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重慶市設計院,重慶市400015)
重慶市機場快速路拓寬改造設計
周琳
(重慶市設計院,重慶市400015)
以重慶市機場快速路拓寬改造工程為實例,介紹了山地公路改城市道路的升級改造特點,其中詳細介紹了改造方案指導思想及線形、路幅、路基、路面、節點橋梁、隧道等改造方案。其有關經驗可供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公路;快速路;升級改造;設計
重慶機場路始建于1986年,是重慶市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屬國道210線。隨著重慶市機動車保有量逐年增加,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的修建,機場路拓寬改造被提上日程。近年來,機場路沿線的經濟開發區、農業園區及回興、兩路等地的城市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房地產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采用公路設計標準的機場路完全不能適應這種發展速度,同時,機場路也是連接重慶與世界的門戶,經過改造能進一步提升重慶形象,營造一流投資環境,工程意義重大。
該項改造工程南起重慶內環快速路上的東環立交,沿途經過金渝立交、農業園立交、寶圣立交、回興立交、城南立交,終點與現有的機場立交相接,全長約13.8 km,如圖1所示。

圖1 道路地理位置圖
2.1機場路現狀
現狀機場路為雙向4車道,最小平曲線半徑R=500 m,最大縱坡i=4.5%,部分路段設置有2.5 m寬的緊急停車帶。道路兩側的檢修道1.5~3.5 m寬不等,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改造段沿線經過5座立交,1座橋梁——肖家河橋,1條隧道——渝州隧道。
2.2用地及現狀地形
道路沿線用地情況較復雜,經濟開發區和農業園區段道路兩側多為工業及商業用地,回興及兩路地段則多為居住用地。
起點—寶圣立交段,道路右側為平緩的坡地綠化,左側是高出路面20 m左右的斜坡地形,部分路段坡面較陡。寶圣立交—城南立交段,道路兩側地勢陡峭,左側為挖方坡地,右側為填方洼地,而且挖方坡頂有居住小區。
2.3相交道路現狀
改造段沿線與多條道路相交,其基本狀況見表1。

表1 沿線相交道路狀況一覽表
2.4軌道交通現狀
城南立交—終點路段道路左側為現狀軌道交通3號線,與機場路平行布線,距離機場路5~10 m,地坪標高高出機場路8~10 m。
2.5附屬設施現狀
道路沿線中央分隔帶內布置有路燈照明,道路排水采用路側邊溝,道路兩側布置有檢修道。
道路等級:城市快速路;
設計車速:80 km/h;
最小平曲線半徑:R=500 m(現狀);
最大縱坡:4.5%(現狀);
設計凈高:4.5 m。
4.1指導思想
(1)由于道路沿線用地紅線已經劃出,該項拓寬改造時,應嚴格控制用地,不侵占已劃紅線。
(2)改造方案切實可行,工期短,效果好。
(3)道路改造不應對沿線景觀帶來大的影響。
(4)道路改造滿足交通需求。
4.2線形改造
現有道路最小平曲線半徑R=500 m,滿足快速路要求,再加上周邊用地紅線、建(構)筑物的限制,該項設計不調整平面線形。
道路縱斷面有一處調整,位于肖家河橋處。由于該處位于兩個較大的縱坡(4.5%、3.9%)交匯處,而且這兩條縱坡都很長,4.5%的縱坡長度為600 m,3.9%的縱坡長度為2 000 m,所以該處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影響行車安全。為了保障行車安全,該項設計在該段設置一個1.5%的緩坡,緩坡長度為370 m左右,將肖家河處標高由原來的255.6 m,提高到260.6 m,如圖2所示。

圖2 縱斷面調整示意圖
4.3路幅改造
該項改造將現有的雙向4車道拓寬為雙向8車道(見圖3),保留現有的中央分隔帶不動,道路全線向兩側拓寬,但城南立交—機場立交段受限于道路左側的軌道3號線橋墩,拓寬為雙向6車道。

圖3 道路橫斷面效果圖
4.4路基改造
由于地處山地城市,道路周邊地形復雜,建(構)筑物多,根據實際情況,該項路基拓寬采用了多種支護方式,如:護面墻、擋土墻、錨桿擋墻、樁板擋墻、半路板橋等。限于篇幅,列舉典型路基加寬處理方式,如圖4所示。

圖4 新老路基搭接圖
4.5路面改造
現有道路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拓寬段采用3層式瀝青混凝土結構,中面層與現有路面同標高,整個路基拓寬完成后,全線統一鋪筑上面層,以保證整個路面的外觀質量。
4.6節點改造
該項改造段沿線相交道路的橋跨空間,基本能滿足道路拓寬至雙向8車道的要求,僅需對部分匝道的出入口進行接線改造。以農業園立交為例,如圖5、圖6所示。

圖5 農業園立交現狀平面圖
4.7橋梁改造
K4+000為肖家河所在,現狀肖家河橋為一跨跨徑為16 m的石拱橋,而且該橋存在多處病害。根據道路縱斷面調整方案,將現有肖家河處標高提高5.4 m,新建肖家河橋,廢除現有石拱橋。

圖6 農業園立交改造后平面圖
肖家河橋標高提高后,橋梁布置起終點為K3+863.5~K4+13.5,全長150 m(不含橋臺),橋跨布置為6×25 m,一聯橋,橫斷面上分左右兩幅,其中左幅橋20 m,右幅橋16.5 m。上部結構采用現澆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形式,箱梁高1.5 m,左幅橋為單箱四室截面,右幅橋為單箱三室截面,下部采用獨樁獨墩+蓋梁形式,如圖7所示。

圖7 肖家河橋效果圖
4.8隧道改造
K9+500為渝州隧道,該隧道現狀為雙洞,平面呈喇叭型布置,左洞長352 m,右洞長273.5 m。進口段兩隧道結構間巖石凈距約8 m,出口段為15 m。隧道凈寬10 m,凈高6.6 m,圓拱直墻式素混凝土襯砌。改造方案利用原有隧道向兩側進行擴挖,隧道平面總體保持與現狀一致(見圖8、圖9)。
4.9附屬設施改造
由于原有雨水邊溝在道路拓寬后予以廢除,新建雨水邊溝沿道路雙側布置,位于距車行道邊緣0.95 m的檢修道下。雨水邊溝上有蓋板(帶孔),用于排除路面雨水。

圖8 隧道平面布置圖

圖9 隧道效果圖
道路照明將保留現狀中央分隔帶內的雙臂2×400 W高壓鈉燈,在擴建道路兩側的檢修道上,新增1×250 W高壓鈉燈,對稱布置于道路兩側(與現狀路燈交錯布置),燈桿高度均為12 m,間距約為36 m。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公路納入城市道路范疇,如何對原有公路按照城市道路標準進行升級改造,將會是很多設計人員所面臨的一個問題。該項目結合實際情況,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以建設部相關規范為依據,對原有公路進行了升級改造。有關經驗可供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U412
B
1009-7716(2016)04-0017-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4.006
2015-12-10
周琳(1974-),山東鄄城人,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市政道橋工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