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勝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順勢而為
——淺析坡地條件下倉儲建筑設計策略
文/李勝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坡地具有地形起伏大,地形復雜等特點,坡地環境中建設工程必須認真研究地形地貌可能對建筑工程造成的各種影響,以便保證建筑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倉儲物流建筑在坡地中的具體運用情況,包括坡地高差空間的利用與設計,以及在滿足建筑自身功能需求的同時如何最大程度地順應場地特征。
平臺;分段;依山就勢;倉儲物流;產業發展
項目名稱:西部消防倉儲物流配送基地項目
項目地址:重慶市巴南區南彭公路物流基地
工程規模:本工程由倉儲綜合物流、地下機動車停車庫以及配套服務用房組成,總建筑面積21.47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3.4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8.07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6.87萬平方米。
設計難點:現狀地形南北高差約17米,東西高差25米,地質構造復雜,開挖難度大;設計面臨的難點是如何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自身特定以節約土方建設成本?如何將依托地形下的空間利用同倉儲物流功能對建筑空間需求相結合?如何將地形地貌的利用與貨運、車行、功能等需求相結合?如何將產業特質與規劃、建筑設計相結合?

圖1 總平面圖
2.1 設計理念:依山就勢,分層布置,分區使用,平衡利用;
依山就勢:緊密結合地形地貌特點及規劃功能構成,整個項目形成由中心點向周邊放射發散式的規劃結構;充分利用地形北低,南高的特點,依據地勢將倉儲綜合物流與地下車庫分層分區布局,最大限度的減少土方量,節約建設成本;同時合理的組織功能分區,優化各類流線分布,為后期產業運營與管理提供便利的建設基礎條件。
分層布置:將不同面積要求的倉儲綜合物流,地下車庫等進行合理的分層布局,優化各層面間的豎向聯系,使各區域相對獨立的同時又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整體功能聯動,整合倉儲、物流、配送資源等,提高企業管理效率,降低倉儲物流運營成本。

圖2 地形模擬及分層土方開挖示意

圖3 鳥瞰圖及主干道立面圖
分區使用:沿地塊東西向設置功能復合帶,將地塊分成南北二個片區。通過分區布置的方式將倉儲綜合物流建筑進行規模合理的劃分,并且與地下車庫以及配套服務用房有機結合。各功能區可以相對獨立使用,適應不同類別的倉儲物流需求,同時也不對周邊功能區產生影響。
平衡利用:通過對現狀地形條件深入細致的分析,制定總體權衡,局部利用,適度開挖的策略,盡量減少土方量,節約建設成本;通過不同高程的各個層面結合,形成地下機動車停車庫和部分設備用房,將人流,車流,貨流分別集中設置于各個層面平臺上。 各流線相互分流,安全高效,并且盡可能做到各個功能模塊之間平層對接,有效的聯系,提高運行效率,降低內部運行與管理成本。
2.2 規劃策略:結合地形特點由地塊中心向周邊發散展開,塑造高效的網狀結構模式,形成“一心一帶三片區”的空間格局;
一心:沿城市主干道方向位于基地中部打造集展覽、展示和城市功能于一體的入口廣場,形成項目主要人流匯聚與物流基地的中心節點,起到匯聚與疏導人流的作用。
一帶:為東西向的功能復合帶,是消防產品、防火建材展示展覽帶,通過開敞中庭與豎向交通聯系將多個層面流線在此形成匯聚,通過豎向聯通,消解地形高差產生的影響,形成各層面與各區域之間高效聯動,提高產業系統運行效率。
三片區:三片區分別為倉儲綜合物流區,地下車庫區,配套服務區,總體規劃在功能上形成專業化配送基地,在結構上體現一站式的物流綜合體,在形象上展現互聯網時代倉儲物流配送中心的特點。

圖4 剖面圖及交通分析圖
2.3 產業與建筑
主題鮮明的配送基地,線上線下的倉儲中心,一站式的物流綜合體。
主題鮮明的配送基地:規劃設計中力圖采用明確合理的分區、清晰的交通組織、有序的空間規劃,以產生倉儲物流配送基地的集聚效應,打造互聯網時代倉儲物流配送基地。針對消防產品的個性特點,我們選用現代風格的建筑形式、流暢的線條語言、具有力量感的形體組合來體現消防類產品特質和時代精神;規劃布局上以中心廣場與功能復合帶相結合,形成產品集中展示場所。
線上線下的倉儲中心:打造互聯網時代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成為能完整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倉儲物流供應商,全面進入“智慧物流”時代。基地除了完成倉儲、物流功能之外,也應該是能完整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倉儲物流配送方案供應商。通過先進技術實現全國各地乃至全球范圍的生產、管理、物流運輸、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動態控制系統,全面對接“互聯網+”的平臺構建,最大限度的整合物流資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實現物流標準化和規范化。
一站式的物流綜合體:城市型一站式的物流綜合體,形成消防產品、防火建材類的一站式的交易平臺,助推消防專業市場培育和發展;通過規劃及配套建設力圖形成一個集產品交易、會展博覽、電子商務、金融后援、產品檢測、商務商貿配套等于一體的城市型一站式的物流綜合體;因此不同于常規功能單一的倉儲物流基地,而是將集產品交易、會展博覽、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金融后援、眾創平臺、產品檢測、以及完善的商務及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型一站式的物流綜合體。
2.4 建筑設計策略
倉儲綜合物流:倉儲綜合物流功能區布置在建筑地上部分,東臨城市主干道,適度的建筑體量與沿街面能較好形成個性化建筑特色,形成集聚高效的倉儲物流配送基地意向;結合沿街面與中心廣場及功能帶,利用場地自身形成的臺地空間,獲得個性化極強的城市空間形態,同時為倉儲物流形成良好的交通平臺,滿足消防、車行、人行的需求。
地下機動車庫:沿外圍環形車道按照不同標高設置平入各車庫的出入口,聯通基地內各功能板塊,形成簡捷明確的貨流,車流以及消防流線。
配套服務樓:配套服務樓位于基地最北側,面向城市主干道,為項目形象展示的主要窗口。服務配套建筑設計成高層建筑形態,提升建筑展示面,并且與智能化、專業化、互聯網時代的商務平臺形象需求更為貼合。
2.5 交通規劃策略
規劃原則:“精益交通”,突出平坡結合和分層化的交通理念;倉儲物流配送基地的整個道路系統在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采用“集中流線,分層道路,各自進出,平層入庫”的模式,物流,車行,裝卸,停車等區域各自具有獨立的出入口與道路系統,以適應不同性質與使用需求。
“以人為本”,突出人性化交通理念;內部交通設置結合多層的分層布局模式形成環狀道路,做到人、車、物分離,保持了內部交通道路的安全、順暢,結合分層系統和周邊道路交通條件,內部道路及出入口設置不影響城市交通且方便內部使用。
貨物流線:貨物流線沿基地西側周邊展開,結合卸貨場地,貨物做到平層入庫,方便快捷。
車行流線:車行流線結合基地西側主要車行道路,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多個平層入庫的入口,與內部人行系統分離。
消防及應急:消防結合基地西側主要道路與大平臺層車道形成消防車道網絡,確保消防車輛可以抵達每個建筑單體。
人行流線:倉儲綜合物流通過中心廣場及功能復合帶形成純步行層面,各個倉儲物流使用層面與中心功能復合帶相結合形成人行空間,各功能層面及使用空間通過扶梯及景觀臺階形成豎向聯系。
坡地上的倉儲物流建筑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整體到局部,從場地利用到建筑本身,都能體現出復雜性與系統性,坡地建筑的氣質與氛圍也是通過場地與環境的精細化設計所表達出來的,因此應該通過系統化精細化的設計來提升建筑與城市的空間品質。
[1]張淑杰.城市經營理論與實踐研究[D]. 同濟大學,2006.
[2]盧濟威,王松海.山地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 社,2001.
[3]韓曉慶.淺談山地建筑[J].山西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