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素華
弘揚延安精神培養黨性修養
文
曹素華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是一片神圣而又神奇的土地。寶塔山、延河水、土窯洞……這些在教科書和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耳熟能詳的名稱和影像,很早就已扎根心底,一直期盼著能夠來到這里,親眼看到、近距離感受她的魅力。這次組織安排我參加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第10期省部級干部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終于圓了我多年的夢想。學習時間雖然只有兩周,但收獲豐碩。這段緊張而又愉快的學習經歷,令我刻骨銘心、終生受益。
走進神圣延安,感受紅色基因。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我們黨由弱到強、轉敗為勝的13年,是毛澤東思想日益成熟、豐富發展的13年,也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發揚光大的13年。延安就像一座巨大的紅色博物館。在這里,幾乎每一個山頭、每一條小溝都有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延安學院的環境也處處融入“紅色元素”,使我們時時接受“紅色基因”的感染。走進這片神圣的土地,仿佛走進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我們大家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正如同學們共同感受的那樣,能夠在歷史的發生地體驗和認知歷史,在理論的原創地學習和重溫理論,在延安精神的發祥地感悟和體會延安精神,我們的心靈得以凈化,天地隨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

曹素華

探尋歷史真諦,增強使命擔當。學院采取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激情教學等多種教學相結合方式,寓情于景,讓學員既有理性認識,又有感性體驗,對延安的歷史和延安精神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印象。難以忘記,我們在寶塔山上重溫入黨誓詞呼喚初心,到紀念館緬懷先輩洗滌心靈,去領袖故居遙想老一輩革命家的嘔心瀝血與豪邁激情,赴南泥灣追憶那段艱苦創業的火熱場景……這一次次現場體驗和生動教學,讓我們系統掌握了延安13年,我們黨經歷的艱辛歷程、取得的輝煌業績和基本經驗,延安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理清了我們黨從井岡山到延安、再從延安到北京的脈絡歷史,黨領導人民從局部執政到全局執政的合法性和必然性;懂得了“靠小米加步槍而得天下”的原因和真諦,領悟了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借鑒……同時,學院提供一整套延安時期黨的重要領導人的著作選編供學習閱讀,課堂教學安排了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黨章》和《準則》、聽取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有關情況專題講座,使我們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有了深刻理解,對我們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有了深刻理解,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有了深透把握。隨著認識的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堅定,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的意識和履職盡責的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增強。
領悟延安精神,汲取黨性營養。延安精神集抗大精神、延安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白求恩精神、張思德精神等諸多精神于一體,其主要內容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黨的理想信念激發出來的精神動力,是共產黨員的精氣神。延安時期,革命斗爭形勢異常嚴峻險惡,生活條件極端艱難困苦,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克服困難、不畏艱險、戰勝敵人,靠的就是偉大的延安精神,以“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延安精神是共產黨員加強黨性修養最好的營養劑。通過這次學習,對我觸動最深的一點就是關于理想信念問題。理想信念是什么?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是黨性原則的重要體現。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營養,首要的是要通過了解延安經驗、傳統、作風、精神,增進對黨的敬仰、熱愛和忠誠。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堪稱楷模。1969年,他來到陜北延川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梁家河,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7年時間里,他8次寫入團申請、10次寫入黨申請,歷盡艱苦磨煉,對黨組織矢志不渝,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從而,由一名北京知青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農民、優秀的共產黨員、稱職的村黨支部書記。我們要以總書記為榜樣,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員精神追求,增強政治堅定性;堅持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說老實話、做老實人、干老實事,傳承實干之風;強化宗旨意識,相信和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保持艱苦奮斗,堅守清正廉潔,永葆革命本色。我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才是我們弘揚延安精神的根本之所在。
延安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八路軍抗日戰爭的出發點,黨中央從這里轉戰華北、移駐西柏坡,從西柏坡走向北京。西柏坡是我黨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西柏坡指揮了三大戰役,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告誡全黨要牢記“兩個務必”,培育了與延安精神一脈相承的西柏坡精神。我來自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河北省,作為有著38年黨齡的老黨員,我將以學習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為動力,以這次培訓為加油站,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帶頭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勤奮學習,奮發進取,履職盡責,為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感謝延安!再見延安!難忘延安!
(作者為河北省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