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IAA
每次參觀IAA,看著“別人家的”產品和技術在這個全球商用車第一大展會上出盡風頭,作為旁觀者,在艷羨的同時也會感到些許失落。
德國IAA對于中國商用車行業來說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展會。根據組委會發布的數據,本屆IAA上數量最多的海外參展商和觀眾都來自遙遠的中國。可以直觀驗證這些數據準確性的主要有2點:展館內外穿梭往來的中國觀眾;聚集在某個遠離中心區展館中的大批中國零部件企業。
單純從參展商情況來看,這屆IAA上能夠體現中國商用車行業實力的元素少之又少,在人氣最旺的整車館中為數不多的幾個中國品牌顯得有些勢單力孤。正如我們雖擁有全球最大的商用車產銷量卻無法成為商用車強國一樣,在精彩紛呈的IAA上,即使擁有最多數量的觀眾和參展商,但主角并不是我們。
在眼花繚亂與流光溢彩中,我們除了旁觀,還有必要虛心學習并進行反思。就本屆IAA整車來看,除了幾款酷炫的概念車,更具有參考價值的還是各大品牌在安全、經濟性和效率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這些成果在以“微創新”為主旨下展示了各大品牌在技術路線多樣性方面的不懈追求。
就產品研發而言,歐洲商用車行業對革命性技術的追逐并不太狂熱,他們似乎更熱衷于可以馬上產生實際價值的微創新。例如,為應對節能減排方面的挑戰,各企業雖然都在積極進行新能源技術的探索和儲備,本屆車展也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車,但他們還是把研發重點放在了傳統汽車的技術提升上。提高發動機噴射壓力、改變渦輪增壓器結構、減少傳動系統阻力、應用低滾阻輪胎、優化牽引車和掛車的空氣動力學組件等,通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技術改進,居然可以實現高達20%的油耗降低。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并不會帶來車輛成本的大幅增加,可以很快被市場接受。
此外,即使有多家歐洲企業掌握了自動駕駛這一前沿技術,但在展會上并沒有過分宣揚,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性技術車聯網和輔助駕駛方面。因為在自動駕駛距離商業化尚需時日的情況下,這些基礎技術的普及不僅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同時也會對客戶日常運營產生實際幫助。
雖然追求的目標相似,但在技術路徑上歐洲商用車企業卻很少互相模仿,而是各自專注于不同領域。在這屆車展上我們看到了應用于重型車的液力增壓離合器、車側區域保護輔助系統、雙離合變速器、動態轉向、前獨立懸架、靜液壓技術、加氫生物油混合動力技術……這些技術都來自整車企業,而包括動力、傳動、制動、電子等領域的零部件企業也展出了數以百計的創新產品。正是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氛圍和創新精神,成就了歐洲商用車行業長期以來的領先地位。
都說“旁觀者清”,因為旁觀者的角色可以讓人變得冷靜和客觀。只要不是冷眼旁觀,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學然后知不足,相信這屆IAA一定會讓我們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