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摘 要: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政治、經濟、文化同時都進行發展的同時,音樂也在隨之而發生改變。尤其是鋼琴音樂,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中國鋼琴之路是一條曲折的道路。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創作實踐經驗的積累,建國初期,中國鋼琴音樂呈現出了高速發展的趨勢。隨建國之后出現的浮夸風,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事件,使鋼琴音樂的發展處在了停滯階段,“文革”結束后,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朝著多元化和多樣化的風格發展,這個時期的鋼琴音樂開始探索全新意義上的“中國音樂風格”,在“民族化”“群眾化”等傳統之后,向現代音樂進軍,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二十世紀;音樂創作;風格
在這幾十年之中,通過很多實踐和創作都為鋼琴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就將介紹一些方法,從時代概況,體裁形式,音樂風格三個方面出發,對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歷程做了初步的探討和整理,客觀的展現和還原二十世紀的創作路程,具有艱難性以及它在整個中國音樂中的地位。對于演奏者和教育者能更好的掌握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風格與內涵,充分表達作品的音樂思想。
1 新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三個歷史時期
中國的鋼琴音樂藝術是與國家發展,時代精神和政策息息相關的,這是與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是一樣的。本文就以新中國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為分界點---“文化大革命”,建國后的前十七年—“初步繁榮時期”,文革十年—“沉寂與復興時期”,新時期的二三十年—“百花齊放時期”。初步繁榮時期,以歐洲古典,浪漫主義音樂的體裁形式為主,尋求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傳統音樂相結合,音樂風格質樸,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沉寂與復興時期以改編音樂體裁形式為主,尋求中國音樂本色的創作時期。百花齊放時期嘗試使用近現代創作技法與中國音樂氣質相融合,進入題材與風格多元化的時期。
2 新中國鋼琴音樂的主要體裁形式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鋼琴音樂的體裁形式與之前的比較,顯得更加多樣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創作形式,而是開始對各類體裁形式進行較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作為西方鋼琴音樂器樂協奏曲中的重要形式之一,鋼琴協奏曲在中國的發展態勢略顯不夠均衡。在文革之后,這種鋼琴協奏曲則呈現的突猛的上升趨勢。在體裁形式上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一下幾個階段:
(一)1949—1966:基本以歐洲古典,浪漫主義音樂體裁形式的鋼琴音樂為主,尋求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傳統音樂相結合的創作時期。音樂創作在“民歌加和聲”的基礎上,在西方音樂技法上尋求與中國音樂特質相結合的支點,體裁形式上也多以西方古典,浪漫時期的音樂體裁為主。
(二)1966—1976:以改編音樂體裁形式為主,尋求中國音樂本質特色的創作。進行改編的一大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政治形態下,體裁形式單一化,在時代的局限下,則選擇嘗試用改編的方法來創作鋼琴音樂曲。外族的民間音樂改編曲也對中國的鋼琴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1976—2000:多元化體裁形式的創作趨向,尋求民族性與時代性良好的結合的創作時期。“文革”結束后,國家在文化藝術創作上逐步的落實了全面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政策,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者們也開始了思路更為廣泛,開闊的全新的創作實踐,許多作曲家在創作技法上的運動也加強了現代意識,從而使作品的構思,色彩和風格也比過去顯示出不同的新意。
3 改編音樂體裁形式
(一)音樂旋律的線條性
線條化的音樂旋律主要是中國傳統音樂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中國文化中對音樂獨特性的“中式”審美心理決定了中國的傳統音樂中對旋律線條的注重,以“線條化”的方法來觀察事物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通過旋律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以及音色的豐富變化來表現情感。
(二)音樂的標題性
標題音樂中的是“通過語義信息使人們對特定音樂信息作有約定的有意定向聯想”,從而間接表達具象,概念和情節內容,標題和語言文字的題示是其主要形式之一。多數情況下,標題明確的指定了音樂中所表現的內容,音樂借助這些說明性和描繪性的標題使演奏者和聽眾對相應的樂曲進行情感的投射。
(三)音樂結構的隨意性
西方傳統的鋼琴音樂曲比較注重音樂的理性思維,在音樂發展上序列分明,層層推進,結構方式上嚴格遵循著均衡,統一的整體性原則,這使西方鋼琴音樂的調性布局和主題發展必須從全局的角度進行考慮。中國的音樂結構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逐步形成自己的格局。
(四)音樂發展的時代多樣性
音樂發展的時代多樣性體現在中國鋼琴改編曲的改編創作中,“以單身思維為主的傳統器樂曲的旋律多是以單線條的方式進行發展,注重橫向旋律線條的變化,充分發揮樂器的性能,運用各種發音法,各種裝飾音以及音樂進行中各種細小的音高及力度變化,給予曲調以種種潤色和修飾。
4 新中國鋼琴音樂的主要風格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種類多,分布廣,根據歷史傳統,地域,風俗等方面各種不同的音樂文化,中國的鋼琴音樂也受到了傳統的民族音樂的影響。
漢民族的音樂文化可以說是影響最深的,因此大多數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所表現的音樂情景,內容都屬于漢民族的音樂風格。少數民族音樂則具有獨特的音樂特色,音調使得鋼琴音樂創作中有了更加明顯的特色。在結合了這兩種音樂之后,中國的鋼琴音樂也摻雜著古典音樂,有很多“古風今創”的作品。對這種文化的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進一步了解中國當代音樂的發展歷程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漢族北方音樂風格
中國北方的民歌以表達感情直接,熱烈,曲調高亢,激昂而著稱,因此根據北方民歌或其民歌音調創作而成的“北方民歌風格”鋼琴曲亦然而然的延續了原曲熱烈,直白,粗狂等音樂風格。
(二)漢族南方音樂風格
中國南方的音樂風格以細膩,優雅,雋秀,明亮,清新,流暢等特點而著稱,這是由于地域背景的差異,其自然條件優越,表達了南方細膩的情感。
(三)中國少數民族音樂風格
中國的56個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環境和性格特征,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民族文化,對于中國的鋼琴創作者來說,少數民族的音樂是十分迷人的。因此,不少創作者是以少數民族曲調或者是特征音調為基點進行創作的。各種不同的風格混合在一起,更加開闊了創作者的視野。
5 小結
本文就中國鋼琴民族音樂特色這一概念做了一些分析,總結了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鋼琴的民族特色的特征,中國鋼琴改編曲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間接體現,專業人士和普通大眾通過這些知識,可以充分的進一步了解認識中國傳統音樂和中國鋼琴音樂的風格概貌,體會出每一個作品的民族氣質,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并且為新世紀中國鋼琴音樂的新發展打下了堅定的基礎。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符合現代人們的美學追求,我們有必要了解了本國的鋼琴音樂文化,了解其創作特征和民族特色。通過這樣的一個了解,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鋼琴的音樂創作的路程,得出新的認識,從而跟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乾高;;當前鋼琴教育的失范與矯正[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2]員苗苗;;論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鋼琴改編曲的創作手法[J];作家;2012年18期
[3]常麗文;;中國鋼琴協奏曲的藝術特點分析和發展前景展望[J];作家;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