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勇 江蘇揚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135
展望“十三五”,抓熱點促發展
文/王勇 江蘇揚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135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一些原本在高速增長期被掩蓋的風險逐步顯現出來。建筑業進入減速換檔的時期, “分化”與“調整”是2015年建筑業的主旋律。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從投資形勢看,固定資產投資有望逐步筑底企穩。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要發展理念。建筑企業在冰凍的市場環境中可以緊抓“十三五”規劃中建筑行業的熱點,以促進自身的發展,開拓新藍海,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熱點;自貿區;PC產業;海綿城市;綜合管廊;軌道交通產業鏈;BIM
自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自貿區之后,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自貿區也相繼獲批。據了解,近期“武漢自貿區總體方案”已上報至國務院等待批復。與此同時,包括河南、陜西、重慶等在內的不少地方的自貿區方案均已基本落停,靜待審批靴子落地。
自貿區經驗的復制推廣有利于發揮自貿區的溢出效應,會對全國的進一步開放、創新起到助推和引領作用。自貿區擴圍將帶動建筑業基建投資,并將持續帶動地產投資。 以上海自貿區為例,上海自貿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預計帶動相關基建投資達1000億元以上。天津、福建、廣東自貿區分別約為上海自貿區的面積的9倍、20倍、30倍,基建投資的帶動效應也將會放大。各自貿區及周邊區域的商業地產將迎來快速發展期,進而有利于帶動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
作為成立63年之久的老牌建企,我們江蘇揚建集團一直秉承“經營是龍頭”的理念!緊抓自貿區擴圍帶動基建地產投資的熱點,將自貿區納入自身經營拓展的重點,再結合“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布局,爭取開拓更廣闊的區域市場!
作為建筑產業化的核心內容,裝配式建筑迎來政策利好。2016年2月6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重點提出: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也就是說:裝配式建筑將迎來黃金10年!
2.1 PC的理解
PC(Precast Concrete)即“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簡稱,是以預制混凝土構件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結合部分現澆而形成的混凝土結構。PC 預制裝配式建筑是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來造建筑物,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將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組裝而造成的建筑。PC 預制裝配式建筑只是部分零構件進行了預制,到施工現場也要和傳統建筑一樣進行連接、澆筑,并不是想象中的“搭積木”。
2.2 PC的背景
最早提出PC住宅產業化行為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在二戰之后率先提出并實施的PC住宅產業化之路。在當今國際建筑領域,PC項目的運用形式,各國和各地區均有所不同,在我國目前也尚處于開發、研究階段。國內先后引進了日本、澳洲、新加坡、德國、法國、芬蘭等先進混凝土預制裝配結構技術;目前深圳萬科、長沙遠大、南京大地等企業預制裝配技術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都已參與了諸多地區的PC建筑的建設。
2.3 PC的現狀
PC產業其過程雖有起落,但一直未中斷探索與實踐。近幾年PC產業更是引起國家建設主管部門的重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F階段PC產業呈現的主要特點:已有成型的生產流水線企業;產業技術日趨成熟;示范項目加快實施;更多企業正在跟進等?,F階段PC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專業人才極度缺乏;產品市場認可度低等。
2.4 PC的未來
作為相對獨立的PC產業,盡管行業整體氣氛尚處觀望階段,但還是有很多企業已經大干快上,擺出力拔頭籌的架勢。特別是建筑工業化、節能減排、質量安全、生態環保等種種建筑新理念的推廣為PC產業帶來了發展契機。城鎮化進程中的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大規模的保障房政策急需標準化、快速化建造高質量的住宅,更為PC產業提供了廣闊發展的空間。
2.5 針對PC產業發展的建議性措施
2.5.1 PC產業是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建企可以考慮適時介入PC產業,并將其作為新的“行業科技展示點”。
2.5.2 現今很多建企都有自已配套的多元化專業公司,在此基礎上建設PC生產基地。在籌建生產基地的同時,積極促進項目開發的前期工作,打造“產供銷鏈條”,以保證基地建成后及時投入生產。
2.5.3 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提前招聘和培訓技術、生產和管理人員,包括技術引進與消化、人才招聘與培養等。在市場發展尚不成熟、可利用資源較少的情況下,宜與有經驗的企業結成合作伙伴,以便縮短培育期。
2.5.4 建筑企業還需要積極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溝通,推動當地建筑產業化政策的落實與發展,占領行業制高點,力爭獲取相應的優惠政策。
3.1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即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10月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指導意見明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8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據粗略估計,在此期間全國658個城市每年將需要4000多億元的投資。
2016年4月27日,根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日前公示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根據競爭性評審得分,排名在前14位的城市進入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范圍。
3.2 綜合管廊
綜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綜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訊、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管道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于2015年8月10日公布。其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使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讓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的蜘蛛網式架空線,力爭讓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在2015年,財政部和住建部已經確定了將蘇州、沈陽、廈門等10個城市納入地下綜合管廊試點范圍,中央財政對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給予專項資金補助。
3.3 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將成為“十三五”基礎設施建設亮點
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是利國利民的需要,同時也是防止房地產去庫存過程中導致的經濟下滑,起到托底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
建筑企業可以緊抓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的熱點,重點布局試點城市,加大城市管網改擴建工程的承建力度。
4.1 軌道交通在“十三五”期間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
據行業內統計,截至2015年末全國城軌運營總里程達到3000公里。預計到2020年,運營總里程將達到6000公里。也就是說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平均每年要完成600公里的軌道交通建設。軌道交通建設成為提振經濟的重要手段,并將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勢頭。
4.2 挖掘“軌道交通產業鏈”的經濟增長點
軌道交通建設所涉及的產業鏈較為龐大,上游主要是基礎建筑領域的企業,包括土木工程、隧道等承接商以及工程機械類企業;中游包括車輛制造企業,以及牽引供電系統、通信信號系統等電氣設備企業;下游為公共運營、客貨運輸產業、地產等其他相關產業等。軌道交通的產業鏈比較長,輻射面非常廣泛。
建筑企業可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資質與技術能力的,加大在隧道盾構方面的投入;尚不具備技術能力的建企,可以著力于承建一些資質范圍內的軌交站點或其配套附屬設施;一些建企還可以借助于自身多元化的專業公司優勢,放眼于龐大的軌道交通產業鏈,挖掘其經濟增長點。
5.1 現階段行業內BIM應用有三大主要誤區
很多企業初識BIM,建了觀感很好的模型,但是建完之后不知道如何用于管理或者較為膚淺地進行應用,并未發揮BIM技術的真正價值。建模工作其實只是BIM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項最基礎的初始工作。
有人說:“BIM的功效,主要是對復雜的底層空間進行管道碰撞檢查,成功地在工地實施之前就解決了管網交叉碰撞問題,為項目爭取了大量寶貴的有效空間?!睂嶋H上碰撞自動檢查工具只是BIM應用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
這點也是國內企業對于BIM認識及應用的一個重大誤區。企業推進BIM必然要組織BIM團隊,但是偌大的一個企業面對無數個項目只靠一個BIM團隊顯然是不足的,需要企業上下層級統一的進行基于BIM的調整,這樣才可以讓BIM實現從管理層到應用層一個良好的貫穿。
5.2 明確并制定BIM應用發展線路圖
諸如我們江蘇揚建集團的很多建筑企業雖然均已開展了一系列的BIM應用
培訓與推進工作,然而我們如何有效地讓BIM切實落地?如何把BIM技術與企業管理有效結合并深度應用?如何將BIM應用與企業信息化平臺系統形成數據對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協同、共享大數據平臺?本人認為現階段建企需要梳理并明確BIM應用發展的路線圖。(詳圖1)

圖1 可參考的BIM應用發展路線圖
在這張路線圖中,需要重點說明的是:
5.2.1 路線圖中的第三步“成立企業級的專職BIM中心”是BIM組織架構上的關鍵。
要切實推廣BIM應用,建企就需要建立自已企業級的專職BIM中心。其人員配置大致可由BIM建模人員、數據處理人員以及平臺管理人員三級構成。建模人員的主要職能是創建和管理公司所有項目的BIM模型,其崗位技能的根本要求是快速、準確地建立模型。數據處理人員的主要職能是著眼于各項目部、各職能部門的實際需求,將建模人員的BIM模型進行數據化處理,建立各對口專業的基礎數據庫。數據處理人員可從各主要對口專業部門中抽調配備。建模人員建好模型,數據處理人員整理好各專業所需求的基礎數據后,那么實際上我們已經構建了一個數據庫平臺。既然是平臺,這就需要平臺管理人員,其主要職能是解決上下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按需求分配各部門、各用戶的權限;對各部門、各項目的BIM應用進行協助、檢查與考核等。
5.2.2 路線圖中的第四步“建立BIM管理體系”是BIM發展理念上的關建。
BIM真正意義上的應用不是簡單工具軟件的操作,而是與企業管理的深度融合。它將涉及到企業各部門、各崗位,涉及到公司的管理流程,需要配套制度的保障。建企要結合自身情況,建立適合企業的BIM管理體系:擬定BIM應用的企業級總體框架;編制BIM相關的崗位手冊;設定BIM技術嵌入公司各專業管理的流程;制定各專業BIM建模、審核、維護標準等。
5.2.3 路線圖中的第七步“與企業信息化平臺對接”應當是BIM應用的最終目標。
BIM應用的最終目標是BIM企業內部整體應用成功后,與企業信息化平臺形成數據對接。“BIM應用+互聯網”將有利于建立企業級大數據庫,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數據源采集困難、及時性差的困擾;可以促進企業精細化、集約化管理,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5.3 在BIM推廣過程中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BIM的推廣過程中,我們要理清“BIM中心”、“成本管理部”、“項目管理部”這三大主要部門之間各自的工作聯系與分工。我們要準確定位三者的功能,并依據行業發展的要求讓這三大部門緊密互動。(詳圖2)

圖2
按國家經濟工作會議的相關精神,2016年的投資仍然為“穩中求進”?!胺€”就是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就是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創造新供給和新需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我們建企如能結合自身的特點,精準把握國家總體規劃中的相關行業熱點,不僅可以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其實質也是一種轉型升級!希望本文的思考能拋磚引玉,對建筑企業進行新階段的遠景藍圖規劃有所作用。
[1]陳艷.李曉芬.盧旖娜“十三五”開局良好,建筑業緩慢復蘇《建筑》2016-10(總第810期)
[2]王勇.建筑企業轉型時期的管理良策《建筑》2015-01(總第7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