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全秋
城市的快速發展給社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對新形勢、新問題,襄陽市襄州區委狠抓社區黨建,緊緊圍繞“區域化導向、信息化支撐、精細化服務、社會化評價”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條具有襄州特色的社區黨建新路。
組織體系網絡化
組織體系網絡化覆蓋。構建“大指導委+大工委+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黨組織構架,形成區、鄉鎮(街道)、社區三級共管的社區黨建網絡化體系,全面統籌推進社區黨建工作。
工作機制網絡化運作。建立“四聯”工作機制,落實鎮(街)干部聯社區、社區干部聯網格、黨小組長聯樓棟、黨員中心戶聯居民群眾的工作制度。建立“三方聯動”工作機制,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形成服務合力。
干部隊伍網絡化管理。建強社區工作者和網格員隊伍,由全區統一選聘,鎮(街)和社區黨組織共同管理,推進社區工作人員本土化、職業化。
服務群眾多樣化
健全公共服務保障。高標準建設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實現公共服務常態化,將工作做在前面,及時發現、解決居民群眾面臨的問題。
增加社會服務供給。先后引導供水、燃氣等單位在居民區附近新增設服務網點96個,并成立了創客工作室,全方位服務居民。
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全區積極組建關愛空巢老人、治安調解、環境衛生、健康咨詢等各類志愿服務隊,各職能部門組團進社區開展送崗位、送醫療等活動2700多場次,并設立12個“愛心加油站”,提供愛心平臺。
宣傳教育經常化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一年來全區共有2512名黨員干部參加各類主題宣講,還開展文明樓棟、和諧家庭等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元宵舞獅會等民俗節慶活動,牽頭組建廣場舞隊、腰鼓隊等特色文化隊,讓居民樂起來。
為培訓文化宣傳隊伍,組織居民群眾組建合唱、書畫等活動隊伍和協會,并引導有文藝特長、專業技能的“社區能人”,開辦興趣培訓班,帶動社區特色活動開展。
民主管理規范化
推行“四會治事”。建立重大事務黨組織會議議事、居民代表大會定事、居委會理事、監督委員會監事的“四會治事”工作機制。
開展“五步理事”。完善和落實聽事、議事、定事、辦事、評事的五步理事法。
實現“五務公開”。把黨務、居務、事務、服務、財務公開作為重點,隨時公開工作動態,全面公開熱點問題,重點公開敏感事項,增強各項決策的透明度。
推動發展常態化
穩定財政投入。區財政按照每個社區每年20萬元列支服務群眾專項經費。2015年,區財政投入社區基礎設施建設1090萬元,整合部門下沉資金680萬元,解決41個重難點幫扶項目。
促進社區發展。充分運用市場手段,盤活現有資產、資金、資源,提高社區“造血”能力。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截至去年底,33個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收入達到100萬以上的社區13個,500萬以上的社區7個。
引導自主創業。設立社區“創客工作室”、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3年來,各社區累計培訓居民7618人,提供就業崗位 932個,2928名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588元,同比增長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