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校天
建立健全我省城鄉醫療急救體系
文/李校天
近幾年,我省各市120指揮中心均已成立,經過數年的運行和不斷完善建設,目前各個城市均有相對比較充足的急救站分布在城區各個方位,由120指揮中心按照就近出車的原則調配出車,構成我省各市的醫療急救體系。實踐證明,城市醫療急救體系的建設和運營,對城市居民的醫療保障作用越來越突出,在保障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疾病的緊急救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處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省的醫療急救體系僅僅覆蓋城市內居民,尚未覆蓋我省農村的廣大地區,廣大農村地區危重病患者的緊急救治和正確及時轉運仍很困難,在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背著病人走幾十里山路去就診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在國家加強城鄉基本醫療體系建設的要求下,廣大農村患者的急診急救工作還未達標,覆蓋我省城鄉的醫療急救體系亟待建設。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村地區分散又需要救助的龐大人群得到及時救助,是實現我省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縣、鄉、村醫療急救機構建設嚴重滯后,農村患者的現場救治和轉運比較困難,醫療急救網絡不健全等,不能滿足農村居民的緊急救援和日常急救需求,建立健全我省市、縣、鄉統一指揮協調的醫療急救體系,提高城鄉居民的緊急救助效率,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建議:

一、統籌規劃,科學論證,制定目標。根據我省各市地域特點,統籌規劃以鄉鎮為我省各市鄉鎮為急救網絡的一級節點,各行政縣城為二級節點,各市120指揮中心為三級中樞的遍布城鄉的全省醫療急救網絡體系。參照外省成功經驗,具體設想為我省各市市、縣、鄉急救指揮中心互相聯網,統籌調度指揮;同時,建設相對規范的遍布鄉鎮的鄉村急救站作為一級急救中心,建立標準化的縣級急救站作為二級急救中心,完善建設市區內已有急救站作為三級急救中心,形成以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為中樞,統籌指揮,覆蓋城鄉,一、二、三級急救中心層次明顯、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城鄉聯動的指揮和急救大網。建設過程中,要按照國家要求,明確具體建設目標和任務,建立目標責任制,細化工作任務,落實項目建設資金、用地等相關條件,分步實施。
二、合理布局,整合資源。按照總體目標和規劃,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以現有衛生基礎設施條件為基礎,按國家標準完善城鄉急救體系建設。在我省各主城區已有急救指揮體系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農村急救體系建設。農村急救體系在市、縣、鄉三級指揮體系統一協調指揮下,由縣級急救機構和鄉鎮急救站構成。縣級急救機構主要依托縣級醫院設置,負責縣域轄區內院前急救調度、現場救治、急危重癥患者的轉運等工作,是縣域內急救醫療服務中心和技術指導中心,并承擔對鄉鎮衛生院急救人員的業務技術指導任務;鄉鎮急救站,設在鄉鎮衛生院,在縣級急救機構的統一調度指揮下,負責現場救治和患者轉運,并負責對村醫開展急救培訓。縣域內的其他醫療機構也在指揮體系的統一調度指揮下,負責患者院前、院內的搶救治療工作。
三、完善財政保障機制。政府要根據醫療改革的要求和我省各市城鄉急救體系的總體建設規劃,落實投入部分建設資金,衛生行政部門要采取多種辦法,合理籌措建設資金,依據有關要求和規范,新建、改擴建縣級急救機構業務用房,裝備指揮調度系統,按每五萬人配置一臺急救車輛的標準配置急救車和必要的車載急救設備,完善危重病患者的轉運和急救功能,提高服務能力。
四、加強急救隊伍建設。醫療急救醫師建設面臨風險高、勞動強度大、收入低等多種困境,醫師隊伍不穩定,醫師流失率高等多種難題。因此,要根據工作實際,合理制定我省各市院前救護醫護人員薪酬標準,要在薪酬、晉升、晉職、住房、進修、學習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以穩定急救隊伍。同時,要嚴格縣、鄉急救醫護人員準入條件,制定崗位職責和技術操作規范,加強急救醫護人員培訓,積極開展經驗交流學習,切實開展經常性應急演練,不斷提高急救隊伍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五、建立健全政府對城鄉急救體系建設的財政長效投入機制,確保我省各市醫療急救體系正常健康運轉。
建立健全我省各市三級醫療指揮急救體系,既是我省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保證城鄉居民健康要求的迫切需要。把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延伸到我省城鄉的各個角落,建設我省市、縣、鄉、村聯動的城鄉急救網絡體系,是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精神,提高基層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作者單位: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