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超
摘 要:由于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高度發達,電子數據逐漸成為發現網絡犯罪的重要證據和線索。借助電子數據的幫助,公安機關可以訊速地偵破一些案件,逮捕犯罪嫌疑人,法院也可以依靠這些電子數據作為物證,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判。但是,在我國電子物證取證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相關的立法、組織機構和流程都不夠完善,這給電子物證的應用帶來了很大困難。本文將簡述電子物證的含義,分析取證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并且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電子物證;取證;法庭審理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一些網絡犯罪的行為也隨之產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進行犯罪,衍生了網絡詐騙、非法數據竊取等新型的網路犯罪行為。這些新型犯罪形式的出現,給社會治安帶來了嚴重威脅。為了更好地偵破網絡犯罪案件,依法審判相關犯罪嫌疑人,電子物證的取證顯得越來越重要。只有有效利用電子物證,規范進行取證,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打擊網路犯罪行為。
1 電子物證的含義
為了能夠科學地進行電子物證的取證,首先要對電子物證的含義進行定義。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普及之前,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并沒有關于“電子物證”的定義和界定。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社會上的大規模普及應用,我國開始在刑事訴訟法當中添加關于“電子物證”的相關條款。所謂電子物證,就是利用電子、電磁、光信號等信息傳播媒介,通過特定的編排方式來傳達信息的方式、設備及其蘊含的信息,包括硬盤、U盤、存儲卡和其中所包涵的一切信息資料[1]。
電子物證具有可再生性、無形性、多樣性和客觀性等特征。可再生性,就是電子物證在被破壞和刪除之后,還能夠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進行恢復。比如將被破壞的犯罪現場錄像恢復,重現犯罪現場的真實場景,有助于案件的偵破和審理。無形性,就是電子物證是不可以通過人體感官直接了解其中的信息的特征。電子物證通常要借助儀器和設備的幫助,才能夠轉化為人們可以直接進行認知的信息。多樣性,就是電子物證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等[2]。客觀性,就是電子物證能夠反映客觀事實的特質。由于電子物證是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會受到計算機安全系統的保護,所以不容易受到主管上的影響。另外,電子物證儲存在計算機當中,不會發生腐爛、變質等物理化學變化,保存了證據的完整。
2 電子物證取證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立法缺失
法律法規是案件偵破和案情審理工作的依據,而在我國以往的法律法規體系當中,并沒有關于“電子物證”的規定,包括其定義、涵蓋范圍、特征特性、鑒定應用。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當中首次出現關于“電子物證”的內容是在2010年頒布的《死刑證據規定》當中。這一規定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聯合頒布的,首次將“電子物證”列為死刑的證據種類之一。在此之后,檢察機關也頒布文件對“電子物證”進行司法解釋。但是,我國在電子物證的取證方面,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規則,給電子物證的取證帶來了實施上的困難。
(二)缺乏專業人員
電子物證的調查取證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需要專業人員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術水平。但是,我國刑偵部門的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學歷差距明顯,大部分干警只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對電子物證的取證則無能為力。這種人員素質上的差異,導致許多具有重大價值的電子物證難以及時進行取證,給案件偵查帶來了難度。
(三)制度不規范
目前,我國在電子物證的取證制度上比較混亂,經常會出現不規范的操作。首先,電子物證的取證筆錄不夠嚴謹,多數案件只是記載扣押物品當中的手機、電腦、移動存儲設備的型號和數量,沒有讓證據持有人進行簽名。其次,電子物證的取證信息不完整,偵查人員只注意電子物證的內容信息,而忽視了電子物證所處的網絡環境和使用條件。
3 電子物證取證的改善對策
(一)完善相關立法
如果電子物證在取證方面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引導和規范,就會導致取證工作秩序混亂、缺乏依據,甚至會與法律精神相違背。為了完善電子物證取證的法律法規,檢察機關從工作實際出發,制定電子物證取證的鑒定流程、應用范圍和取證規則,實現電子物證取證的法治化、正規化、專業化,提高電子物證的可信程度[3]。目前,我國的浙江、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等地已經開始提出了關于電子物證取證的試行法案,并根據實際應用進行進一步完善。
(二)提高人員素質
偵查人員是電子物證取證的主體執行者,自身的專業素質會對取證工作產生強烈影響。所以,我國必須提高對偵查人員的培訓力度,詳細介紹電子物證的鑒定流程、取證規則,全面提高偵查人員的專業素質,建立起專業化的偵查人員隊伍。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要加強溝通合作,共同建立偵查人員的培養機制。
(三)建立規范制度
建立起電子物證取證的規范制度,要規范電子物證的搜查、鑒定、保護流程。在搜查取證時,要切斷計算機與外界的聯系,防止在場人員進行操作;在鑒定電子物證時,除了電子物證本身的內容,還要注意其所處的網絡環境和使用條件;對于電子物證,要進行妥善保護,避免發生損壞,取證之后要制作筆錄,內容包括案件的引發原因、取證人員姓名和植物、提取的證據種類、相關責任人的簽字或者蓋章,形成完整的證據保護鏈條。
4 結論
電子物證的產生基于信息技術發展,在偵查、審理網絡犯罪案件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在電子物證取證方面,立法不夠完善,制度不夠規范,專業人員素質不足。我國必須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完善相關立法,建立規范制度,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有效提高電子物證取證的規范性與可信程度,讓我國的法治化建設水平上升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李海青.刑事訴訟電子證據取證的問題與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5,15:12-13.
[2]王永強,陳成.職務犯罪偵查中電子數據取證問題研究[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5,05:45-53.
[3]金波,楊濤,吳松洋等.電子數據取證與鑒定發展概述[J].中國司法鑒定,2016,01: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