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大勢,以信息技術革命為推動的互聯網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引擎,中國也已經成為互聯網經濟的“領跑者”,政策的規范只是為了使中國的互聯網經濟走得更好、更穩、更遠。
近來,互聯網經濟領域新出臺的幾個新政引起市場極大反響。
從跨境電商“4.8新政”、北上廣深“網絡約車管理細則”征求意見稿到國務院及各部委對互聯網金融連發七道政令可以看出,政策對互聯網經濟的規范和監管明顯加強。這對在寬松政策甚至是“放水養魚”促進政策下成長、爆發起來的跨境電商、網絡約車、互聯網金融等互聯網經濟新模式無疑是“當頭一棒”。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對國家互聯網經濟未來的發展導向感到困惑,一些從事互聯網經濟的企業甚至表示不知道下一步該停業還是該繼續經營。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大勢,以信息技術革命為推動的互聯網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引擎,中國也已經成為互聯網經濟的“領跑者”,政策的規范只是為了使中國的互聯網經濟走得更好、更穩、更遠。無論是作為普惠貿易的跨境電商,分享經濟的網絡約車,還是普惠金融的互聯網金融,在政策的規范、環境的優化后仍會繼續引領中國經濟實現更為強勁、穩健的發展。
新政旨在規范互聯網經濟發展環境
跨境電商進口“4.8新政”的出臺已過半年,盡管部分監管政策延期一年執行,但自新政頒布后,跨境電商進口金額下降近50%,風險投資和企業戰略投入明顯減少。相關數據顯示,與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跨境電商領域的融資案例除C輪持平外,天使輪、A輪和B輪都大幅下滑,其中天使輪從31起下降至13起。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跨境電商的泡沫化風險、不良競爭、偷稅漏稅以及大平臺的燒錢引流等行為等都明顯好轉。目前,只有天貓國際、亞馬遜、唯品會、聚美優品、京東海外購等具有雄厚資金和流量支持的平臺仍堅持采用保稅備貨模式,一些企業如小紅書、洋碼頭等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模式,還有一些企業表示要“修煉內功”,待政策明朗后重新布局。
2016年10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進口統一版信息化系統企業接入事宜的公告》,提出對接入“跨境電子商務進口統一版信息化系統”的企業將免費提供客戶端軟件、清單錄入功能以及要求公布了公開進口統一版系統企業對接報文標準,要求企業對于其向海關所申報及傳輸的電子數據承擔法律責任,政策對跨境電商進口的規范仍在持續。未來,“促進+規范”將是跨境電商政策制定的主基調。
除了跨境電商外,作為分享經濟典型模式的網絡約車也面臨新的規范和監管。2016年7月,《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出臺,自2016年11月1日起實施,明確給予網絡約車合法身份,將此類車輛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并對諸如私家車準入門檻、管理權限等細節做出規定,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正式承認網絡約車合法化的國家。2016年10月8日,北上廣深相繼發布首批網絡約車征求意見稿,最為嚴格的是北京,要求網約車輛應符合載客運輸服務的基本條件,除司機需本地戶口外,車輛須是本市車輛號牌的5座三廂小客車或7座乘用車,車身張貼網約車專用標識,車輛經營權期限自車輛注冊登記之日起最長不超過8年(或行駛里程達到60萬千米時),車輛經營權不得擅自轉讓;上海要求網約車司機需有本市戶籍,且在本市取得駕照;廣州相對寬松,只表示限車籍不限戶籍,按政府監管平臺接入技術要求,將車輛衛星定位裝置相關數據直接接入政府監管平臺,實現數據實時共享即可,《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為8年;深圳最為寬松,要求司機持居住證即可。《2016年Q1中國專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滴滴專車當期占據了85.3%的市場份額,優步以7.8%位列第二,易到、神州分別占3.3%、 2.9%的市場份額,雖然監管政策嚴格,對網絡約車的市場壟斷、對小型網絡約車企業會帶來相對利好,對民眾打車的人生安全等也會帶來更多保障。
最為嚴格的監管政策當屬互聯網金融。2016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與此同時,銀監會等15部委聯合發布《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央行等17部門公布《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央行等14部委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證監會等15部門聯合公布《股權眾籌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保監會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工商總局公布《開展互聯網金融廣告及以投資理財名義從事金融活動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互聯網金融迎來自始以來最強監管。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對P2P等行業將產生重大影響,但其根本宗旨是要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加強全口徑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整頓規范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據悉,中國各級地方政府也于2016年不同時間段分別印發了當地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建立和完善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特點的監管長效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
加強監管是建設網絡強國的根本保障
近期出臺的系列監管政策并非要遏制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而是在規范后更好地促進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但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模式則不應像初期那樣無序發展、粗放式發展,應集約化、效益化、高質量發展。審視中國目前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現狀,的確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國家工商總局公布2016年網絡交易商品質量專項抽檢結果,工商總局對在淘寶、天貓、易迅網、京東商城、蘇寧易購、1號店、國美在線、唯品會、當當網、亞馬遜中國等國內市場主要電商平臺上交易的商品質量進行抽檢,商品涉及電風扇、電磁爐、電熱水壺、手機、電源適配器、插頭插座、轉換器、行車記錄儀、兒童用品、兒童玩具、家用紙制品、成人服裝、內衣、運動鞋、箱包、衛生巾、兒童安全座椅等日常消費品,共計抽檢商品503批次,經檢測共發現172批次商品質量不合格,總體不合格商品檢出率為34.6%,內在質量不合格的商品占93%。雖然這一檢測結果并不能反映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全貌,但隱含的問題的確需要認真對待,否則,中國網絡強國的目標也只是名不符實。
再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更是突出。在第三方支付領域,不同支付服務主體因利益驅動引發無序競爭甚至惡性競爭時有發生,無證從事支付結算業務現象突出,支付行業秩序遭到破壞,并助長地下錢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對于支付機構備付金存管問題,央行表示,目前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以自身名義在多家銀行開立賬戶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機構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13個,最多的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達70個。客戶備付金分散存放,既不利于對客戶備付金進行有效監測,也存在被支付機構挪用的風險。在P2P領域,大部分網貸機構偏離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務小微和依托互聯網經營的本質,異化為信用中介,存在自融自保、違規放貸、設立資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線下營銷等行為。利用P2P平臺的非法集資的案件頻發,并有擴散蔓延趨勢。互聯網保險領域,保險公司與存在提供增信服務、設立資金池、非法集資等行為的互聯網信貸平臺合作,在經營互聯網信貸平臺融資性保證保險業務過程中,存在風控手段不完善、內控管理不到位等情況。這些問題如果不進行監管,將直接毀壞互聯網金融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效應,增大中國經濟的風險。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36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要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加大投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各級領導干部要學網、懂網、用網,積極謀劃、推動、引導互聯網發展。
建設網絡強國的基本路徑
建設網絡強國具有三層意涵:一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模式等改造傳統產業,實現“互聯網+傳統產業”和“傳統產業+互聯網”;二是要大力推進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發揮“互聯網+商貿”、工業、金融的疊加效應,促進互聯網經濟創新、健康發展;三是引導互聯網企業國際化發展,引導國際規則制定,提升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國際話語權和競爭力。中國要搶占國際互聯網經濟的制高點,建設網絡強國,除了加強監管、保障網絡安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外,還要鼓勵創新,形成以創新為驅動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新格局。建設網絡強國需要循序漸進,具有戰略意識和長遠眼光,根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特點逐步推進,尤其要注重以“互聯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形成“傳統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模式,而非僅僅是發展互聯網平臺經濟。其基本路徑為:
提高政府的互聯網經濟管理能力。加快轉變政府的管理理念,厘清傳統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異同,形成建設網絡強國的共識、理念和輿論氛圍,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支持政策、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安全、技術標準等支撐體系。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規劃和相關指導意見。在注冊、審批、稅收等流程方面推動電子政務,形成互聯網經濟的政府管理升級。規范互聯網經濟創新創業競爭秩序,消除市場壟斷。
促進各類互聯網經濟模式創新健康發展。鼓勵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農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等各類模式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建立自律性產業標準和規則,規范行業發展。鼓勵吸收和引進各類資本,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防止資產的過度炒作和泡沫化風險。推動建立互聯網經濟創業園和孵化器,以股權投資、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持制造業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業創新發展。組織相關培訓,維護網絡安全。
推動互聯網技術和理念改造傳統制造業。以互聯網信息技術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鼓勵改造傳統產業的眾籌、眾包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動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生產、貿易方式。鼓勵發展促進工業現代化、信息化的技術開發、咨詢設計、運維服務等信息服務業和協同創新平臺。
以互聯網技術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以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農業發展思維。加快推進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寬帶村村通問題,加快研發和推廣適合農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終端,完善農村信息化平臺和服務中心。大力發展基于“農業+互聯網”的優質高效、綠色安全的農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建立國家和地區農業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心,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追溯監管體系。推廣互聯網平臺農村教育培訓的O2O模式。促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農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共建。
構建互聯網引領下的現代流通體系。以互聯網技術和平臺促進傳統商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智慧流通,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內外貿一體化企業運行機制,對從事貿易的線上線下平臺和企業,不設國內外經營區域限制。鼓勵流通企業建立互聯網平臺,推動實體交易與網上交易共同發展。推進商務大數據建設,逐步建立商品數據庫、各類交易市場數據庫和流通大數據平臺。鼓勵國內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按照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中國商貿流通業的國際化經營水平。
促進O2O模式及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繼續促進并支持分享經濟、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促進各類B2B電子商務平臺和企業基于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營銷網絡,拓展運營渠道;支持B2C進社區、進鄉鎮,開展全渠道運營;大力發展C2B等模式的電子商務。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單一窗口”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行跨境電子商務的保稅進口、出口退稅等模式,鼓勵邊境貿易、跨境直銷;大力發展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創立自有品牌。推動農產品網上期貨交易、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糧食網上交易、優質特色農產品網上交易以及農產品網絡零售等。制定線上線下服務規范和標準,支持O2O企業拓展業務渠道,鼓勵開展便民服務領域O2O。創新電子商務和各類線上線下服務模式。
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的重點,把互聯網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互聯網經濟已經成為各國增強全球貿易能力、確立未來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互聯網經濟作為中國積極打造的經濟發展新動力,應充分發揮數據運用、信息傳導和資源組織方面的優勢,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共享經濟發展水平、推動供給側改革、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推進經貿強國建設方面發揮先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