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江江,彭冬永,周仁強,楊春強,吳 冠,楊鴻彬,黃學俊,陳 順,楊俊賢
(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制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316)
新型環保緩釋殺蟲顆粒劑對甘蔗害蟲的田間藥效試驗
謝江江,彭冬永,周仁強,楊春強,吳 冠,楊鴻彬,黃學俊,陳 順,楊俊賢*
(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316)
本研究以常規5%殺單·毒死蜱顆粒劑及3%呋喃丹顆粒劑為對照藥劑,進行新型環保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對甘蔗害蟲田間防治效果試驗。結果顯示新型環保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對甘蔗螟蟲、綿蚜、薊馬、金龜子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長達4~5個月,且藥效優于常規顆粒劑農藥;于甘蔗下種及大培土時各施藥1次,能持續有效地控制甘蔗整個生產階段的害蟲,且對作物及環境安全環保,可作為常規吸附包衣生產的顆粒劑農藥的替代品。
新型環保;緩釋殺蟲顆粒劑;甘蔗害蟲;藥效試驗
一直以來,防治甘蔗害蟲都以化學防治為主,普遍使用呋喃丹、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和特丁硫磷等高毒顆粒農藥。這些高毒農藥常年施用已導致部分地區的甘蔗害蟲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1-3],并且以上高毒農藥將于2018年10月1日全面禁止在甘蔗等作物上使用[4];市面上少量的常規低毒顆粒劑農藥也面臨生產工藝落后、藥效低、持效期短等瓶頸。常規顆粒劑農藥以天然顆粒載體(如河砂、煤渣、土球、石粉等)進行吸附包衣生產,其有效成分被吸附在載體表面,自由釋放,致使有效成分流失率高達60%~90%,其有效利用率只有10%~40%,這不僅在經濟上是一種浪費,而且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因此不能滿足作物生長周期病蟲害防治需求,也無法適應當前高效低毒農藥生產工藝要求。此外,天然顆粒載體為不可再生資源,隨著資源不斷消耗及匱乏,價格也在不斷升高,致使顆粒劑農藥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常年開采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并已引發各種自然災害。因此,迫切需開發出新型、環保、可控釋放的顆粒劑農藥及其生產工藝,使得農藥有效成分從自由釋放向控制釋放水平發展。
新型環保 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是本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而研制成功的,通過與常規顆粒劑農藥在甘蔗害蟲防治中的田間對比試驗,探索新型環保緩釋顆粒劑農藥對甘蔗害蟲的田間防治效果,為新型環保緩釋顆粒劑農藥及其生產工藝的不斷完善提供理論依據,并指導蔗農科學合理防治甘蔗蟲害。
1.1試驗材料
供試甘蔗品種為粵糖60號(粵糖03-393),新植蔗。供試藥劑為新型環保 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試制)、常規5%殺單·毒死蜱顆粒劑(廣東省湛江市甘豐農藥廠生產)、3%呋喃丹顆粒劑(美國富美實公司生產)。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 2015年在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平嶺甘蔗試驗基地實施。試驗地為磚紅壤砂質土旱地,地勢較平整,地力均勻,肥力中等,有灌溉條件,蔗地為歷年螟蟲發生較為嚴重的地塊。試驗共設3個參試藥劑和1個空白對照,每個藥劑分施藥1次(2015年2月份下種時)及施藥2次(2015 年2月份下種時及2015年6月大培土時)2種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行距1.1 m,小區面積66.7 m2,試驗區周圍設保護行,下種量約為雙芽苗45000段/hm2,田間管理除不另施農藥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當地常規生產方法進行。試驗點藥劑處理、處理劑量、施用方法、重復次數及小區面積等見表1。
1.3田間調查及藥效計算
于第1代螟蟲發生高峰后且枯心穩定時調查枯心苗,此后每隔20~30天調查一次枯心苗,共調查4次,計算枯心率及防治效果;7~8月份甘蔗葉面害蟲大量發生時,每個處理隨機調查100株甘蔗,計算甘蔗薊馬危害株數及防效,并且每個處理隨機調查100株甘蔗,計算甘蔗綿蚜危害株數及防效;12月下旬收貨時,每個處理隨機抽取 20條甘蔗調查每條甘蔗的總節數及蟲節數,計算螟害節率;于甘蔗收獲后,每小區隨機取3點,以每點1 m2壟長挖取蔗頭調查殘留蔗龜蟲口數量,計算防治效果。

表1 試驗方案設計
1.4藥效計算方法
根據各時期調查的蟲口量計算防治效果,方法參照GB/T17980.61-2004[5]。
螟蟲枯心率(%)=枯心苗數/總苗數×100%;螟蟲防效(%)=(對照區枯心苗率-處理區枯心苗率)/對照區枯心苗率×100%;螟害節率(%)=甘蔗蟲節數/甘蔗總節數×100%;甘蔗地下害蟲、薊馬及蚜蟲的防治效果(%)=(對照區平均蟲口數-處理區平均蟲口數)/對照區平均蟲口數×100%;甘蔗薊馬及綿蚜防治效果(%)(對照區平均蟲害株數-處理區平均蟲害株數)/對照區平均蟲害株數×100%。
1.5統計分析
對田間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及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分析。
2.1新型環保緩釋顆粒劑對甘蔗螟蟲的田間藥效結果分析
從表2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苗期枯心率防治方面,藥后40~120天,新型環保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1次施藥處理(處理1)及2次施藥處理(處理 2)的 4次調查防效分別達 80.65%~95.36%及81.47%~97.57%,2個處理防效之間差異不顯著,藥后120天,2個處理防效均超過80%;而對照藥劑常規5%殺單·毒死蜱顆粒劑藥后40~120天,其1次施藥處理(處理3)及2次施藥處理(處理4)的4次調查防效分別為 61.60%~92.42%及 62.47%~91.55%,且藥后90~120天,處理3及處理4防效分別為 61.60%~74.06%及 62.47%~72.62%,顯著低于同一時期處理1及處理2防效;另外,對照藥劑3%呋喃丹顆粒劑2種處理(處理5、6)在40~120天的防效分別為 23.51%~56.98%及 28.27%~55.15%,顯著低于同一時期處理1及處理2防效。從表2可以看出,中后期螟害節方面各種藥劑處理防效大小分別為:處理2>處理4>處理1>處理3>處理6>處理5,且各處理間同一時期防效均達顯著差異。
2.2新型環保緩釋殺蟲顆粒劑對甘蔗葉面害蟲的田間藥效結果分析
從表3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防治甘蔗薊馬方面,新型環保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2次施藥處理(處理2)防效最好,達96.20%,而1次施藥處理(處理1)防治效果也達75.81%;對照藥劑常規5%殺單·毒死蜱顆粒劑2次施藥處理(處理4)防效也達91.60%,與處理2差異不顯著,而其1次施藥處理(處理3)防效僅為64.22%;對照藥劑呋喃丹顆粒劑2種處理防效(處理5、6)防效分別為35.79%及51.90%,均顯著低于處理1及處理2。在防治甘蔗綿蚜方面,處理 2防效達到 100%,顯著高于對照處理 4的90.90%及處理6的48.40%。

表2 不同藥劑處理對甘蔗螟蟲的防治效果

表3 不同藥劑處理對甘蔗葉面害蟲與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
2.3新型環保緩釋殺蟲顆粒劑對甘蔗地下害蟲的田間藥效結果分析
從表3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新型環保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對甘蔗金龜子防治效果很好,其 2次施藥處理(處理 2)防效達 94.95%,顯著高于對照藥劑2次施藥處理(處理4)的86.97%及對照藥劑處理6的67.03%;新型環保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1次施藥處理(處理1)防效也達75.54%,顯著高于對照藥劑1次施藥處理(處理3及處理5)的66.70% 及35.30%。
2.4新型環保緩釋殺蟲顆粒劑的生物安全性分析
使用新型環保 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后,未發現因施藥而影響甘蔗正常生長的現象,相反,因新型緩釋顆粒載體中含有促進植物生長作用的各種有益元素,其較對照藥劑處理甘蔗長勢好。新型環保 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采用土壤施藥,對天敵安全[6],試驗前后通過對田間瓢蟲、刺眼蜂等天敵調查發現,其數量與對照藥及空白對照區天敵數量相當。
試驗結果表明:新型環保 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具有高效、環保及緩釋等特點,在甘蔗苗期,1次施藥及2次施藥處理,新型環保5%殺單·毒死蜱緩釋顆粒劑對螟蟲有優良的防治效果,緩釋效果明顯,持效期長達4~5個月,較常規顆粒劑農藥持效期延長2~3個月;在甘蔗中后期,能夠有效控制葉面害蟲及地下害蟲的為害,且2次施藥處理較1次施藥處理效果更佳。結合試驗結果,建議配合下種及大培土時各施藥1次,以持續有效地控制甘蔗整個生長階段的螟蟲、薊馬、綿蚜及地下害蟲,如蠐螬、天牛、白蟻等。
新型環保緩釋殺蟲顆粒劑是本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研制成功的,其以工業廢棄物及作物有益生物質材料為載體原料,農藥有效成分被均勻包裹載體中,通過創新的造粒及加工工藝進行生產,新工藝徹底改變了以往以天然顆粒載體(如河砂、煤渣、土球、石粉等)進行吸附包衣生產的常規生產工藝,突破了常規顆粒劑農藥藥效低、持效期短、生產工藝落后等瓶頸,滿足現階段高效低毒農藥生產工藝要求,并使得農藥有效成分從自由釋放向控制釋放水平發展。新型環保緩釋殺蟲顆粒劑的面世,符合國家倡導農藥減量化使用的要求,可以作為常規吸附包衣進行生產的顆粒劑農藥替代產品,具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1]龔恒亮,管楚雄,林明江. 呋喃丹3G防治甘蔗主要害蟲研究報告[J]. 甘蔗糖業,2005(2):11-14.
[2]李文鳳,黃應昆,盧文潔,等. 云南甘蔗地下害蟲猖獗原因及防治對策[J]. 植物保護,2008,34(2):110-113.
[3]龔恒亮,安玉興,劉玉彩,等. 高效低毒殺蟲劑Regent 0.3G對甘蔗螟蟲控制作用的研[J]. 甘蔗糖業,2008(6):110-113.
[4]農業部. 農業部公告第 2445號[EB/OL]. [2016-09-07]. http://www.moa.gov.cn.
[5]國家技術監督局. GB/T 17980.61-2004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第61部分:殺蟲劑防治甘蔗螟蟲[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6]黃應昆,李文鳳. 甘蔗害蟲優勢天敵及其保護利用[J].昆蟲天敵,2006,28(2):85-92.
(本篇責任編校:李金玉)
Efficacy Test of an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ly Sound and Slow-Release Pesticide in Controlling Sugarcane Pests
XIE Jiang-jiang, PENG Dong-yong, ZHOU Ren-qiang, YANG Chun-qiang, WU Guan, YANG Hong-bin,
HUANG Xue-jun, CHEN Shun, YANG Jun-xian
(Guangdong Provincial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 (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
The present tes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ly sound and slow-release pesticide, 5% monosultap and chlorpyrifos cartap GR, on controlling sugarcane pests under filed conditions. The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of 5% monosultap and chlorpyrifos cartap GR, 3% carbofuran GR were used as control.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ly sound and slow-release 5% monosultap and chlorpyrifos cartap GR had the best and longest efficacy which lasts 4~5 months on controlling sugarcane pests. It could control the sugarcane pests continuously and effectively when used in seeding and earthing-up stage. So the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ly sound and slow-release 5% monosultap and chlorpyrifos cartap GR could take the place of the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Innova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Slow-release pesticide;Sugarcane pests;Efficacy test
S566.1
A
1005-9695(2016)05-0017-04
2016-09-18;
2016-10-18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4A020208011、2015A020209011);粵農計[2015]6號農機農藝配套甘蔗良種選育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項目;湛江市科技計劃項目(2014A03020)
謝江江(1986-),男,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甘蔗蟲害防控、農藥研發等工作;E-mail:xiejiang0407@163.com
楊俊賢(1962-),男,研究員,主要從事甘蔗蟲害防治研究工作;E-mail:siriyjx@163.com
引文格式:謝江江,彭冬永,周仁強,等. 新型環保緩釋殺蟲顆粒劑對甘蔗害蟲的田間藥效試驗[J]. 甘蔗糖業,2016(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