律制度,目的在于能夠優化合理分配社會資源、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穩定發展;作為管理國家財政收支的法律法規,財政稅收法的出現和推行不僅承擔著維護國家財政收入來源的穩定,更是承擔著公平配置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維護社會經濟穩定和諧的重要任務。財政稅收法關乎著社會財富分配的敏感問題,尤其是在市場經濟下,國家通過財政工具避開政府實現直接干預,完善和落實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與再次分配,這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見,經濟法中的價值理念不僅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相吻合,同時利用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能夠調節社會總體經濟,縮減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在維護各地區和平團結的基礎之上實現共同富裕[3]。
總而言之,民主法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也是核心,法律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效保障,經濟法中的價值理念與和諧社會的本質相契合,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相互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道路上需要經濟法,因此我國應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經濟法,并且充分發揮經濟法平衡社會各階層經濟利益,利用市場規制法維護社會秩序和正義的積極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1]王本錦. 論和諧社會中經濟法價值理念的與時俱進[D].天津財經大學,2016.
[2]金琳. 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經濟法價值理念的作用探討[J]. 法制與社會,2015,36:227-228.
[3]李長健. 論和諧社會與經濟法理念的平衡協調——以利益為分析起點[A]. 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委員會.城市經濟與微區位研究——全國城市經濟地理與微區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委員會,2015:3.
方源(1993.1~),男,貴州省石阡縣人,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2012級法學1班,法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