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嬋娟,班秋艷,張明利
(1.北林區氣象局,黑龍江綏化152000;2.綏化市氣象局,黑龍江綏化152000)
大風雪天氣過程個例分析
郝嬋娟1,班秋艷2,張明利1
(1.北林區氣象局,黑龍江綏化152000;2.綏化市氣象局,黑龍江綏化152000)
2007年1月29-31日,綏化市出現了一次大風降雪天氣過程,降雪中心在綏化市的北林區降雪量為10 mm。望奎、慶安、綏棱降雪量為8-9 mm,其余縣(市)降雪量為4-5 mm,全市平均降雪量為7 mm。
此次大風降雪天氣是一次常見的過程,但是由于這是綏化市入冬以來最大的一次降雪,給道路交通和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不過對春季保墑卻十分有利。因此,對這次過程進行個例分析,對積累預報經驗,提高預報水平,在對外服務中具有重要意義。

圖1 1月29日08時500 hPa高度場和溫度場
本次過程主要是由于高空冷渦的東移發展使冷空氣影響綏化市并且與暖空氣相交而造成的。在2007年1月27日08時500 hPa圖上,高緯地區為明顯的兩槽一脊,綏化市受暖脊影響,貝加爾湖附近有一明顯的低槽,烏拉爾山地區為強高壓脊,隨著高壓脊的發展東移,到29日08時500 hPa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圖1),低槽已經發展切渦,其中心在50°N, 100°E附近,中心強度516 hPa,冷中心-40℃。綏化市在暖區控制中,到29日綏化市自西向東開始降雪。在1月30日08時500 hPa高度場中(圖2),可以看到,在烏拉爾山強高壓脊的推動下冷渦繼續加強東移,中心位于47°N,125°E附近,綏化市在冷渦的控制下,降雪增強。從1月31日08時500 hPa高度場上看,冷渦中心已經移出綏化市到達黑龍江省東南,隨著冷渦的移出,降雪逐漸減弱、停止,雪后降溫。

圖2 1月30日08時500 hPa高度場和溫度場

圖3 1月30日08時850 hPa高度場和溫度場
可以從1月30日08時850 hPa溫度場上(圖3)看出產生這次降雪的有利條件,冷區在西南,而暖區在東北,形成倒暖平流,在綏化市附近有一很明顯的切變線,在切變線附近冷暖空氣交匯明顯,所以這次降雪在30日達到最大。
本次過程地面對應的系統是蒙古氣旋。29日08時,低壓中心在黑龍江省與內蒙、吉林交界處,強度為1015 hPa,隨后增強并向東北方向移動,30日08時,低壓中心移動到黑龍江省東南,中心強度1017.5 hPa。31日08時,低壓中心已經移出黑龍江省。受地面低壓冷鋒影響1月29日綏化市自西向東降雪開始,直至31日白天,隨著低壓的東移,綏化市各市縣均有降水產生。
在2007年1月29日17時紅外衛星云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此次降水過程開始時是低壓前的暖鋒降水,此次過程降水主要集中在29日上午到31日上午。在降水開始時間的預報上,紅外衛星云圖資料的應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預報產品的準確性提供有力預報依據,為服務用戶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氣象信息,收到了很好的服務效果。
速度圖中零速度線呈“S”型,為東北西南走向。負速度中心值大于正速度中心值,且負速度區面積明顯大于正速度區面積,說明入流明顯大于出流,輻合大于輻散;負速度區出現明顯模糊現象,有利于水汽輸送和上升運動增強,為降雪提供充分的水汽和動力條件,從而使降雪增強并維持。
本次天氣過程使用了T213、GRAPES、MM5、歐洲ECMWF、日本FEAS數值預報產品等多家數值預報。歐洲ECMWF對此次過程的預報較好,在2007年1月28日20時850 hPa風場48 h預報圖上,可以看出30日20時綏化市附近有一明顯東西向切變線,與30日20時的實況極為相似,30日夜間綏化市附近有明顯的切變線,這也是降雪的主要時段,這就為預報員的預報提供了更加準確的依據;T213數值產品29日20時24 h850 hPa溫度場預報與實況也很吻合;日本FEAS產品對大陸東岸暖脊的影響考慮的不夠;GRAPES、MM5中尺度模式在降水落區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在降水時段的預報上與實況存在差異。總的來說,大部分的數值預報產品對此次過程的形勢分析都是準確的,能為預報提供很好的依據。但其中也有差異,這就需要預報人員對這些預報產品進行分析,找到最接近實況的預報產品,以便做出更加準確的預報。
(1)高空槽的東移發展以及蒙古低壓加強、北上是形成此次降水過程的機制,降雪開始為低壓前部的暖鋒降雪,到30日轉為切變線降雪,到過程收尾時為冷鋒降雪。
(2)紅外衛星云圖資料和雷達資料的應用為準確及時的預報出降水開始的時間提供了可靠的預報依據。
(3)此次過程中數值產品的應用,尤其是歐洲ECMWF數值產品在這次過程中的預報為準確及時的預報出系統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1002-252X(2016)03-0016-01
2016-6-1
郝嬋娟(1981-),女,黑龍江省綏化市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本科生,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