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225000 揚州大學法學院 江蘇 揚州)
論我國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行政賠償責任
李鵬飛
(225000 揚州大學法學院 江蘇 揚州)
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公有公共設施致害案件處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并考察、借鑒其他各國與地區對此類案件處理的相關規定,主張我國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責任為行政賠償責任,應該納入我國行政賠償法的范圍。
公有公共設施;行政侵權行政賠償;無過錯責任
(一)民事法律中對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相關規定
《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筑物或者其它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彼痉ń忉屧凇睹穹ㄍ▌t》第126條的基礎上將對象損害的責任范圍擴展至構筑物、堆放物、樹木及果實?!肚謾嘭熑畏ā返?1章的物件損害在《民法通則》第126條及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對對象損害的形式、范圍、責任主體等進行了細化,規定了所有人、管理人及使用人的責任,并規定,在有其它責任的情形下,上述三種所列之人在賠償后可向其它人進行追償。
(二)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責任的實踐現狀
第一,法院對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賠償案件性質認定不一。對于公有公共設施致害案件,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法院在辦理相關案件時,對其性質認定不一,有按照民事案件來辦理,也有按照行政案件來辦理。如2000年發生的“胡少瓊”案就是按照民事案件的性質來辦理的。胡少瓊雨天駕駛摩托車,因路面被雨水掩沒,致使其在經過沒有設置警示標志和護欄的公路排水溝內溺水身亡,該案是典型的因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而引起的國家損害賠償案件。然而事實上,該案的受理法院將其定性為普通的民事侵權案件,按照《民法通則》相關法條做出判決。
第二,依民法規定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主體難以確定。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的改革深入,近年來,相關公有公共設施跟隨我國經濟發展潮流進行民營化改革,這促使一些民營團體也成為公有公共設施的設置或管理主體。然而在具體實踐操作中,大部分公有公共設施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是相互分離的,甚至是難以厘清的。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將導致公有公共設施的主體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如果在此情形下產生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問題,按照民事途徑進行求償,將會出現所有人、管理人、設置人等相關賠償主體之間為了推卸責任,相互推諉、扯皮導致賠償主體難以確定,進而導致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助,不利于有效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一)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
確立無過錯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以已經發生的損害結果為判斷標準,與該損失結果有因果關系的行為人,不問其有無過錯,均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確立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的理論基礎, 在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的標準之下,確立責任的有無不是過錯,而是損害事實,只要有損害及因果聯系就有責任,無損害就沒有責任。其目的在于切實的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促使從事高度危險行為的人能夠對自己的工作負責,盡力保障周圍人員的安全,更在于當損害發生時,加重行為人的責任,使受害人的權利能夠及時、有效得到救濟。相對于公有公共設施而言,受害人只要證明自己受到損害及受到的損害與公有公共設施具有因果關系,被告若不能提出不可抗力或受害人自身故意的抗辯理由時,被告必須承擔賠償責任。從《國家賠償法》第3、4條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因為違法行使具體行政行為侵權時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然而公有公共設施致害并不是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有的甚至是該設施本身瑕疵引起的損害。沒有具體行政行為便不可能存在違法行使職權,從而導致無法適用違法責任原則,這才導致我國公有公共設施在國家賠償法上沒有適用的余地。筆者認為,因為具體行政行為致害引起的行政賠償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引起的行政賠償,雖然二者均屬于行政賠償,但是在產生損害的原因、歸責原則的適用、賠償主體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應該將二者區別對待。我國臺灣有學者曾經對此做過詳細的闡述,認為國家賠償責任有兩種類型,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國家賠償責任及因公務員執行職務或怠于執行職務之國家賠償責任。前者為物的責任,后者為人的責任,適用不同的法律條文。
(二)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行政賠償的構成要件
第一,致害物須為公有公共設施。在認定公有公共設施時我們還要厘清一點。
第二,須公有公共設施設置或管理存在欠缺。
第三,公民人身或財產遭受損害。
第四,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三)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行政賠償責任的免責事由
第一,不可抗力。在我國不可抗力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災害,如臺風、洪水、地震;二是社會原因,如罷工、戰爭等。
第二,受害人自身過錯。受害人自身過錯是指對于損害的發生,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引起的,在此種情形下國家是不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的,即國家責任豁免。而這種情形也是世界各國國家賠償法主張免責的一個基本理由。受害人故意是指受害人在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直接導致自己受到損害的情形下,依然希望或者放任自己遭受損害。在此情形下國家不承擔賠償則責任。受害人重大過失是指受害人沒有對自己的人身財產盡到合理的安全的照顧義務,使得自己遭受損害的情形,在此種情形下,若該公有公共設施本身不存在欠缺則國家不承擔責任。若該設施本身原本就存在欠缺,則國家不可免責,最多主張過失相抵,減輕責任。有些學者認為因為第三人的過錯導致公有公共設施致人損害時國家可以免責,對此筆者持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既然公有公共設施致害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當公有公共設施致害時除了不可抗力和受害人自身的過錯,國家不可以免責,若是在此種條件允許國家免責,將會使得國家以此為借口推卸責任,損害受害的合法權益。針對此種情形,筆者認為,應該先由國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使受害人的權益盡快得到保護,之后再向第三人進行追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