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禪堂壺·祥云九段”創意設計與制作述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朱亮亮
大隱玩陶
——“無禪堂壺·祥云九段”創意設計與制作述評
●朱亮亮
制陶是原始人類在不斷適應自然,突破自我的社會生產過程中達到的某種觀念與一定技能相結合的產物。它一方面改變了現有物質的技術性變化;另一方面融入了人類的智慧和追求,從而體現出原始人類的記憶能力和審美準則的根本性變革。陳綬祥先生在有關彩陶藝術研究的論述中指出:“制陶是人類進化歷史上第一次最偉大、最重要的創舉,是人類依靠自身力量創造新材質的第一次根本性革命?!腥A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掌握制陶的民族之一,并且有著最早關于制陶的記述。在《周佚書》中,就有‘神農耕而陶’的記載,先秦時代《墨子》藝術中也有‘陶于河濱’的描繪,相傳黃帝時代,就有了專門掌管制陶的官員‘陶正’。”①陳綬祥:《遮蔽的文明》,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版,第89-90頁??梢哉f,中國人對于陶器的認知與發展在全世界范圍內來講是歷史最悠久、品質最精良、創新最持續的。
宜興的紫砂壺藝術作為唯一將工藝與美術、玩賞與實用相結合的產物,不但延續了原始人類對于物質技術的改進和智慧才思抒發的歷程,而且在當代隨著文人書畫家的介入使得其不斷突破人們的飲茶方式與玩賞境界。陳綬祥先生在1989年首次提出“新文人畫”的概念并持續舉辦了十年“新文人畫展”,就是要在新的時代,喚醒中國繪畫新的題材、新的圖式以及新的格調。我們來看一下陳先生1992年于蘭州所寫的《新文人畫歌》:
新文人畫歌
畫以文人名,人自天公設;
人文化天工,畫人寸心折。
文自心中出,天地亦萬測;
測也不堪測,折也何必折。
文心生萬象,丹青究玄黃;
一畫出神去,通情理亦彰。
新法復故技,行道當自強;
匪為論短長,祗莫負春光。
——1992年于蘭州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陳綬祥先生所提出的中國畫改革是站在歷史的深度和文化的高度去闡述的。簡言之,就是要從天地萬物的氣象出發,以丹青去描繪文心與人心,無論是古法還是新技皆可運用。那么,陳綬祥先生與宜興的紫砂藝術結緣也是由來已久了,從最早帶領新文人畫家到宜興采風,到與紫砂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呂堯臣、鮑志強的合作,再到此次“祥云九段”壺式的創意設計,都與“新文人畫”的當代文化弘揚是一脈相承的??梢哉f,“無禪堂壺·祥云九段”將突破以往單一的壺型創意與書畫裝飾,是當代文人玩陶的壺型與裝飾全方位的合作,以及當代文人壺的至高境界與文化意涵的最佳詮釋。
要創意設計并制作出一套能夠代表當代文人壺至真品質作品是需要艱辛付出和全心投入的。陳綬祥先生在其所撰《“無禪堂壺·祥云九段”贊》的注中所述:“庚寅思慮,甲午成行;丙申圓德,以促世評。”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記錄了“無禪堂壺·祥云九段”紫砂壺套組(式)的創作過程。
這套紫砂壺的創意設計最早源于2010年秋天,陳綬祥先生到宜興參加一次藝術寫生及畫壺采風活動。也正是在那次活動中,陳綬祥先生由李昌鴻大師推薦參觀了沈美華紫砂藝術工作室,并為其精巧、細膩的壺藝所吸引。更為難得的是,陳綬祥先生在與沈美華深入交談之后,為其孜孜不倦執著于紫砂壺的創作與巧思所感動,并當場接受其為入室弟子(她是陳綬祥先生在紫砂壺界接收的僅有的兩位女弟子之一)。也正是在這樣的書畫與紫砂的機緣撮合之下,開始了“祥云九段”壺式的探討。當時,我陪同陳綬祥先生參觀中國紫砂博物館和前墅古龍窯途中,談起清末以來,特別是近代諸多書畫藝術大師紛紛來到宜興與紫砂結緣,并開始了書畫與紫砂壺相結合的藝術創作。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時任溧陽知縣的清代書畫家、篆刻家陳鴻壽設計,紫砂藝人楊彭年、楊鳳年兄妹親手制作的十八種經典紫砂壺款式,即“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壺”。這之后的近代海派名家吳湖帆、唐云、江寒汀、陸儼少、謝稚柳等與紫砂藝術大師顧景舟、朱可心、周桂珍等的合作蔚然成風。其中由顧景舟制吳湖帆書江寒汀畫的《大石瓢壺》在北京2015年東正拍賣會中以2817萬元成交,創下了紫砂壺的歷史最高拍賣紀錄。這說明文人書畫家參與紫砂壺的創作,無論是在紫砂壺的造型創新上,還是文化內涵上,抑或是經濟效益上都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陳綬祥先生隨即提示我說,“當代畫壇我所倡導的‘新文人畫’已經形成了一股改革并推動中國畫前行的力量;那么,紫砂壺界似乎遲遲未有令人振奮的創新理念和作品。我們來玩一把,如何?”當時我以為陳綬祥先生只是一時興起,說說而已,并未特別留心。不曾想到,陳綬祥離開宜興之后的一個月便給我來電話,說他準備與沈美華合作,設計制作出一套超越以往所有文人書畫家與紫砂壺合作的作品,連名字都想好了——“無禪堂壺·祥云九段”。之后的三四年時間里,在陳綬祥老師的指導下,我則幾次將其手繪的壺型圖和設計文字拿到宜興與沈美華溝通。沈美華隨即開始了“祥云九段”壺型的創意設計并在制作過程中不斷的修改調整。

圖1 陳綬祥先生刻繪“無禪堂壺·祥云九段”

圖2 “無禪堂壺·祥云九段”刻繪完成(前一:陳綬祥,后排從左起分別為朱亮亮、沈美華、佘榮飛)
直到2014年秋,時隔四年之后,12月29日陳綬祥先生來到宜興丁蜀鎮富貴金沙紫砂藝術館,暨沈美華紫砂藝術工作室,合作商討設計制作“無禪堂壺·祥云九段”紫砂壺套組(式),并最終確定作品的設計、刻繪為陳綬祥先生(見圖1);制壺為沈美華女士;創意、策劃為朱亮亮、佘榮飛。其后,隨著“祥云九段”壺型基本成型,我們邀請陳綬祥先生來到宜興沈美華紫砂藝術工作室對壺型進行最終修改及確認(見圖2)。最后,直到2016年7月初,陳綬祥先生再次來到宜興,在沈美華制作完成的“祥云九段”壺坯上進行了九種各異花卉的刻繪裝飾,并完成了“無禪堂壺·祥云九段”長卷(壺坯上刻繪的圖案都事先在此長卷上完成水墨稿,題寫“無禪堂壺”引首,見圖3)。功夫不負有心人,后又經過半個月左右的燒制和整口,“無禪堂壺·祥云九段”紫砂壺套組(式)終于完成,即將面向紫砂藝術界正式發布。回顧創作歷程,我們沒有辜負陳綬祥先生的傾心付出,并按既定計劃順利完成。

圖3 陳綬祥先生題寫“無禪堂壺”長卷引首
這是當代新文人畫領軍人陳綬祥先生首次以自己的堂號“無禪堂”用于紫砂壺藝術的設計與創作之中,其合作的紫砂壺藝家是紫砂高級工藝美術師沈美華女士(中國紫砂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沈遽華的侄女)。這套“無禪堂壺·祥云九段”紫砂壺在創意理念和制作實踐過程中由陳綬祥先生全程主導并參與其中,在宣紙上毛筆手繪每一把壺身的裝飾圖案和文字,并刻繪于紫砂壺坯之上。陳綬祥先生還親筆撰寫《“無禪堂壺·祥云九段”贊》,可謂親力親為、盡心盡力,全文如下:
“無禪堂壺·祥云九段”贊
注:庚寅思慮,甲午成行;丙申圓德,以促世評。
序
庚寅三秋,予客陽羨,為無禪堂造壺。思舉世弄陶,至今為陽羨獨創陶之至境。為此中華人文,不宣于世而死不瞑目。借無禪堂與吾國文化之企機,思為“祥云九段”壺式,又收女弟子沈美華共商,以立品格為序,予親制型而繪飾,又請亮亮、榮飛弟子輔助,更作四字謁語成論無禪堂、論壺、論茶、論品茶四章,結而為文,隱三字中為別意,《贊》曰:
道本無極,陰陽互現;生能體道,乾坤乃奠。
釋借禪機,本體發思;無物有心,情欲緣因。
儒學堂正,平和處事;信古追遠,遂成人世。
共置壺中,且釀且烹;壺中日月,可喻心身。
壺乃祥瑞,盤古同生;吞吐具德,有律有倫。
霞呵云護,易行思能;五色俱備,紫氣獨存。
形容九轉,天地人文;水火相激,玉質金聲。
既成段落,飲食為尊;五味皆覺,首推清醇。
古茶稀有,木本葉身;神農未嘗,女媧不焚。
萬劫世間,盡得天真;穎領解悟,苦澀人生。
遂將珍味,化作永恒;曬焙烘酵,為獲精神。
評泉品茶,煎泡皆能;懸壺濟世,禮教大成。
茶內藏玄,平??烧?;大道若水,蕩蕩汶汶。
置壺之中,三教共生;修身養性,起落浮沉。
君求福祉,借壺能養;得閑身心,德善如常。
唯新旺業,心正興邦;執壺一笑,福壽綿長。
誠如陳綬祥先生所言:“其目標是超越所有前輩中文人書畫家參與紫砂設計與創作的成果,在紫砂壺的樣式、壺身的裝飾圖案、題字以及整套紫砂壺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寓意上超越‘曼生十八式’”①陳綬祥先生于2014年12月19日在宜興沈美華紫砂藝術工作室商討“祥云九段”壺式時對筆者所言。。作為“無禪堂壺”的首款(套)紫砂藝術作品,無論是其創意理念、壺型設計還是裝飾圖案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豐富的歷史底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立意“祥云”,化作“九段”
道家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之間,九為至尊,被奉為最大、極限。所以,陳綬祥先生所設計的“祥云九段”壺式并非是單把的紫砂壺,也非傳統的“一壺四杯”的制式。而是以“天”“地”“人”三位一體組合而成,即三三得九,謂之“九段”。具體而言:其主旨是“以天、地、人為宗主,以三生萬物為衍路,故生九段之說”。(1)天段:三把以“天圓”之型統之——渾天,“萬辟為渾”;容玄,“同謂之玄”;載常,“天行有常”。(2)地段:三把以“地方”之型統之——素方,“素問為大”;豐物,“厚德載物”;靜土,“土靜大德”。(3)人段,三把以“活心”之型統之——明德,“在明明德”;至善,“止于至善”;唯新,“歲月唯新”。首先從數與質的范疇上取“極限”,以此涵蓋天地人三界的全部;其次,“祥云”之意是主題愿望和客觀現象的結合體的象征——“祥”是一種主題愿望中的意念,而“云”是客體實像中的意向。二者相合之“祥云”表現出的即是中國人哲學精神層面上的和諧與完善。所以,“祥云九段”突破并超越了以往紫砂壺作品能夠涵蓋的數量上的極限,又打通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隔閡。
(二)假花卉比德自然,以壺身傳于世間
書畫家參與紫砂壺的合作最為常見的就是在壺身上設計圖案和書法繪飾。陳綬祥先生的此次創作既然要超越以往,就要有所創新突破。他分別選取了“郁金香”“蘭花”“牡丹”“竹子”“牽?;ā薄昂苫ā薄八伞薄鞍俸稀薄懊坊ā本欧N花卉進行壺身的裝飾,并分別題寫壺名:“載常”“容玄”“渾天”“靜土”“素方”“至善”“豐物”“唯新”“明德”。除了古人常用的比喻君子的花卉——竹子、梅花、蘭花、荷花之外,陳綬祥先生用了前人從未用過的花卉——郁金香、牡丹、牽?;ā⑺?、百合,彰顯其大膽選取、用心比德的喻意所在。其中的郁金香、水仙、百合還是外來花卉品種,凸顯其中西結合之巧思所在。進一步來看,陳綬祥先生所設計的九把紫砂壺的款式,在“天段”“地段”“人段”三式中都有圓型、幾何型、仿生型壺身,而且段泥、綠泥、紫泥三色各異。這正與其創意的天地人三界合一、自然與人性的和諧相輔相成,以達到“祥云九段”包容萬象、匯通天下之意。
(三)通“儒、道、釋”三教,品“壺、茶、人”百味
紫砂壺藝術之所以數百年以來為人們所喜愛和推崇,尤其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睞,除了壺身自然的美感與雅致之外,其蘊含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底蘊是關鍵所在。畫壇都知道陳綬祥先生的堂號為“無禪堂”,但是真正知曉其含義的為數不多。其實“無禪堂”是“儒道釋”三教合一的意思。具體而言:“無”代表道教,講究無為而為、自然而然;“禪”代表佛教,講究悟本清源、參透禪機;“堂”代表儒教,講究積極入世、大隱于朝。所以三字合成“無禪堂”之意在于三教合一,至真至極。由此,以“無禪堂”為綱領,設計而成的“祥云九段”壺式就是打通“儒道釋”三教的界限,在紫砂壺界領銜視之。上文所舉陳綬祥先生親筆撰寫《“無禪堂壺·祥云九段”贊》中更是以“論無禪堂”“論壺”“論茶”“論品茶”四章結成《贊》文以釋之。紫砂壺是人與自然的結合,是人類玩陶的極致代表。茶是中國人的必備飲品,可以解渴、去毒、治病,是我們的生存之本。用紫砂壺泡茶飲茶又能養身、養性、養情。所以,這套“無禪堂壺·祥云九段”紫砂壺套組(式)真可謂是融通了“儒道釋”三教,嘗盡了人生酸甜苦辣咸百味。
綜上所述,“無禪堂壺·祥云九段”紫砂壺套組(式)是陳綬祥先生嘔心之作,喻意深遠又意味悠長。最后,借用陳先生在《贊》文中的藏頭詩(每一段的第三個字連接而成)來作總結和祝福最合適不過了:“無禪堂壺,祥云九段;稀世珍品,藏之福旺”。
朱亮亮,常州工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