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你是這樣的瑰寶:盤點那些不正經的文物
這幾天刷爆微博的“身中劇毒的馬頭”是否讓你哈哈一笑,原來神表情不是網絡時代的產物,古已有之。不僅是“中毒的馬頭”賣萌,還有很多文物表情引人忍俊不禁。

堪稱古代表情包—— 一只中毒的馬頭
你知道埃及有個獅身人面像,但是你知道在咱們中國還有人首豹身的鎮墓獸嗎?這尊鎮墓獸有著堪比爾康的大鼻孔,身著緊身豹紋服,再加上逗趣的表情,簡直就是文物界的諧星。
這尊唐代人首豹身鎮墓獸雕塑是從阿斯塔那224號墓地出土的,現在已經在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安家。該雕塑為人首,形似武士,身體似豹,足如馬蹄。全身以淺藍色為底,并用黑、藍、白勾勒出豹斑圓點,尾部細長,宛如一條長蛇。整體造型流暢,極富動感。
鎮墓獸是古人為了祈求墓葬平安,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防止墓葬被盜掘而制造出的一種怪獸,堪稱冥界衛士。
鎮墓獸又是怎樣興起的?

人首豹身鎮墓獸

人首豹身鎮墓獸面部特寫
《周禮》中曾記載有一種怪物叫魍(wǎng)象,好吃死人肝腦;但有一種叫方相氏的神獸,有驅逐魍象的本領,所以人們常令方相氏立于墓側,以防怪物的侵擾。有學者認為,使用鎮墓獸的習俗,就是從“方相氏”的傳說演化而來。鎮墓獸起初造型簡單,越往后造型越是復雜,但相通的是大多數鎮墓獸都面目猙獰。
“憤怒的小鳥”曾經在蘋果手機等電子產品風靡一時,里面有一只生氣的紅色小鳥令人記憶深刻,今年5月20日還上了電影院的大銀幕呢。這只脾氣暴躁的小鳥叫做胖紅。

手游《憤怒的小鳥》中暴脾氣的胖紅

酒器全局圖
這只外形酷似胖紅的青銅器,名叫鸮卣(xiāo yǒu),它其實是盛酒器。鸮卣形如兩鸮相背而立,高19.7厘米,口長徑12厘米,短徑8.6厘米,于1956年在石樓縣二郎坡村出土。

鸮卣側視圖
鸮卣的造型設計極富藝術性,是3000年前中國青銅鑄造技術和工藝的完美體現。兇猛的鴟(chī)梟經過藝術的創新和設計,呈現出可愛而呆萌,憨態可掬的樣子。
它是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精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同時也是中國青銅文化和藝術的精品。青銅文化于商代晚期攀越了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第一個高峰。青銅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古代藝人的表情是怎樣的?我想你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表情會如此具有喜感,即使相隔千年,我們仍能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
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出土了一只東漢說唱俑。俑高56厘米,大腹鼓凸,面部神情幽默、滑稽,將說唱藝人的表情刻畫得極為生動傳神。只見說唱俑右腿揚起,左臂下挾有一圓形扁鼓,右手執鼓槌作敲擊狀,好不歡樂。說唱俑用泥質灰陶制成,身上原有彩繪,但現已脫落。

眉飛色舞的說唱俑
說唱俑的發現說明早在東漢時期,說唱藝術已經日臻成熟并廣泛流傳于民間。這尊說唱俑不但是中國雕塑藝術史上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國曲藝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實物資料。

笑出了褶子
去故宮博物院,怎能錯過三彩琉璃羅漢像。這個一臉正經的羅漢,無比淡定的伸手比了個“V”手勢,強烈的反差萌不禁讓人大呼可愛。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音譯(Arhat),是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皆身心六根清凈。三彩琉璃羅漢像是一年輕僧人形象,出自明代,高121cm,寬61cm。羅漢面頰豐滿圓潤,口微閉,身穿袈裟,袈裟以綠、黃色為主,邊緣飾精美的花紋圖案,衣紋簡潔自然。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尊羅漢的身后記錄了明確的制造時間和制造者姓名,這為人們研究當時制作羅漢像的社會背景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也為鑒定此類文物的年代提供了很好的參照物。
(文章來源:青年之聲)

三彩琉璃羅漢像

淡定比“V”

琉璃羅漢像身后記錄了明確的制造時間和制造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