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曉鵬
(陜西金冠牧業有限公司,西安,710018)
褐殼蛋雞蛋殼色澤性狀探析
黨曉鵬
(陜西金冠牧業有限公司,西安,710018)
褐殼蛋雞蛋殼色澤是蛋殼質量的一個重要性狀指標,也是蛋雞最直觀的品種特異性性狀。蛋殼色澤性狀主要受控于蛋雞遺傳基因表達和雞群健康狀況,特別是造血與繁殖系統功能狀態。蛋殼顏色與蛋的品質沒有直接關系,但影響其賣相和售價。通過對蛋殼色澤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探究褐殼蛋雞蛋殼色素分泌形成機制,消除認識誤區,達到精準有效改善蛋殼色澤,提高褐殼蛋雞蛋品質量的目的。
褐殼蛋雞;蛋殼色澤;性狀
褐殼蛋雞是目前我國飼養量最大的蛋雞品種,其商品代雞苗具有可自別雌雄,育雛成活率高,產蛋高峰期長,蛋重大、蛋殼厚、易運輸等優點。其代表品種包括海蘭、羅曼、尼克、京紅等,適宜于現代集約化養雞場、標準化規模養雞場、專業合作社及農戶養殖等不同層次的養殖場飼養。
在褐殼蛋雞養殖生產實踐中,蛋殼色澤性狀即蛋殼外觀顏色的優劣,可直觀反映出雞群健康狀況,特別是輸卵管系統的生理狀態,并直接影響商品蛋在市場的賣相和銷售價格。因此,無論是養殖場還是消費者,對蛋殼色澤性狀都十分關注。但長期以來人們對褐殼蛋雞蛋殼色澤性狀的決定因素、色素分泌機制及調控途徑等缺乏充分認知,甚至還存在一些誤區,本文擬就上述問題進行簡要的探討和分析。
蛋殼色澤由蛋雞的遺傳基因決定,并具有品種特異性。通常蛋雞按照蛋殼色澤不同分為白殼蛋雞、綠殼蛋雞、粉殼蛋雞和褐殼蛋雞等。蛋殼色澤是一個遺傳力較高的質量性狀,其遺傳力為0.58~0.76。蛋殼色澤為多基因控制性狀,受常染色體上多個基因位點的控制,包括一個主效基因和幾個微效基因決定,每一個遺傳基因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褐色基因由于蛋雞個體遺傳結構差異,表觀上表現出由淺色到深色之間的顏色變化,產生不同程度的色差。在選育過程中,父系與母系血統不同,通過不同系別之間的雜交,進行等位基因的重組、互換,可得到性狀優異的個體。在這個重組過程中,蛋殼色澤基因進行互換,會對后代產生影響,通常情況下父系蛋殼的顏色要比母系蛋殼的顏色淺。一般來說,凡經過長期選育的雞種,蛋殼色澤性狀相對固定,但商品蛋雞蛋殼色澤性狀會存在遺傳變異,其原因是品系間雜交所致。因此,減少群體蛋殼色澤性狀差異,提高一致性,是褐殼蛋雞育種方案中最重要的選育性狀指標之一,長期的蛋雞遺傳育種實踐證明這種選育是十分有效的。
蛋殼色澤性狀的遺傳力雖然較高,但其后代性狀表現卻仍可能會存在差異,如同為褐殼蛋,養殖生產中卻會表現出從深褐色到淺棕色之間的不同色差。但對特定的蛋雞群體來說,蛋殼顏色深淺是相對固定的,并且有較為穩定的遺傳特性,可保證褐殼蛋雞雞群整體蛋殼顏色趨于均勻一致。商品蛋雞飼養場在引進雞苗時應選擇品種純正,質量信譽良好的種雞場和孵化場,若種雞更新換代不及時,種雞日齡老化,實施強制換羽,品系間雜交育種不規范等,都會影響商品代褐殼蛋雞蛋殼色澤性狀表現。
褐殼蛋雞蛋殼色素的分泌形成機制與蛋黃色素完全不同。蛋殼色素是殼腺上皮細胞分泌合成的,而蛋黃則是日糧中色素類物質通過血液運輸到卵巢卵泡中沉積而成。因此褐殼蛋雞蛋殼色素的深淺與雞的日糧組成,特別是日糧中的著色劑無直接關系,不能奢望像改變蛋黃顏色那樣通過在蛋雞日糧中添加著色劑來迅速改變它。當雞蛋通過輸卵管子宮部時,宮腔擴大,子宮壁平滑肌収縮,使其轉動,殼腺上皮粘膜的色素分泌物就會均勻涂布在蛋殼的表面。子宮粘膜為假復層拄狀上皮,由頂細胞和分泌細胞組成,頂細胞與鈣質分泌有關,分泌細胞與蛋殼色素和釉質層物質形成有關。子宮腺粘膜固有層分布有管狀腺,直接開口于子宮腔。蛋殼初始階段都是白色的,在蛋殼形成周期的后半段,褐殼蛋雞會分泌色素,讓蛋殼變成棕褐色。色素僅附著在蛋殼外層表面,打開褐殼蛋,可看到蛋殼內表面依然是白色的。
蛋殼色素主要是由母雞蛋殼腺分泌沉積于蛋殼角質層的原卟啉組成,是蛋殼外釉質層的構成成分之一。褐殼蛋雞合成原卟啉的能力會隨著母雞的日齡、健康狀況、造血及繁殖系統功能等因素發生變異,這種變化直接影響蛋殼腺對色素和有機基質(蛋白膠原、粘多糖)的分泌水平和沉積率,從而影響蛋殼色澤性狀。雞整個生命周期合成分泌色素的量是一定的。卟啉的化學結構也可從葉綠素和血色素中發現。卟啉及其衍生物廣泛存在于一些生物催化劑中,如細胞色素,維生素B12和參與生物代謝的許多酶類輔助因子。它的結構是環狀四吡咯結構,通過對其鏈上的碳,氮元素進行同位素分析證明,其來自于甘氨酸和琥珀酸。褐殼蛋雞蛋殼色素主要是原卟啉。當紅細胞在肝、脾和其它網狀內皮系統被吞噬破壞后,釋放出血紅蛋白,并很快被分解為珠蛋白、膽綠素和鐵。其中珠蛋白和鐵可重新參加體內代謝,只有膽綠素被還原為膽紅素,經血液轉運至肝臟結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膽紅素,隨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大部分作為代謝廢物隨糞便排出體外,小部分又在腸道重新吸收,經血液轉運至輸卵管部位,作為合成蛋殼色素原卟啉的原料。殼腺細胞通過多種酶共同作用,最終形成褐色素分泌到蛋殼表層。研究表明,褐殼蛋雞的色素大量沉積在蛋殼最外層的角質層,褐殼蛋的色素深淺與這層角質層有很大關系,它是由一層極薄的蛋白膠原結構和少量粘多糖組成。母雞子宮蛋殼腺粘膜上皮組織細胞在蛋雞產蛋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分泌兩種大小不一的顆粒。大顆粒形成有機基質蛋白膠原和粘多糖,小顆粒即為含有原卟啉的色素顆粒。這兩種顆粒不斷增加,直至角質層完全形成,其中色素是蛋殼腺在產蛋前3—5小時分泌沉積到角質層上的。原卟啉是以甘氨酸、琥珀酰輔酶A為原料合成的,其中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是限速酶。Polin研究發現,在體外將勻漿的褐殼蛋雞肝組織塊及子宮殼腺部組織塊分別與δ-氨基γ-酮基戊酸(δ-ALA)在41℃孵育24小時,即可合成卟啉,且子宮殼腺合成量是肝臟的2倍,而其它組織塊在體外只能合成痕量的卟啉。子宮組織塊在體外主要合成尿卟啉類型,其中尿卟啉占91.4%,糞卟啉占0.5%,而原卟啉占9.7%。而從完整的子宮及蛋殼中提取的卻主要是原卟啉類型,其中,97.1%為原卟啉,2.9%為糞卟啉。Baird等研究發現,當蛋殼形成時,殼腺細胞內充滿線粒體且其pH值發生改變。同時,有蛋通過時的輸卵管峽部和殼腺部的卟啉含量為無蛋時的3倍。輸卵管殼腺液pH值在蛋殼形成時所發生的變化是色素分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子。蛋殼色素在pH值較低時處于溶解狀態,而當蛋殼色素分泌結束時,pH值又開始升高。如果在色素涂布階段,局部的pH值異常變化將會造成蛋殼表面色素分布不均。
褐殼蛋雞蛋殼色澤鮮艷光亮、均勻一致是雞群健康的標志。因此任何影響雞群健康狀況的因素,如疾病、應激等,都會導致蛋殼色澤性狀變差。飼養過程中一旦發現褐殼蛋雞蛋殼顏色變淺變白、色素沉著不均、色澤黯淡無光等現象,應引起足夠重視,因為這多預示著雞群處于疾病和應激反應的早期或康復階段后期。當病毒細菌或其它有毒有害物質進入蛋雞體內,會造成輸卵管粘膜水腫發炎,甚至出血潰瘍,子宮殼腺色素分泌細胞功能紊亂或喪失,造成色素沉著受阻,蛋殼變白,斑點、砂皮、薄殼,更有甚者,蛋清變稀、蛋重減輕,產蛋率降低。影響蛋殼色澤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許多傳染性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產蛋下降綜合癥等,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重金屬中毒等均可導致褐殼蛋雞的蛋殼顏色異常。雞群發生上述疾病后,輸卵管出現水腫、充血、出血,嚴重時造成粘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蛋殼腺體合成和分泌色素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除造成蛋殼退色變淺、變白等臨床癥狀外,還常常伴有產蛋率銳減、蛋殼變薄、無殼蛋、畸形蛋增多。卵巢和輸卵管病理切片進行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殼腺分泌細胞分泌顆粒空洞化,線粒體水腫、溶解,上皮細胞的纖毛大大減少,有的甚至完全消失。
營養缺乏性疾病,如維生素缺乏癥、微量元素缺乏癥等也可造成蛋殼著色效果變差。維生素是參與體內營養物質代謝過程的重要營養素。對于褐殼蛋雞品種來說,對蛋殼顏色影響較大的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3,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煙酸、維生素C等等。其中維生素A缺乏時能引起輸卵管粘膜上皮被分層的鱗狀角質化上皮所取代,導致其機能失常。產蛋期維生素E有利于蛋殼表面光滑和蛋殼色素分布均勻。維生素K3參與各類蛋白質,尤其是血紅蛋白的合成,而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可作為合成蛋殼色素的原料。維生素B6缺乏會導致輸卵管萎縮,影響血紅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維生素B12可影響紅細胞發育成熟和色素原卟啉合成,從而影響蛋殼顏色。葉酸是免疫系統正常發育,血細胞成熟的重要輔助因子。煙酸可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易缺乏。維生素C是重要的生物抗氧化劑,可維持機體組織細胞完整性,增強抗病和抗應激機能,且對蛋殼鈣化時鈣的利用及蛋白膠原的合成起重要作用,這些生理作用均可間接改善蛋殼色澤。鐵是蛋殼中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也是家禽體內血紅蛋白,細胞色素及其它酶類的重要的輔助因子,影響蛋殼色素分泌。鋅是參與碳酸酐酶和蛋白質合成酶的因子,對于膠原蛋白的形成,蛋殼的鈣化有重要的影響,在蛋殼腺中含有高濃度碳酸酐酶可以說明這一點。缺鋅易導致輸卵管發育障礙,影響蛋殼質量,蛋殼顏色。錳也是影響蛋殼質量的重要微量元素,缺錳會阻礙粘多糖(蛋殼鈣化的基質)形成,從而影響蛋殼質量,變薄發白。錳同時也是家禽體內氨酰基酶和琥珀酸脫氫酶的輔助因子。根據蛋殼色素合成的機理推測,便可確定它是影響蛋殼顏色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場常見的改善蛋殼色澤添加劑多由復合維生素,有機微量元素,寡糖等營養素組成,這類添加劑對營養缺乏性疾病引起的蛋殼色澤不佳改善效果明顯。

應激對蛋殼色素沉著的影響非常大,國外許多專家甚至建議把蛋殼色素沉著降低作為產蛋雞是否遭受應激的依據。夏季持續高溫,雞群采食量降低,雞體散熱困難,為增加散熱而大量飲水,這種熱應激會造成蛋雞營養攝入不足而使蛋殼顏色變淺。寒冷應激也會影響新陳代謝而使蛋殼顏色變淺變白。管理性應激如轉群、疫苗注射、噪音、驚嚇等可引起輸卵管的收縮,造成蛋殼腺粘膜損傷或蛋的滯留,使鈣質過多沉積形成類似粉殼蛋。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的釋放,也會造成雞體蛋殼色素分泌紊亂。

抗生素類、磺胺類及一些抗球蟲藥如尼卡巴嗪等,即使是很小的劑量都會對輸卵管粘膜造成損害,破壞殼腺色素分泌細胞,導致蛋殼色澤異常。
其實蛋殼顏色與蛋的品質沒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顏色紅潤光亮,均勻一致的蛋營養價值并不一定比顏色差的蛋高。同樣的道理,褐殼蛋、粉殼蛋、綠殼蛋、白殼蛋等這些顏色各不相同的雞蛋,其營養成分難分伯仲。因為蛋的營養品質取決于蛋黃及蛋清的營養化學物質組成,這取決于產蛋雞所攝入的日糧組成和營養水平。飼料也不會直接影響蛋殼的顏色。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種飼料配方能夠讓白殼蛋雞或綠殼蛋雞產出褐殼蛋來。日糧配方對褐殼蛋雞蛋殼色澤的影響作用在飼養實踐中經常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商品飼料中所含的色素類成分,如葉黃素、核黃素和β-胡蘿卜素等等,只能影響蛋黃的顏色,卻并不能被沉積到蛋殼當中。因此,蛋殼顏色的深淺與蛋雞的飼糧原料無直接關系。添加含色素類原料或著色劑,并無明顯改善褐殼蛋雞蛋殼顏色的效用。養殖生產實踐中若出現蛋殼顏色變差,不能簡單判定為飼料質量問題,而應對影響雞群健康,特別是侵害生殖系統的眾多疾病和應激因素進行全面分析排查后,再做結論。
盡管國內外有許多實驗研究報告表明,雞血藤、陳皮、辣椒粉等含有色素類物質有改善褐殼蛋雞蛋殼色澤的效果,但對其調控機理的解讀多存在偏差。此類物質改善褐殼蛋雞蛋殼色澤的機制并非簡單的外源色素沉積,而是通過補充微量營養成分(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增加采食和提高飼料吸收利用率,促進免疫,加速血液循環,提高輸卵管及殼腺功能等途徑來實現的。

雞血藤性溫,有補血行氣之功效,并可改善機體造血系統,調節免疫,抗病毒、抗氧化,促進細胞再生等多種藥理作用。蛋雞攝入后,能夠增加母雞輸卵管的血流量,促進殼腺細胞色素物質的分泌,從而增強蛋殼的著色效果。另外,雞血藤能激活褐殼蛋雞內源色素物質的分泌,改善褐殼蛋雞蛋殼著色效果。

陳皮富含揮發油、黃酮類、紅橘素、米橘素、維生素B1等,有促進消化,加速血液循環,抗菌消炎功能。

辣椒粉增強食欲,提高采食量,補充維生素C等微量營養素。

添加氨基乙酰丙酸能有效提高畜禽的血氧含量,活化細胞功能,加速細胞內氧化還原反應,從而促使機體新陳代謝旺盛,蛋殼色澤改善。
市場中還有個別一些改善蛋殼色澤的添加劑,打著復合維生素,有機微量元素,中草藥和植物提取物的名號,其實際產生效果的卻是通過隱性添加抗病毒類和抗生素類化學藥物,治療蛋雞輸卵管炎癥取得的。盡管在對癥時使用效果明顯,但蛋雞產蛋期藥物使用國家有明確規定,應嚴格禁止此類違規添加劑的使用。
綜上所述,褐殼蛋雞蛋殼色澤由蛋雞的遺傳基因決定,蛋殼色素由殼腺上皮細胞合成分泌,疾病和應激是影響蛋殼色澤性狀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蛋殼顏色的添加劑產品應理性選擇使用,最根本的問題是治療疾病和消除應激因素。
(略)